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聊一下,畢竟是老粉絲了。
先說結論
我認為霹靂以目前的路線繼續走下去
約莫十年左右可能就會面臨存亡問題
問題在哪裡? 市場做不大,但成本不斷攀升。
霹靂過去的消費主力,是那些曾經的中年阿伯,周五到錄影帶店租片回家看,後來即便媒體改成dvd,此一模式依舊能順利運作。
後來霹靂發現「偶像」有更強的號召力、媒體影響力甚至是商業能力,就開始轉往這條路線走。此一時期開始,吸引了大量年輕粉絲,尤其是女性粉絲,算是相對成功的策略。
不過,走向「偶像」後,勢必會影響到原來客群。我相信那些原本的客群,在年紀漸增後,可能因為劇情不再吸引人,或者精力下降後,也慢慢不再是固定消費的客群。更不用提的是,現在就連dvd都是老媒體了,要這些老客群使用串流媒體,根本是有點想太多了。
走向「偶像」後,面對的競爭相對非常激烈。本來有「無可取代性」的布袋戲,現在要和電影、戲劇、動漫等媒體競爭。那麼關鍵就在於「產能」。
不管是電影、戲劇或動漫,都是能靠著資本投入後,就能大幅增加產能的娛樂。
這時配音的問題就顯現出來,黃文擇長期的單人配音,雖然品質優良,但對於「產能」的幫助不大,反而成了限制產能的關鍵。
想像一下。如果今天大量資本投入霹靂,片場可擴建、員工數量增加、薪資提升,在不考慮配音的情況下,每週產能要超過兩集並非不可能,畢竟資本主義就是要規模化生產,達到最大商業價值。但是限制單人配音的條件下,即便最早資本市場認為有利可圖,也在單人配音的限制下,不得不選擇放棄。
那麼,霹靂有沒有嘗試過增加產能?
當然有。不管是電影奇人密碼、刀說異數、東離劍遊記、天生我才怎麼用、仙界小霹靂、火爆球王、天子傳奇等等,都是曾經的嘗試。
那麼這些東西有成功嗎? 即便是最成功的東離劍遊記,可能在市場上都稱不上非常成功。
霹靂現在才開始讓新人正式替正劇配音,更是已經走得太晚。過去有過太多的機會,能逐步放手讓新人嘗試配音。今天黃家決定要讓霹靂上市,就應該要有放棄傳統和堅持的覺悟,絕非是甚麼黃文擇一人不願放棄傳統作為藉口。既然已經上市,就已經不是家族企業,而是上市公司。用家族小企業的心態去運作上市公司,若沒有個優秀的企業領導人,是很容易就翻車倒閉的。
除此之外,這些年霹靂在特效、服裝、劇情或行銷上都有所創新。
但是市場依舊沒有增加。
問題在哪裡? 我認為答案有二。
一、霹靂這些年的努力,並沒有深究布袋戲本身的魅力為何,並將此發揚光大。更多的是引入許多也許自己也無法徹底掌握的元素,最後被這些流行玩意牽著走。
二、布袋戲此一戲劇形式的呈現方式,已經走到極限。
我認為兩個答案都對也都錯,誰也無法證明哪個才是正確。不過卻是很值得我等好好思考。
最後,《素還真》的宣傳確實鋪天蓋地,就連平時沒接觸的朋友,最近也都開始討論起這一電影。
但其實我個人並不看好,甚至有些悲觀。
老實說,素還真雖然是當家台柱,但其故事並不是很容易地讓大眾理解。光是素還真在設定上的年齡,以及故事線中動不動就數百年的設定,對於一般觀眾來說,大概就無法理解這種仙俠故事的設定了。
這麼多年來,我始終認為最適合拍成電影的角色,應是《葉小釵》。
葉小釵故事線,是一條單純的快意恩仇,沒有甚麼幾百歲的仙俠設定(就算有也能當作沒有)
其愛情作為主線故事,更是容易被觀眾接受和理解。
結局更是可以停留在葉小釵不得不為歐陽上智賣命二十年,作為惆悵無奈的收尾,也留下伏筆。
選擇《素還真》是可以理解的決定。
但也許,這真是霹靂的最後一搏了。
作為粉絲,其實早就接受終將凋零的現實了。
PS.球尾麒麟很可愛,應該會買個週邊X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