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址:德國之聲 https://p.dw.com/p/4JjRu
中國抵制金馬獎第四年香港電影陰影中突圍
台灣金馬獎即將在本週六登場。盡管香港當局批評金馬獎“政治化”,呼籲影人
參加“務須三思”,港片仍在本屆金馬獎入圍豐碩。少了中國主流電影的第四年
,香港電影在本屆金馬獎佔有不只一席之地,如何理解背後意義?
(德國之聲中文網) 第59屆台灣金馬獎頒獎典禮週六(11月19日)將在台北國父
紀念館登場。這座被譽為“華語奧斯卡”的電影獎項4年前因“台獨”風波遭北京
抵制,至今鮮有中國主流電影的參加。中國遠離的同時,香港電影卻似乎在金馬
獎展現越來越強的存在感。
本屆金馬獎共有7部香港電影入圍、共提名28個獎項,包含劇情片《智齒》、《緣
路山旮旯》、《窄路微塵》、《白日青春》、《燈火闌珊》、紀錄片《憂鬱之島》
與《黑牆》。其中,警匪推理動作片《智齒》斬獲14項提名,堪稱入圍最大贏家。
長年研究華語電影、台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的助理教授李政亮告訴德國之聲,從入
圍來看,香港電影在這一屆金馬獎的存在感是“比較強的”。對此,金馬執委會執
行長聞天祥也曾向媒體表示,今年香港電影報名量多過去年,“港片的入圍情況,
應該是這5年來最好的一次。”
除了入圍豐收,本屆評審團主席由香港知名導演許鞍華受邀出任。這也是金馬獎爆
發“台獨”風波後,首次有非台灣影人擔任評審團主席。上一次擔此重任的,已是
2018年金馬獎的中國知名演員鞏俐。
《智齒》的尷尬
政治陰影在4年後持續籠罩。本屆入圍名單公佈前,香港影業協會在9月發信給協會
成員,批評金馬獎“把政治與電影混為一談”、“沾污電影的獨立藝術性”,警告
會員若要參加金馬獎,“務須三思,以免殃及池魚。”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也
說,“支持能夠促進兩岸同胞相互理解和相互認同的交流”,但“賦予政治色彩的
活動”另當別論。
對於許多香港影人來說,參加金馬獎仍是尷尬的難為決定。憑藉《智齒》入圍“最
佳女主角獎”的熱門影后人選劉雅瑟,其經紀人表態:“劉雅瑟不會出席金馬獎。”
盡管未解釋原因,但外界大多揣測與政治因素有關。
目前尚不清楚有誰將出席金馬獎頒獎典禮。憑藉該片入圍“最佳男配角獎”的李淳、
知名導演李安的兒子可能成為該劇組的少數出席者。
https://youtu.be/LBy9MdK6zvw
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田啟文告訴德國之聲,他樂見《智齒》這次在金馬獎獲
得眾多提名,以及香港電影在金馬獎“百花齊放”。他說,金馬獎一直是香港電影
業界重視的其中一個世界獎項,“只是近年投資方多了考慮,參與金馬獎的意欲較
往昔為低。”
李政亮則分析,《智齒》仍是中港合資電影,加上鄭保瑞本就有北上合拍片的經驗
,“多少還是會擔心”,“香港電影從業人員變得大家在猜,那底線大概會是什麽”
,反而是金馬獎,由於本身已經歷經過很多政治風波,本身倒是不會有太大的波瀾。
至於香港影業協會的示警,未來會否影響香港影人出席金馬獎,目前尚無法確定。
田啟文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影協向會員提出的溫馨提示並非今年才提出”
。他說,“台港主流的電影投資者均明白影協的溫提用心。各持份者均以平常心看
待,暫沒有看到對香港電影從業者的影響。”
獨立電影另闢蹊徑
相較於商業電影的包袱,獨立製作似乎出路更加靈活。入圍“最佳紀錄片獎”的
《憂鬱之島》,是香港年輕導演陳梓桓的第二部長片。電影揉和香港六七暴動、文
革逃港潮、八九民運三個不同的歷史時空,以及從雨傘運動到反送中運動的當代事
件,透過虛實交錯的手法探問香港身份認同,是繼去年《時代革命》後,又一部觸
及香港社運的紀錄片入圍金馬大獎。
https://youtu.be/rD_LTbqoFYE
“我第一部長片到現在5年,其實一直都覺得金馬獎是華語電影界一個比較大的平
台,可以讓更多人看到這部電影,我覺得這個是很重要。”陳梓桓告訴德國之聲。
在被問到香港影業協會的“溫馨提醒”是否影響他參加金馬獎的意願時,陳梓桓則
表示,此事對於自己“是特別沒有影響的。”他解釋:“很多電影人考慮的,是因
為他們電影要在中國大陸上映,然後在香港上映也能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對於我
這個獨立電影來說,我根本在香港可能已經上映不了了,其實從來都沒有這個考慮。”
2021年,香港《電影檢查條例》因應《香港國安法》的實施而進行了修訂,許多被
認為觸及敏感議題的電影在香港淪為“禁片”,包括《時代革命》與《憂鬱之島》
皆未能在港公映。
探問身份認同港台有共鳴
只要觸及香港認同運動的電影在香港都難以公映,電影評論者李政亮告訴德國之聲
,“它只能在海外被了解,在海外跟當地的觀眾去進行對話,讓大家去了解現在的
香港”,於是“台灣金馬獎就變成一個很重要的平台...因為台灣社會本身有類似
的情境,面對中國因素等等,好像台灣社會很自然地願意去接納香港電影。”
陳梓桓則表示,盡管港台兩地歷史非常不同,但可能都面臨共同的叩問——“香港
可能最近10年開始有更多的在想,'香港人'的身份是什麽”,“台灣人也會問'台
灣'是什麽?”這也是《憂鬱之島》在思索的問題。
而對於香港創作環境的變化,陳梓桓坦承:“當然我會失望,因為我的片很想在香
港讓更多香港的觀眾看到,現在差不多不可能”,但他仍保持樂觀。
“特別是對於香港獨立電影的這一塊,因為我們不再對工業電影有一種幻想吧。
”陳梓桓說,從前香港電影人可能會思考,未來發展會在市場龐大的中國大陸,但
就他所知,現在對於經歷過2019年的年輕導演來說,“這方面思考的其實真的沒有
很多”。
陳梓桓認為,隨著社會變化,香港電影創作者也會跟著重新思考創作方式與未來出
路。改變之下,“我覺得會有更好的電影出現的。”他說。
----
想到4年前, 板上突然冒出一堆"中立仔", 起手式都是先罵中國太敏感云云..balabala.
接著開始檢討並痛斥傅榆泛政治化, 沒事去激怒中國幹嘛, 罵傅榆根本在"害死金馬獎",
接著高談闊論還高舉電影歸電影 政治歸政治大旗, 卻無視泛政治化的根本是中國自己,
結果4年過去了, 金馬獎還活得好好的, 香港獨立電影也沒停止發展, 只剩中國獨自發
展自己的主旋律電影專供牆內韭菜自慰用並滿足共產黨的需要, 可憐哪
而當初的"中立仔"為金馬獎的前途"憂心"且如喪考妣般的模樣還歷歷在目, 現在看來
真的是搞笑咖
這就是劣幣自己跑掉, 良幣終於有空間出頭, 金馬獎意外的"因禍得福"吧
至於那些想要吃中國市場, 寧願拍出被思想審查跟創作受到箝制的閹割電影, 就乖乖
去參加金雞獎就好
--
Sony is guilty, he makes our people ang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