新聞網址:https://www.taisounds.com/news/content/107/169094
【深度報導】不進戲院寧等串流、影集投資又緊縮 影視寒冬中可借鏡「這些片」
2025-01-20 作者吳尚軒 / 記者
全球電影票房持續走弱下,2024年的台灣院線票房以62億元作收,相較疫情前落差達40億
元規模,而國片也呈現下跌趨勢,除《角頭:大橋頭》破億外,僅有12部片突破千萬票房
,恐怕大多都無法靠國內票房回本;另一方面,影集則在國際平台帶起的熱潮退去後,陷
入投資停滯狀態,業界戲稱本來忙案子的人現在突然都有閒喝茶,難道影視寒冬又來了?
專家認為,在娛樂供過於求的現在,如何塑造觀眾「非看不可」的急迫感是未來關鍵。
儘管《腦筋急轉彎2》在台斬獲5億元成績,迪士尼再度成功號召觀眾走進戲院,然而放眼
全國2024年度的各項票房成績,不少電影人心底大概仍由憂憂(《腦筋急轉彎》角色)佔
據主控台。
2024年的台灣電影票房總銷售金額為62億元,這個數字不僅比2023年的76.5億元衰退將近
2成,對比疫情前平均每年百億的票房水準,更是暴跌近4成,落差達40億元差距。
https://image.taisounds.com/newsimages/img/2025/0117/20250117141818.jpg
台灣近年電影票房銷售統計
「電影開始離開大家的生活」 票房下跌成長期趨勢
台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在校內開設「影視幕後的商業運作」課程,他非常有感是,
現在學生好像不太清楚有什麼電影上映,「電影院似乎開始離開大家的生活」,年輕人想
到休閒娛樂時,第一個除了想到串流平台以外,更多是比如演唱會等線下娛樂,尤其日韓
娛樂佔了非常大宗,也可以說,如今觀眾與電影之間的資訊斷裂,影視行銷似乎無法觸及
最終受眾。
再從長期趨勢來看,他指出,過去20年來,全球電影觀影人次其實減半了,儘管短期會有
波動,但整體趨勢長期是減少,儘管疫情結束,但疫後趨勢仍是穩定往下,隨著網路、串
流平台的發展,各國自然都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票房慘淡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根據統計網站Box Office Mojo資料,全球電影票房2024
年度總計為210億美元,相較2023年262億美元衰退近2成,較疫情前平均約380億美元的成
績大跌近4成;美國本土票房去年度為近86億美元,僅較前年89億美元略減,比起疫情前
平均破百億美元的水準,也是差強人意。
https://image.taisounds.com/newsimages/img/2025/0117/20250117141824.jpg
全球近年電影票房銷售統計
台北市影片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王師分析,全球電影市場還沒有完全從疫情中恢復,這也
和前年的好萊塢罷工影響上映有關,而台灣電影市場裡,外片仍舊佔多數,票房漲跌與好
萊塢電影強弱有直接相關,「就像台積電影響台股一樣」,所以如果好萊塢沒有完全恢復
,台灣票房必然萎縮,而是否會恢復,「目前也沒人說得準。
日本動畫、韓團演唱會......疫後戲院更重儀式感
好萊塢走勢疲軟,疫情後的電影世界不大相同,然而在台灣,疫情後的戲院已經形成幾個
新現象:日本動畫、韓國偶像,以及經典重映。
不僅《鬼滅之刃:無限列車》在2020年疫情間以6.3億元之姿登上票房冠軍救市,2023年
《灌籃高手:THE FIRST SLAM DUNK》也以4.59億元制霸全國;2024年《排球少年:垃圾
場的決戰》以2.6億元勇奪第三,再到《名偵探柯南》歷年電影版都有破億表現,片商公
會近期發佈的報告中便直指,「這幾年動畫片粉絲成了最大救世主」,疫情後的動畫片客
層相對忠心穩固,加上特典(註)成為誘因,影迷熱衷於二刷、三刷。
註:特典為電影上映時,購票可獲得的限量週邊商品,如海報、紀念卡,日本動畫片常更
有每週不同特典的促銷手法,吸引粉絲多次進場。
K-POP也成為電影院的穩定收入來源。比如去年演唱會電影《SEVENTEEN TOUR 'FOLLOW'
AGAIN》以3300萬元票房拿下2024年台灣非劇情片冠軍,《BLACKPINK WORLD TOUR [BORN
PINK] IN CINEMA》也進帳1654萬元票房。片商公會報告對此分析,這些電影儘管上映院
數不多且映期短,但票價高、滿座率高,整體都有不俗表現。
慶祝10週年重新上映的《星際效應》,在2024年上映前兩週便衝出2000萬元票房,最終在
去年入帳3800萬元;侯孝賢精典之作《悲情城市》2023年重新上映也創下1600萬元票房,
經典電影、數位修復版重新上映,也是近年來影院裡崛起的新趨勢。
對此,王師分析,如今去戲院看電影已不是剛性需求,隨著網路及產製工具的發展,全球
內容產業其實都供過於求,就連出版、唱片、表演藝術也是如此,「所以觀眾選擇電影的
標準跟疫情前,10、20年前不同」,過去就有人認為,未來電影院會往劇場方向發展,單
價提高並更追求儀式感,如今也能看到如此趨勢,甚至今年1月上映的《進擊的巨人》完
結篇,儘管去年已上架串流平台,如今仍在上映3週內衝出5000萬元票房,相當驚人。
王師認為,如今好萊塢對全球票房的宰制力已大不如前,內容只要有觀眾買單就能成立,
像有些紀錄片票房主要是由NGO、社福團體包場,對此他也呼籲,身為內容產製者,要清
楚自己的產品對應到什麼觀眾,「否則就像把船開到茫茫大海上,手上卻沒有藍圖跟指南
針。」
近6成觀眾寧可等串流 學者籲電影要創造「急迫感」
NMEA新媒體影視音發展協會和資策會共同研究的台灣觀眾影音觀看行為報告裡,也可以看
到這個跡象。詢問觀眾為何不進電影院、要等串流平台時,有59.5%觀眾回答「不急於觀
看」,在眾多理由裡一枝獨秀,第二名則是「沒有大場面」佔36.6%,再者為「串流較彈
性、可切換」30.4%。(此調查為複選題)
https://image.taisounds.com/newsimages/img/2025/0117/20250117141828.jpg
觀眾選擇不進戲院,等待上架串流平台的理由(複選)
馮勃翰指出,關鍵就在創造急迫性,比如現在年輕人仍會搶進電影院看《名偵探柯南》,
除了喜愛角色,更因為上映後,當網路上開始討論時,他們會急著想加入討論,或《芭比
》也是類似情況,當時它被打造成文化事件,觀眾競相穿著粉紅色衣物去看電影、拍照打
卡,這些潮流都讓人感到有急迫性,「娛樂內容不會天生就有急迫性,需要透過策劃、行
銷,由人為創造出來。」
電影疲軟、影集緊縮 影視產業再面臨考驗
回到台灣,鑑於防疫成果,國片這幾年間屢有不俗表現,尤其2021、2023年更因《當男人
戀愛時》、《鬼家人》創下高峰,年度總票房接衝破10億元,然而2024年僅6.72億元,整
體走勢也呈現下跌趨勢。
片商公會則分析,除了冠軍《角頭:大橋頭》達到破億成績外,僅有12部電影票房超過千
萬,票房趨向L型化,而若大部分成本都高於5000萬元的話,將難以難損益兩平。王師近
一步分析,這10年來每年國片大約僅有1、2部片達到破億成績,「這表示其實台灣製作方
,還無法穩定提供觀眾所需要的商業電影。」
https://image.taisounds.com/newsimages/img/2025/0117/20250117141833.jpg
2024年國片票房銷售分佈
另一個現象是,隨著前幾年國際平台大肆攻城掠地,在各地祭出天價採購影集,趨之若鶩
的創作者、技術人員於是從電影轉往影集,然而近來業界也有人戲稱,「以前製作人群組
都約不出來,都在忙案子,最近都在約喝茶」,同時也傳出台劇滯銷消息。
王師指出,過去幾年的戲劇熱潮,短期因素是有大量投資湧入,「但這其實是虛胖」,大
家期望銷售給國際平台,但如今國際平台已經脫離爭奪市佔率的瘋狂投資期,開始進入鞏
固階段,譬如Disney +現在基本上不投資製作台劇、Max的台劇政策仍然模糊,而Netflix
一年在台灣採購全球播映權的作品僅有約3-4部,國際平台採購量有限,如果拍出來的劇
未獲採購,「每集一小時500萬元以上成本的作品基本都會賠本。」
可以看到,目前電影、戲劇都面臨回收問題。他也指出,另外的問題是,目前台劇的情勢
不如預期,所以業界開始回流想拍電影,「但不是說劇不好,電影就會好,它不是翹翹板
,是兩者各有不同風險。」
不要想著學韓國!這些歐洲國家更值得借鏡
儘管近年來,隨著韓國娛樂的成功,國內不少聲浪希望以韓國為目標。但馮勃翰則指出,
目前雙方差距過大,其實從在Netflix上有推出超過千萬觀看作品的國家裡盤點,更值得
研究的是如挪威、瑞典這些僅有百萬人口,但每年都有1、2部影集能打進全球視野的國家
。
對此,馮勃翰也呼籲,台灣應該投入更多資源在數據調查跟產業研究,才能進一步瞭解作
品成效並找到觀眾,此外,台灣過去太重視網路聲量,但以Netflix公開的觀看數據來說
,許多作品其實叫好不叫座,網路聲量與實際觀看時數差異甚大,「除了網路聲量以外,
需要更多資源去統計觀眾看了什麼、有沒有看完」,網路聲量有其重要性,但不能偏廢。
王師則評估,前一波投資台劇賠上的資金大概落在10億、20億元左右,在回收之前,民間
投資會暫緩,接下來整體影視資金會更仰賴文化部補助、文策院投資,「但影視工作者若
沒有對接市場的自覺,公部門資金會是雙面刃」。
他指出,有些缺乏經驗的團隊拿到文化部輔導金後,無法找齊民間投資而無法開拍,或硬
著頭皮拍完,最終成果往往也不如預期;他呼籲,輔導金應該分流為藝術片跟商業片兩個
組別,當然這有時難以界定,但就評審制度來講,應該由兩組不同評審來評估,而針對有
機會在國際上獲獎或有時代意義,但較難有商業回收的作品,可以考慮將補助金比例提高
。
王師也喊話業界,雖然有人說現在是影視寒冬,但寒冬1、2年,有人會離開,也有人會趁
機重新紮好馬步,「現在也是可以重新好好寫劇本的時候。」
盼以合作走向國際 文策院將赴美拜訪Netflix高層
如今,公部門又將如何接招?文化部長李遠去年5月上任後,已向國發會再爭取到100億元
資金,並交由文化內容策進院投資內容產業,除了影視外也包含音樂、表演藝術等領域。
文策院董事長蔡嘉駿指出,台灣長期隱憂是人口基數少,不能再依賴持續下滑的票房,必
須真的走出國際,文策院接下來會積極推動國際合資、合製,一方面藉此提升台灣技術能
力,一方面也藉此將台灣作品推往海外。
他進一步透露,自己年後將前往美國拜訪Netflix總部,與高層討論合作,此外也會邀請
在美國工作的優秀電影人回台開發作品,而在亞洲方面,文策院已跟日方啟動合作,將台
灣漫畫作品改編為動畫,目前已有4、5部作品通過投資審議、開始製作,不僅日本,也會
找台灣的動畫公司合作,另外,年後還會有大型韓劇製作公司來台開設子公司,並開啟大
量台韓合製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