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偶有佳作
: 猛起來還有神作的系列
: 直接變成滿滿的垃圾
: 從美二一戰成神
: 奇異博士1 帥氣的奇異博士
: 搞笑的星際 蟻人
: 等等等
: 進入第四階段後
: 不客氣的說一句
: 通通都是垃圾
: 勉強還能看一下的也只有奇異博士2
: 好吧 還有劇情還行
: 選角...算了的尚氣
: 現在我已經完全沒動力進場看漫威系列了
: 回想復仇者4集大成
: 這輩子第一次二刷
: 買了一堆人偶
: 現在只覺得你他媽的迪士尼在搞毛啊............
最近剛好看到Critical Drinker兩個月前的影片
裡面就是在分析MCU第四階段到底哪裡出問題了。
我就不全翻了,只挑重點講,加上自己的看法:
1.缺乏大方向
我個人會解釋成缺乏宏觀敘事,
第1~3階段基本上被稱作"無限傳奇",
因為所有作品的大背景是六顆被稱為無限寶石的石頭。
即使部份個別作品,跟這六顆石頭並沒有太大關連,
驅動這整個世界觀發展演化最後推動整個故事終結的宏觀敘事一直都存在。
所以觀眾會持續被吸引,感到有興趣,
然後去看一部爛爛的電影(例如雷神2或驚奇隊長),
因為漫威讓他們以為,這部爛爛的電影也會是這個宏觀敘事的一部份,
看漏了就虧了。
第4階段並沒有所謂的宏觀敘事,
除了一個鬆散並沒有特別精心設計,更不像無限寶石直觀好懂的多元宇宙觀,
還有一個該階段只在一部影集的最後一集的十幾分鐘出現過的一個所謂的
"最大反派的影子",什麼都沒有。
漫威應該做的是讓每一部電影跟影集都像是綁在一個宏大敘事的一部份,
每個故事每個作品都在描寫某個神祕又擁有巨大威脅性的陰影的其中一個角落,
讓觀眾在看戲的時候,一次挖掘一點真相的一小角,一點反派的浮光掠影,
讓觀眾持續投入這個宏大敘事中。
然後你就看到黑寡婦的前傳,女浩克整天想喝酒幹炮,獵鷹替恐怖分子護航,
這種把宏大遠景搞得像是剛打完一場漆彈大作戰後的戰場,
各種顏色的陣地混沌發散的圖片一樣的作品,
完全缺乏可資理清的經緯跟綱領,或是可供辨識的藍圖。
所以觀眾缺少了那種非看不可的需求感,
也缺少了持續參與的動力,而這最後被解讀成"超級英雄片疲勞",
其實這不是超英片疲勞,這是平庸敘事高成本低畫質等級內容的疲勞。
今天如果第四階段每部都跟無限之戰一樣好看,
你會覺得有什麼疲勞嗎??你只會覺得再來多一點,再戰十年。
那到底有沒有疲勞呢??其實有,
那叫做漫威疲勞,又叫做平庸敘事高成本低畫質等級內容的疲勞,如上所述,
這也是下面這一個重點。
2.重量不重質
這點非常明顯,
以前的漫威作品通常一年兩作,有的時候一年才一作,
即便是後來開始發爐了,最多也就一年三作。
漫威前三階段發行了23部電影,總共花了10年的時間,
而第四階段在短短兩年內,釋放了至少15部電影與影集。
結果對於觀眾而言,確實會帶來疲勞:漫威疲勞,
尤其這些作品的製作水準越來越下降,CGI品質越來越差勁越來越粗糙,
故事越來越多裂痕與瑕疵。
每隔幾個禮拜,好像又有什麼漫威內容被"排放"到電影院或是Disney+,
而這個現象越頻繁,"漫威片"對觀眾的意義就越渺小。
以前漫威片幾個月才來一次的時候,對觀眾而言好像是什麼新品發表會展一樣,
有其重要性,而現在就降格到:喔,又來了,好喔。
當新作對消費者而言,從抽離日常生活的美妙享受,變成日常生活的枯燥作業,
漫威的魔法就消失了。
也許你還會繼續付錢看下去,付電影院的票錢,串流服務的月費,
但是你看戲的體驗已經差太多了,你從享受著,變成完成例行功課。
同樣對製作方那些基層創作者,這也是地獄般的存在,
即使是漫威這種大工廠,他一年也只能產出這麼多東西,
多做了你就會看到品質呈直線下降。
你看汪達與幻視,你看得到那是一個精心製作的影集,
從一開始每一集的風格驟變,各種嘗試與實驗性的敘事手法,
你可以看到製編導三方都有野心想完成品質很高的作品。
而你看那個時候,無論消費者還是托市用的媒體或網路上的解說員,
都參與性很高地對每集故事推展的進度進行很廣泛的討論。
然後你再看看兩年後的驚奇少女跟律師女浩克。
嗯。
3.雇用錯誤的創作者(或Drinker字面上的意思,雇用幹他媽的智障)
1~3階段,大抵上而言,
漫威雇用的編導人才都不太差,
雖然偶有落漆,至少大部分負責創作的人都有做好份內的工作。
岡恩、羅素兄弟、強法洛、喬斯威登,
這些人在他們負責的MCU作品中都有做出成績出來。
但是第4階段,漫威不知道是吃錯藥還是怎樣,
常常讓一些完全跟他們被交付的作品八字不合的創作者掌握全局。
凱特蕭蘭在此之前只導過三部低成本片,
被賦予執導一部2億美金預算量級的超英間諜動作片黑寡婦。
或是趙婷,
一個成名之路靠的是一部主要講述一個女人流浪與跟別人對話的電影(游牧人生),
然後要她完成一部高預算初登場高特效比重超級英雄片外加一群過度飽和的卡司,
這就像是把一個便利商店店員擺放到500強企業裡面當CEO。
(按:歐美普遍對永恆族的評價非常低,甚至低於尚氣或黑寡婦。)
又比如凱特赫玲,
一個主要專長是女性喜劇的不起眼導演,
被請來執導號稱終於要進入宏大敘事的入口的洛基。
又或者律師女浩克,一部超級英雄律政喜劇,
由一群公開承認並不太懂法律怎麼運作的,
也公開承認不太對超級英雄故事感興趣的編劇們創作而成。
(同時她們其實也不太懂幽默跟笑點是怎麼運作的)
雖然啟用新人獨挑大樑本身不一定是壞事,
有時候反而可以帶來新氣象,激發新的創意與想法,
但是同時常識也是很重要的。
羅素兄弟在美國隊長2之前也是籍籍無名,
也是只做過幾部低成本作品,
但是這兩個人都是重度的美漫宅,
他們拍這部電影的創作過程中,會深掘上百本美國隊長的相關漫畫去找靈感,
去篩選那些可以放進來那些可以改進去,
以常識而言這是好兆頭。
結果漫威賭對了,博得滿堂彩。
但是你讓潔西卡高這種公開自爆討厭超級英雄故事,
從來沒有也不想閱讀女浩克的人去創作女浩克的故事,
以常識而言,這是no no,不是you go girl
4.替換既有角色
10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也是一個很長的合約,
所以能理解一些元老級的角色必須要走,
但是這也是介紹其他人氣角色,發展其他英雄的好時機,
但是與其這麼做,第四階段更熱衷於直接把元老角色以複製貼上人設的手法去推新角。
美國隊長退休了??沒問題,獵鷹是新美國隊長了。
東尼史塔克涼了??沒問題,鋼鐵心在外場待命中。
羅曼諾夫離開了??沒關係,我們有個更年輕,更低價的版本正在路上。
鷹眼是不是服役有點久了??沒關係,讓我們引進跟他有100%一樣技能配點的人取代他。
鮑斯曼在現實世界去世了??沒問題,我們就讓他妹妹跟他做一樣的事情就好了。
這種取代舊有角色的套路有種懶惰又諷刺的感覺在,
彷彿在告訴觀眾,你們所在意的那些舊角色一點獨特性跟存在意義都沒有,
我們隨時都能找別的路人ABC來替代他們,賦予這些路人ABC一樣的能力一樣的技術,
讓他們做一樣的事情,展現一樣的重要性(或更糟糕,缺乏重要性),
然後指望觀眾買單。
你曾經對舊角色的投入與喜愛,彷彿被強迫灌注入這些你毫不在意的新角色,
還被指望你應該要give a fuck,同時這一切比起深度角色創作,
更像是生產線。
觀眾其實寧可美國隊長就這樣逝去,這個角色不再歸來,
也不想看到獵鷹被迫去做一個他根本就不是的角色。
觀眾寧可目送鋼鐵人死去,
以不願看到一個廉價的二流角色毫不需要靠自己爭取,
隨便就能繼承他的志業。
而觀眾其實也不是真的是笨蛋,
並不是漫威設想的那樣,都是無自我意識的消費者,
漫威生產什麼產品他們就毫無疑問吞下去。
(Errrr.....至少有部分人並非如此)
觀眾是擁有情感跟腦袋的人類,
漫威越想操弄他們的"懷舊情懷",他們發現的時候就會越火大。
5.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
隨便舉一個MCU的男性超級英雄,
我就有辦法舉出一打比他更聰明更強大更好各方面都更升級的"女英雄"。
隨便舉一個被譴責的美國人,
因為他的侵犯了外國公民的權益,
我就有辦法找到一整群瓦甘達人,幹了同樣的事情卻被歌頌讚揚。
隨便舉一個白人男,作為樣板而自以為高人一等,傲慢,道德上非常有問題,
我就能舉出整個矩陣的其他人口組成,做出完全一樣的事情,完全一樣的行為舉止,
卻沒有受到任何反彈或後果。
重點在於此:現在的MCU有著一股非常明顯又非常難以自圓其說的雙重標準。
而且這傾斜的天秤很明顯往著一個非常明顯的方向在偏移,
明顯得所有人都看得到這個雙重標準是怎麼在運作的:
男人,尤其是白種人的男人,已經成為漫威的階級制度的最底層人口。
而這最有趣的一點就在於:看到漫威在自己創作的這片天地中自打嘴巴自相矛盾。
"獵鷹與酷寒戰士"觸及到美國不願意跟世界其他更需要的人們分享稀有資源,
結果瓦甘達做了基本上完全一樣的事情,不願意跟世界更需要的人們分享稀有資源,
by女王,結果沒人敢講任何一句閒話。
汪達可以在身體上與心靈上,
24小時不間斷地折磨超過一個城鎮人口規模的無辜平民受害者,
卻在終於肯放過他們的時候,被讚揚與嘉許。
而明顯想阻止她的那個"男人"(天劍局局長)卻被塑造成是作品的反派。
"黑寡婦"的大反派是一個令人厭惡令人噁心的垃圾,
把一群無辜女孩訓練成沒有自我的殺人機器的白人男性。
但是自願在技術與實務上協助他的自願幫兇(瑞秋懷茲),
卻被處理成一個搞笑又惹人喜愛的"英雄",因為她有著最偉大的美德:她是女森
一次又一次,為了討好這些新時代的進步的思想家與活動家,
漫威一次又一次自打嘴巴,作繭自縛在那個無止盡雙重標準打成的道德觀死結裡面。
不管現在的政治社會潮流是什麼,
不管現在流行的社會正義又是怎樣,
漫威都能納入創作然後把作品的價值觀變成笑話。
無論左右,其實觀眾越來越厭煩這種夾帶政治私貨進入娛樂工坊的行為了,
因為這種強行注入的政治私貨,已經成為超英娛樂的死亡毒藥了。
更別提,創作這些娛樂與反娛樂的,
是一家市值幾十億幾百億的,公共道德明顯有問題的大公司,
由一群自我沉醉自戀,在自己的人生中從未體會過什麼才是真正的挑戰的智障所創作,
更由一群空洞的,宏大妄想以為自己不是在演戲而是在改變世界,
其實只是在一堆沒記憶點的企業排泄物中表演的演員所表演。
為什麼會是這種人,這種公司教育我們什麼才是對什麼才是錯??
他們有這個資格嗎??
以上這五點,沒有一點足以擊沉漫威這個經營十年的超大型影視IP,
但是五點合在一起,讓這艘巨船已經越跑越慢了,
也許他的慣性與使他持續向前跑的動力(消費者)還在,
但是就算是再腦弱的人,也能看出1~3階段跟第4階段的明顯差異,
而且是非常負面的明顯差異。
這個故事的教訓是:我們永遠只能得到那一點好東西,
那一點好東西之後,就不會再好下去了。
而當一間電影製作,決定說教、內容內容內容內容、賺錢、政治運動才是好東西,
而說好故事顧好娛樂用心創作是次要的東西,
我們會得到的就是一連串的屎東西。
=====================================
希望對你有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