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圖先上,po今年的就好
https://imgur.com/yKYnrjW

就體感而言,進場看電影的人的確是變少了,有幾個跡象:
1. 關門大吉的電影院一間接著一間
2. 票房不佳的電影場次少又下架快
3. 極少怕滿場需要提前買票的狀況
4. 各家電影院的離峰場次大幅縮減
5. 全台二輪片電影院即將走入歷史
6. 抖音、YT盛行到年輕人耐性全失
我是可以一個人看電影的那種
基本上不進電影院我甚至認為那不叫"看電影"
細數電影迷人的地方都不是可以輕易在家中實現的:
1. 完整不間斷的播放
2. 完全沉浸的音效設備
3. 不受其他任何光源干擾
4. 好好專心享受氛圍的環境
5. 沒有大聲討論與詢問的打斷
6. 素昧平生卻一同感受喜怒哀樂
誰家中沒有播放器,卻總是會遭受各式各樣的打擾
爸媽的嘮叨、小孩的吵鬧、電視還有廣告、街上的改管
我爸是只要一講話我們就必須得專注看他仔細聆聽的類型
然後很愛在我們看電視的時候掃地,特別愛從電視前經過
所以我小時候根本沒辦法好好在家看完一部電影
我是漫畫中間少一集就看不下去的那種,只要中斷我就不想看了
當然電影院還是有爛到會生氣的那種,西門町那間就很欠幹
(同時擁有APP、線上串流、代理商,很會搞續訂很難取消的那家)
樓上那個真的不能叫影廳,那種隔音還能存在真的是電影院之恥
我每次都懷疑我廳到的音效是我看的這部還是隔壁的那部
如果是二輪電影院也就算了,收首輪的錢給我垃圾真的會生氣
最近公司跟生活很常遇到00後的年輕人,YT IG 抖音 小紅書 threads X
幾乎所有SNS都在推短影音,時間短就講求快又有效,這在以前是電視廣告
也就是現代人把廣告當正片看,習慣了以後就很難接受鋪陳
播放習慣逐漸變成X倍速、文戲跳過、隨時關掉換下一部
如果在電影院,除非爛到極致,不然基本上還是會耐著性子看完
我很享受看電影這項活動,它幾乎也應該會陪伴我這一生
即使是爛片,我可能也會轉換成看它能有多爛的心情啃完
踩雷有時候反而變成種樂趣,自嘲看這麼多了還會被預告騙
意外撿到好片的時候也會驚呼,那是一種無以名狀的感動
有合的電影咖也頗重要,類型口味一致,看哪部不會太多廢話的那種
有點懷念高中時期,資訊才剛開始要爆炸的年代
"欸等等要不要看電影?"
"走啊~"
然後在售票口擲筊猜拳,決定到底要看哪一部的快樂
好片看完一起嗨、爛片看完一起幹,媽的到底會不會選片
我就因為這樣撿到《舞孃俱樂部》因為猜拳猜輸所以看了它
看完慶幸還好我猜輸,原來歌舞劇可以這麼滑順好看
幾年前我想在公司成立電影社,某位主管百般刁難,認為我們不入流
只想用公司的錢去爽,於是我寫了封信寄給大家,裡面寫道:
小時候我們家開補習班,假日都得開班營業.
所以我們的家庭日總是短暫甚或沒有,可能只有週日的晚餐.
幾乎沒出過遠門,踏青、旅遊對我們家來說想都別想.
大概從國小高年級開始,我爸突然創造了一個例行性活動.
就是每週週日早上他上完課以後,下午帶全家去看電影.
後來我才知道,我們看得很開心,但他其實是去電影院補眠.
就從那時候開始,每年我都至少進電影院52次.
一直到去年小孩出生前,這個頻率沒有變過甚至更多.
一生中進電影院的次數不下千次,看過的電影就更不用說了.
電影是我人生很大的一部份,無庸置疑.
我很愛看電影。對,不止是喜歡,是愛.
每看一部電影,我都覺得用不同的角度/角色重新認識/體會這個世界幾小時.
不是所有人都跟邰智源一樣,有辦法365行都親身體驗.
電影就像書本一樣,甚至比書更值得閱讀.
聲音動態帶給大腦的刺激遠遠大過靜態的文字.
電影跟書本同樣有好有壞,好壞取決於讀者的心態,但都有可學習或借鏡之處.
傳記電影訴說偉人的生平、勵志電影讓人在乏味的人生中找到希望.
就連看似純爽片《功夫》,都有"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道理.
同樣是看魚在水中游,都可以有人悟出"逆流而上"的精神不是嗎?
創社的理由其實非常非常單純,我希望可以帶大家一起分享我愛的休閒娛樂.
我知道很多人對電影的認知非常片面,其實電影類型至少有16種以上.
電影不僅等於marvel,有深度有後勁值得討論的片單不勝枚舉.
有太多太多值得一看的電影,不止對職場,甚至心境、人生觀有莫大的幫助.
如果在您心中認為電影只是浪費錢沒營養又膚淺的娛樂,那建議您更應該去體驗最近的《
寄生上流》.
您會發現,一部電影能提供與學習的資訊:社會觀、歷史觀、價值觀、階級差異、囚犯困
境...等等太多太多
電影院不會倒光,但肯花錢花時間走進去的觀眾越來越少
有時候問題真的不在一部片"值不值得去電影院看"
而是你願不願意,花點錢為自己買段時間跟空間
閉上眼睛忍住呼吸,暫時要和世界脫離
試著讓內心蕩起一些波瀾或漣漪,體驗幾小不同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