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好讀版:
https://reurl.cc/jkOENq
--
本身履歷與經驗
金融資訊產品公司兩年多、新創環境待過一年
規劃過PC產品並實際上線數量4個、App 2個,維運加上小功能迭代產品很多很多個
*上述該產品推動難度,遠小於新創公司從0到1
具備的技能
1.在既有的商業模式下,快速推動產品上線
2.建立Roadmap,讓團隊理解產品前進方向
3.建立數據分析架構,根據數據反饋提出假設
一些基本專案管理、團隊溝通blabla的基本功就不列了
離開公司的原因
前公司的產品戰略為多產品的推動,但因為產品都上線了之後,就沒打算迭代和推進,所
以對於產品迭代的細節能力無法進一步的掌握與成長,產品人會純粹在做專案管理的事。
公司中間層的產品人留不下來,因為公司偏向於聽話式領導,下屬主觀和管理層不同時只
能順從,這對做產品的氛圍是很糟糕的。
在產品的運作上,自覺有一定程度的認知,但前公司並不是用打造產品的態度在進行,所
以在待著也只是領著一份薪水,無法再讓能力有成長,故決定離開找工作。
面試公司的類型:
to C電商、生活相關場景服務模式、市場可能有機會且有產品的to C新創
會選上述相關的公司是因為,自己履歷比較缺乏的部分在於產品更細節的迭代,但這樣的
能力必須要在組織有彈性且實際探索用戶場景的公司進行,所以才會往這幾個方向丟。
應徵情況
被邀約:Hahow、Pinkoi、Shopline、橘子
主動投遞有回覆(投24中5):AsiaYo、PChome、擁樂數據、雲策數據、OpenNet
Hahow:
一面的時候為線上面試,由一位PO與人資進行約半小時的面談。如果通過會有二面。
印象比較深刻的問題為:
你從0到1整個產品的運作流程,是怎麼進行的?
這題我答得太過鬆散,就大概說因為有既定營運模式,所以做一些基本的商業分析,提案
過了後,接下來再設計一些用戶流程,寫文件等等。
因為當時剛開好履歷,所以處於一個收集題目和了解面試會問什麼的階段。我後來遇到這
一樣的題目會更鉅細靡遺的說明每個階段怎麼去提案、探索、分析,讓整體脈絡更清楚。
如果要重新設計Hahow的產品,你會怎麼進行?
我:那時回答是純粹地新增一個評分功能‧
面試官又追問:為什麼有很多功能可以加,例如blabla,而只加這個呢?
我:讓學習的用戶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自己在課程上能夠進展到什麼程度。然後在做產品的
時候會同時考量產品可以運作的資源、和效益,而我覺得整體重設計成本太高。
我後來回想,在0到1這一題可能處理得不夠細節跟完整。
另一個部分是,重新設計hahow產品那一題,如果遇到比較知名的to C產品公司,應該可
以稍微推想一下整個user journey,在面試時比較有機會可以打到面試題目,或是準備的
更完善。
結果:感謝信
AsiaYo:
這次應徵AsiaYo時,他們會先回信請應徵者寫一份考卷。如果該份考卷回答的題目,他們
覺得OK才會邀請進下一階段面試。
裡面是對於一些需求怎麼排定,然後有資源跟背景做前提假設
另一部分是根據既有數據分析的資訊,有什麼樣延伸的思考或是洞見可以提供
第一題給的回答太過於從題目的邏輯來思考重要性,但他們要的是能以背景定的Roadmap
來決定執行方向。
第二題我覺得要對網頁流程或是在數據上摸索的更深,或是對於旅遊業的用戶流程更敏銳
才有機會切到他們要的點。
結果:感謝信
擁樂數據:
他們要做的是to B但是比較偏向做出單一產品來面向市場的工具,所以概念上可能偏向
to C和to B的融合,在面對to B的用戶時,要對不同公司、不同單位的用戶做了解,進而
打造產品流程。
一面是對用人主管,二面直接對向執行長。都是遠端面試。
個人主觀感受比較喜歡執行長是PM出身的,因為對於PM出身的大老闆,應該會對於各個面
向有更敏銳的感受,進而顧及到更整體的公司治理。
問題比較多在於個人特質的了解,印象比較深刻的問題是,如果你要打造從0到1的產品,
你會用什麼樣的知識框架來進行?
我回答用user journey來定義場景,再將相關流程定義進入細節。
一面、二面都算順暢,但我沒有拿到offer,可能我有不知道的地方踩到雷,或是他們有
更好的人選吧!
結果:無聲卡
雲策數據:
實際面試,一開始進去會先由人資問一些了解個人特質的面試基本題,接著由另外兩位用
人單位的人來進行面試。
他們主要做的是企業內部,有些要對於集團下的子企業、客戶呈現相關數據、介面的產品
,偏向於to B的架構。
面試過程一般般,講的東西感覺就不是他們要的了XD。
結果:無聲卡。
Pinkoi:
Pinkoi是從104上看到我,主動E-mail聯繫的。
對於這家企業我還是有蠻深的尊敬,因為由他們運作產品的態度、和整體面試過程、側面
了解公司的資訊,我感受到他們是真正用心在對待用戶,和製作產品的,不會像很多公司
說注重用戶,但OKR或是產品執行,都用業績掛帥或高壓統治,我絕對不會說是我的原公
司。
整體面試流程:初次做ppt書審、二面人資、三面產品team、四面業務相關team、五面產品
長、六面談offer。(我只到二面)
書審是請你做一份,與團隊一起努力的目標的案例,根據他們定義的一些內容來製作。
二審會由人資來做一些人格特質、工作內容的了解,我覺得很厲害的是,人資問的一些問
題,我覺得可能連Jr.PM都問不出來XDDD,所以我真心覺得佩服,因為人資能夠真心為公
司,才有辦法問出那種對企業營運相關的題目。
印象比較深刻的題目,你怎麼評估你做產品的效益,嗯...人資問出這件事情的時候,我
傻住了哈哈,真的是非常優秀啊!
另一部分因為Pinkoi是跨國企業,所以英文的溝通也算重要,當時有詢問說能否使用英文
,當下拒絕,因為壓根沒準備,但後來感謝信寫全英文,我不知道是不是這個點被拒絕掉
。
然後也有問遇到衝突怎麼解決,是一個比較重視團隊協作的公司。
Pinkoi如果要投遞履歷,或是有被邀約,一定要帶職面試,不然整個流程拖到一兩個月,
待業如果你沒有極大的後援或是放寬心,那是很難撐住的。
PChome:
由一位PO、與兩個單位主管負責面試,詢問流程的時候,可能有一面、二面、三面,但我
那時候可能相關主管都到齊,所以如果有過的話,下一面就直接跟人資談offer。
這邊我是用簡報遠端作介紹,
印象深刻的問題:
你簡報裡說有邏輯的進行規劃,怎麼樣的有邏輯法?
嗯…我被這問題考倒了,當下粗略的說明有層次的去定義脈絡,但面試後就把整個規劃的
流程簡單畫出流程圖,然後可以具體的敘述,方便說明。
user journey大概描述了用戶流程之後,怎麼把它落地成產品?
我:針對裡面重要的場景,再進一步做細節和流程的定義。
你的Roadmap多久會更動一次?
我:看產品上線後反饋的數據,如果順利就持續推進。如果發現和預想不同,就看是否要
調整Roadmap
你們公司的persona是什麼?
當下被問到其實傻眼,不是不知道這件事,而是原公司沒有做這件事,其實有粗略定義啦
,但是整體來說並沒有把這件事放在產品流程內,而是把它定義成組別,例如:短線組、
基本面,這樣的概念。
結果:無聲卡
PChome針對很多組織上運作與產品流程在細問,如果有準備在簡報上的東西,最好延續兩
三層的內容跟邏輯都再嚴謹些,可能比較符合他們要的人才。
Shopline:
主動邀約時,人資會大概問一下現在的工作狀況,然後幫你安排面試時間。
面試時他們關注的問題,都在於你提的內容中要完全做出成績。然後對於他們的架構了解
下來,我認為他們是一個偏功能型的PM team。因為在和他們說:探索用戶場景、商業價
值,這兩件事對於面試的人來說,他們看起來不太有反饋或進一步的想要問這部份的問題
。
他們的運作流程會由其他單位蒐集起來商業需求文件、再經過審核後交由他們製作PRD,
我在面試中一直有一種頻率無法對起來的感覺。
結果:感謝卡,面試完非常快速就收到了,非常有效率的拒絕我XDD。
OpenNet:
在Meet.jobs應徵的,他們把PM跟PO好像結合在同一個職位了,先由人資通知整體流程與
意願,也有提到母公司在英國,一面會跟他們的PO面試,如果有通過二面會和CTO進行英
文面試。
我聽到英文面試縮了一下,然後跟他們說考慮一下面試邀約。後來拒絕面試邀約是因為他
們產品的運作模式還是偏向to B,雖然我也不一定會上啦XD,但是想說如果和想要的方向
差異太大,也不要花費彼此時間成本了。
遊戲橘子:
這一場面試是我覺得最驚心動魄的一場,是因為面試內容真的很有挑戰性,因為考驗創意
、效益評估、成本管控(短程與長程)、專案管理等。
給你5分鐘,如果你要針對ACGN(動畫、漫畫、遊戲、小說)的客群提案,你會做什麼產品
出來?產品沒有限制。
為什麼要做這個產品?
你要怎麼說服投資方?
然後面試官會暫時離開5分鐘讓你想,
我真的整個剉著等,我大概在4分多才勉強有一點構想…
回來後,就說明構想和回答剛剛的問題。
接著她問:那整體會做多久?加上提案呢?整體成本呢?怎麼說服投資方呢?我們資金要
準備多少呢?要怎麼用一句話說明給你TA的用途呢?
我真的覺得這個面試讓我印象深刻,但又讓我佩服出這個題目的人,也佩服我自己還算達
的有些框架(?
面試結果還不知道,有過的話下一個流程是對上處長,會做一份ppt簡報,再過就是和人
資談offer了。
結論
在這過程中,有被不錯的公司丟邀請,其實是蠻高興的。
而我認為能被他們邀請,是因為履歷上我可能呈現的產品整體脈絡是好的、技能是明確的
,所以他們會覺得值得進一步了解。
本身技能大概是這樣寫的:
1.可根據user journey從0到1打造產品,或思考既有產品忽略之需求
2.可建構數據分析流程,或針對既有數據提出優化洞見
3.根據組織戰略建立產品Roadmap,並持續推動前進
4.有效與UI、RD等跨部門協作,融合多方意見,打造最佳產品
前一份工作內容,概念上有些參考梁寧提到的產品五層:
戰略層:
1.建立組內戰略Roadmap,戰略效益預計增加200%週活躍數、200%訂閱用戶數。
資源層:
1.以最小可行性產品推動並確認市場需求是否存在。
2.規劃產品骨架以利新人跟催,協助並減低Jr.PM成長陣痛期。
能力層:
1.協助Jr.PM建立產品知識基礎。
2.協助組織建立數據分析架構,引領組織思考數據分析本質。
3.帶領團隊思考產品思維,讓團隊理解規劃脈絡
產品框架層:
1.運用user journey建立產品規劃。
2.偕同UI與業務單位打造符合用戶需求架構。
3.利用數據重新思考用戶場景,進而提出洞見。
不過因為這些做產品的公司,已經用比較細節的概念來推動產品了,我認為要更切合到他
們面試時的點,有賴於在原公司的推動產品時把整個產品流程跟脈絡完整地建立起來,並
且持續推動一年的時間,而且有相對應的數據或是商業成績,這樣會更有底氣的來分享給
面試官。
整體面下來,後來拿到的offer是一家新創公司跟區塊鏈相關的,然後在這些面試過程中
鍛鍊的題目確實也在面試中幫助不少,雖然上述各種面試都是無聲卡和感謝卡,自己回頭
看其實不意外,因為原有的產品環境並沒有扎實地、有脈絡地運用到那些產品技能。
反而是在面試完之後,再重新思考和架構自己做的事情,要怎麼比較能夠在面試時有架構
的說出來當初做產品的脈絡,但也是因為這樣整理過,會對之後做產品更知道有哪些細節
要注意,也能夠建立更完善的產品運作流程,讓產品可以更有效益的生長。
另一個部分這樣出來面試後,就能夠對於自己的市場身價有更明確的了解,也能夠知道自
己的產品能力在別人的詢問裡,有哪些是自己的盲點,或是可以進一步調整或加強的,也
能夠稍微知道別人的企業裡究竟是怎麼在運作產品的,知道自己的處境是什麼樣的情況,
然後如果有更大的空間或成長舞台,也可考慮切換~
以上這些面試經驗和心得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