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後寫在前面的話:
發文後想了想,還是有必要說一下我對鑄心的看法。
很多人理解中的『鑄心』似乎是默蒼離為了訓練俏能做到『捨棄』而設計的,因為他們覺
得俏在鑄心之前就能做到『一視同仁的不捨』。對此,我不以為然。
在我看來,默蒼離設的『鑄心局』絕不僅僅是教會俏如來『捨棄』,更重要的還是要教會
他『不捨』。
在鑄心之前,俏如來其實根本做不到『一視同仁的不捨』,默蒼離就指出他的『不捨』實
為偽善。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默蒼離只教他『當捨則捨』 ,那只會再教出一個『犧牲
他人的機器』。
我認為,默蒼離之所以引導俏如來捅自己那一劍,主要目的有以下兩方面:
一方面,他希望俏如來明白,很多時候是你必須要去捨棄一些東西的,在遇到這種情況的
時候,你必須要下得去手,而且事後要能承受住這種壓力。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他希望俏如來能切身體會『捨棄』的痛苦。俏如來曾經
捨棄過小空,但一來當時有父親跟他一同承擔,二來他並未親眼見到小空身死。默蒼離設
計的『必死之局』,就是要讓俏如來親手體會『因你的選擇而致人死亡』的痛苦,並把這
份痛苦銘記於心,因為只有記住這份痛苦,才能做到『一視同仁的不捨』——這才是默蒼
離更重視的。
默蒼離希冀的俏如來是什麼樣子的?不是能力有多麼高超,而是一個他想成為卻最後沒能
成為的樣子——永遠記住『不捨比捨得更重要』,在每次決定犧牲什麼之前,盡全力去嘗
試其他解決方法,而不是日益麻痺、習慣於用最快速、最直接的方式去『捨棄』;當必須
要捨棄時,不要把這視作理所當然跟大義凜然,而是要清楚知道『你做出的犧牲是你犯下
得罪』,永遠背負這些罪孽,並且強大到不被越來越重的『琉璃樹』壓垮。
默蒼離不懂得這些道理嗎?怎麼可能,他如果不懂,是要怎樣教會俏如來?默蒼離只是沒
能做到。
他在執行巨子職責的過程中,日益習慣於用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導致對『
犧牲』變得越來越麻痺,但這不足以讓他產生求死之心,只會讓他變成『怪物』。
默蒼離的悲劇在於,他習慣捨棄的同時,恰恰記得『不捨更重要』,因為他依舊是把『犧
牲他人』看作自己的罪孽,而他沒能強大到背負『琉璃樹』走完一生。這種情況下,他只
有三條路可選:一,丟掉底線,不再痛苦於自己做出的取捨;二,在眼睜睜看著自己成為
怪物前,結束自己;三,讓自己的心靈強大到足夠背負這些罪孽。他選擇了第二種,但他
希望俏如來能做到第三種,也就是我上面講到的『默蒼離希冀中的俏如來』——這才是鑄
心真正的目的。
但俏其實一直以來只是理解了師尊希望他成為的樣子,卻還沒能成為那個樣子,並且在遊
歷九界的過程中逐漸偏離師尊的期望。
在我看來,新編劇正是明白這一點,才有了這場戲。
看到有戲迷講那一段是老調重彈,我覺得,這種評價『既對又不對』。
說它對,是因為那場戲中俏的自白以及最後得出的結論——不會主動放棄任何人,被犧牲
的罪孽我來扛,其實這些都是在劍影魔蹤到墨邪錄(準確說是邪皇死)之間的劇集中,俏
親口講過的,這集不過是把曾經說過的話做了簡單整理,然後換一下說辭重複一遍而已。
說它不對,是因為這次編劇選擇讓俏以『捫心自問』的方式,十分堅定地把這番話給講出
來了。之前的劇集中,俏對於『捨與不捨』這個問題的表態,基本上都是在同他人的對話
中提及的,換句話說,以前都是對他人的『表態』;這一集中俏面對自己心魔的拷問,是
他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完成了對自己內心的告解。有什麼不同呢?
對他人『表態』,意味著俏知道自己『應該怎樣做』,只要能通過鑄心的考驗,就能做到
這一點。但知道該怎樣,不代表能發自內心去這樣做。就像教授,他繼承巨子之位時,一
樣通過了考驗,但最後在行動過程中,還是不斷在質疑自己,一步一步走向深淵,以致最
終求死;鑄心後的俏其實也是在經歷這個過程,他知道教授選他是因為他認為『在捨棄之
前,必須要做到不捨棄任何一人』,也知道自己應該堅持這一點,但在一次次面對取捨的
過程中,他在無法控制地滑向另一邊——證據就是戰血時期那個狠厲的俏龍君。
這一集的『自白』,實際上是意味著俏的內心結束了搖擺,不僅是得出了結論,而且能夠
堅定不移地去實踐這個結論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認為這場戲實質上可以看作現在編劇
的一份宣言——『捨與不捨』的話題到此為止,以後無論俏如來會不會醒來,都不會繼續
糾結於這個問題。
又或者說,這場戲也是一份『預告』:以後的俏如來,就會是『默蒼離希望他成為那個俏
如來』——試想,經過鑄心且永遠不再糾結,不會再為自己的決定耿耿於懷的俏如來,不
就是我上面講到的那樣『理想中的俏如來』嗎?
當然,又會有人吐槽:這場戲只有強調如何如何『不捨』啊,『捨得』在哪裡?對此,我
想說兩點:
一,這場戲前不久,俏如來的劇情是他決定冒險入擺渡一念解救眾人,強調的就是他『一
視同仁的不捨』,如果這場戲花許多筆墨來講『捨得』,你真的不會感覺不協調嗎?
二,這場戲裡的默蒼離跟俏龍君,實際上就代表了他心中『捨棄』的一面,俏本人的表態
只強調『不捨』,是因為比起『捨得』,編劇在此更想強調『不捨』。在我看來,辯論中
輸掉的『俏龍君』跟『默蒼離』並不是就消失了,只是被『不放棄任何一個人』的俏如來
戰勝了——他們依舊會存在於俏如來的內心,但不會再成為『心魔』。
或許你會覺得這樣轉變太草率,但對於東皇以來『俏如來內心的成長』這團越纏越亂的麻
繩,快刀斬之才是上策。
我知道很多戲迷看了這場戲依舊會難以理解,甚至會覺得俏如來在這裡又突然又談『捨與
不捨』這個問題實在沒長進,但我覺得,這場戲更重要的在於它代表的意義,而非演出的
內容——前者才是編劇真正想要傳達的,後者只是用來傳達的一種形式。如果你也能把這
場戲理解成上面講的一種『宣言』(或『預告』),我相信你會更容易接受它。
三弦時代,編劇們很喜歡讓俏糾結於『捨與不捨』這個問題,起初還寫得不差,從東皇開
始漸漸失控。我之前就在板上講過,在戲劇中持續、深入探討這個話題,並不是明智的做
法。因為這個問題,無數學者與政治家都爭論不休,布袋戲的編劇又何德何能去解決呢?
當時我的看法就是,讓俏盡快得出一個結論,並堅定不移地照著做下去,花在他身上的筆
墨要著重於讓他完成在故事中該承擔的任務,而不是強迫戲迷不厭其煩地照看他的『心理
療程』。
很慶幸,現在的編劇似乎跟我想的不謀而合。從進入仙島開始,對俏的塑造好像有望這個
方向發展的趨勢了。
如果俏在將來的劇集中還可以醒來,我希望看到一個不再迷茫,雖然會吃癟但能夠運用智
慧好好完成『新生代一哥』該做的事,又時不時會講兩句幹話來活躍氣氛的俏如來——戰
血時期的寄鯤鵬(特指暴露之前)跟現在的俏如來就很好,有自己的光芒,又不掩蓋別人
的光芒。
不知現在的金光編劇還會不會來板上逛,如果有,又恰好看到這篇文,而我對你們寫這場
用意的猜測又大致不差的話,我想說:請堅持,你們這樣寫是對的,不要再被三弦的創作
模式束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