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網誌
https://cmhsu1987.blogspot.com/2021/03/fsp-cst350.html
==============================================================================
==============================================================================
https://i.imgur.com/mRouwSB.jpg

這台 FSP CST350 其實就是 SAMA 趣造 I'm ,其實就是面板上面多了 FSP 的 logo 。台灣代理上市版本有分為黑色與白色的版本,並且也可以加購玻璃側板,讓想要炫電腦配備的玩家可以多一個選擇。這次是分享白色的 CST350 並且搭配玻璃側板來組裝。
CST350 雖然最大可以支援 MATX 的主機板,並且可以安裝標準 ATX 的電源供應器,但是與原本 ITX 機殼相比,並沒有大上多少。
本來的 ITX 機殼是從左岸淘寶買回來的,由於安裝顯示卡必須直立,並且是玻璃側板,若用非 blower fan 的顯示卡散熱模組設計,散熱效果真的很悲劇。
https://i.imgur.com/o5Duv4f.jpg

就如同一開始所說,前面板會有全漢的 logo ,如果要無印的版本就要去左岸買 SAMA 的版本。
https://i.imgur.com/lFLYzF2.jpg

IO 以及按鈕設計於上方的前側,兩組 typc-A 以及一組 type-C 、音源輸入及輸出,而按鈕則是有電源以及重開 。其實這設計對稱也簡約,看了舒服心情也好。
https://i.imgur.com/YCu0c7q.jpg

上方是平整的設計,並且有足夠的散熱孔設計。
不得不說,上方平面的設計要擺放東西也非常方便。
https://i.imgur.com/LfjmX8K.jpg

如果沒有加購玻璃側板,原本的側板也是如同上方一樣有足夠的散熱孔。另外可以看到前面版的兩側也有進風的設計。
https://i.imgur.com/xYxi53s.jpg

後方也是各種打洞,不過從後側可以看得出來, CST350 的架構設計不只一種,顯示卡可以直立或橫放。
https://i.imgur.com/5rLfU7v.jpg

腳架雖然是塑料材質,但不會看起來過於廉價,而且墊高的高度也很適當。
https://i.imgur.com/E3mRhMv.jpg

直接先把前面板拆了,基本上都不用工具就可以拆解。
https://i.imgur.com/QM1cNv1.jpg

除了要將面板 IO 拆下要用到螺絲起子。
https://i.imgur.com/7aaiN7O.jpg

就像標題一樣隨心所欲,把面板 IO 裝到下方,因為要把內部架構上下顛倒擺放。
https://i.imgur.com/d4JKmBT.jpg

側架可以安裝 240 水冷排,也可以安裝一般的風扇,不過顯示卡就不能直立擺放了。
https://i.imgur.com/3sjuWwp.jpg

將兩邊的側板拆下,雖然側版開孔密密麻麻,但內部還是有用濾網可以過濾灰塵。
https://i.imgur.com/BuH8iWl.jpg

端子的部分有清楚標示正負端,曾經裝過機殼沒有標示正負,然後都還是黑線,一整個就是鬧。
https://i.imgur.com/PyoV75w.jpg

另外當然有 typc-A 以及 type-C 的內接插頭。
https://i.imgur.com/zbJVZ9e.jpg

由於已經面板 IO 改變位置,上下的側版也要跟著調換,不過完全不需要擔心, CST350 的設計就是如此彈性,卡榫位置相同直接互換裝上就可以了。
https://i.imgur.com/1BNQtmd.jpg

另外可以安裝硬碟與風扇的地方不少,其實玩家可以發揮創意安裝,很多都沒有在說明書出現,真的可玩性頗高。
https://i.imgur.com/xk6lpqP.jpg

隨機殼附上的螺絲分類盒非常有心,而且也很方便。
https://i.imgur.com/FDKgHdP.jpg

直接把原本的 ITX 機殼內的零件轉換到 CST350 內,因為是改過線材的 SFX 電源,可以發現線材有點稍嫌尷尬。
另外要注意的部分,如果使用 ATX 電源供應器,可能會造成較長顯示卡的干涉,但是使用 SFX 電源供應器比較沒有這個煩惱。
https://i.imgur.com/MwY4epg.jpg

從這邊可以發現 CPU cooler 可以支援 155mm 的高度。如果顯示卡是直立安裝, CPU cooler 高度就只能支援 88mm 而已。
https://i.imgur.com/J7ZhiF4.jpg

側版安裝設計很簡單,也不需要工具,如此安裝玻璃側板失敗的機率大大降低,甚至不需要倒放安裝玻璃側板也不用怕。
https://i.imgur.com/6wetiej.jpg

一時找不到原本 SFX power 的線材,整個不能整線也不好看。
https://i.imgur.com/J1H70kX.jpg

過電之後,按鍵的部分都有燈光設計,可以清楚辨別是否開啟。
https://i.imgur.com/y4fF8Yo.jpg

最後只能靠發光扳回一點顏面,如果整線沒有弄好還是不要使用玻璃側板。
https://i.imgur.com/gQaKD2d.jpg

FSP CST350 雖然是 MATX 機殼,但是大小其實也是很精簡,甚至比一些 ITX 機殼還要小,更為可貴的部分為 CST350 支援性非常強,除了顯示卡的長度可支援 32cm 以外, CPU cooler 最高也可以支援到 15.5cm 高度,但前提自己要如何選擇架構的搭配以及電源的尺寸的選擇。
因為 CTS350 真的很難有個固定架構,不同的配置有不同的安裝方式以及支援度,完全是取決於使用者的創意。
明天要上班惹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