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外送真的超難賺
: 把車子折舊、保養費、油錢全部算進去
: 一公里的成本是4元(這是超保守估計)
: 還不含勞健保與機車保險
: (專職外送的機車保險又是不同計費方式)
: 一小時跑10公里,一天工作8小時=80公里
: 固定成本是320元
: 一個月勞健保自負額,最低約2200左右
: 一個月的基本成本就320*22+2200=9240
: (以上還不算風險意外的成本)
: 外面隨便找都能找到28000的薪水,還有冷氣吹也沒有太大的風險意外。
: 跑外送一個月賺不到40000真的超虧
: 現在看到外送員都非常感謝他們對外送還有愛
: 當然有一部份的可能不會算成本,天真以為跑外送很好賺(笑)
說到重點了 零工經濟的潛在概念
就是把某些容易被忽略的成本和風險
讓工作者自行承擔 (大多是沒有特別意識到這點的情況下)
公司的營運成本有很多部分是一般員工沒有察覺的
一般最基本的概念是 (不同產業和職位可能會有蠻大差異)
1位員工的產值 至少要是他本薪年薪的3倍 (在一切合法的情況下)
單位人力產值中
1/3是員工的年薪
1/3是該員工的保險 福利 變動獎金 工具成本 管理成本
1/3是歸公司
部分零工經濟的潛在概念模式是
讓工作者的合約以非聘僱方式執行工作
然後媒合平台抽成
很多人會發現這類工作的論件工作或單位時間收入比同樣工作高
但其實很多時候 是因為這樣的合約把
中間保險福利和管理成本 工具成本轉嫁了工作者自己本人
所以蠻有可能創造 做同樣的事 但收入看似倍翻的表象
舉例來說 如果是餐廳自己顧的外送員 除了給予薪水外
還要給他保險 某些獎金 還要提供機車(機車公司也要保養和加油)
(黑心公司能賺更多錢的秘訣之一 就是在這1/3中再非法或冒風險減少成本)
另外還要有主管來管理 (主管薪水部分成本是攤在受管理的員工身上)
所以整體換算下來 薪資天花板就不會太高
(除非佛心或天真的老闆放棄自己的那1/3 但通常這樣沒多久就會倒店)
另外像是很多設計師跳離公司後 自己接案
如果要證明自己真的比公司給得待遇還值錢
那1年至少應該能賺到原本年薪的3倍以上收入 (含成本)
不少設計師一開始發現收費比較低但還是賺的上班來得多
(至少多了公司原本拿走的1/3和 1/3中管理轉為自我管理省的費用)
但也很容易漏掉一些該留存的成本
(像是用合法授權素材 正版軟體 法律服務費用.....)
反而有可能存在某些風險 導致日後無法繼續經營或是擴張
斜槓或一人公司的概念在現在這時候大量流傳也不意外
因為很多新創公司都大力推動零工經濟的模式
想要做平台來賺更多的錢
並且不用負擔日漸沉重的勞動法規負擔 (歐美負擔更重)
還有節省大量管理人力和工具成本
不過大多數工作者並不會意識到這件事
(因為這部分的成本通常只有老闆和高階管理者會去估算)
結果同樣的產值 平台業者反而更有機會賺到產值的1/3以上
工作者雖然拿到的看起來比原本產值的1/3還多
但可能保障少很多 而且還有很多成本其實是自己在扛而不自覺
如果在某些熱潮過後 某項服務的平台業者已經寡佔
那麼要降低工作者的分潤 提高自己平台的收益 那就更為簡單~
所以要投入零工經濟 斜槓事業 一人公司的人
最好先看清楚一下 有哪些沒算到的成本和風險是轉移在自己身上
不然哪天細算或發生意外後才發現 原來自己不是大賺而是虧大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9.68.1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638078388.A.99F.html就是把某些容易被忽略的成本和風險
讓工作者自行承擔 (大多是沒有特別意識到這點的情況下)
公司的營運成本有很多部分是一般員工沒有察覺的
一般最基本的概念是 (不同產業和職位可能會有蠻大差異)
1位員工的產值 至少要是他本薪年薪的3倍 (在一切合法的情況下)
單位人力產值中
1/3是員工的年薪
1/3是該員工的保險 福利 變動獎金 工具成本 管理成本
1/3是歸公司
部分零工經濟的潛在概念模式是
讓工作者的合約以非聘僱方式執行工作
然後媒合平台抽成
很多人會發現這類工作的論件工作或單位時間收入比同樣工作高
但其實很多時候 是因為這樣的合約把
中間保險福利和管理成本 工具成本轉嫁了工作者自己本人
所以蠻有可能創造 做同樣的事 但收入看似倍翻的表象
舉例來說 如果是餐廳自己顧的外送員 除了給予薪水外
還要給他保險 某些獎金 還要提供機車(機車公司也要保養和加油)
(黑心公司能賺更多錢的秘訣之一 就是在這1/3中再非法或冒風險減少成本)
另外還要有主管來管理 (主管薪水部分成本是攤在受管理的員工身上)
所以整體換算下來 薪資天花板就不會太高
(除非佛心或天真的老闆放棄自己的那1/3 但通常這樣沒多久就會倒店)
另外像是很多設計師跳離公司後 自己接案
如果要證明自己真的比公司給得待遇還值錢
那1年至少應該能賺到原本年薪的3倍以上收入 (含成本)
不少設計師一開始發現收費比較低但還是賺的上班來得多
(至少多了公司原本拿走的1/3和 1/3中管理轉為自我管理省的費用)
但也很容易漏掉一些該留存的成本
(像是用合法授權素材 正版軟體 法律服務費用.....)
反而有可能存在某些風險 導致日後無法繼續經營或是擴張
斜槓或一人公司的概念在現在這時候大量流傳也不意外
因為很多新創公司都大力推動零工經濟的模式
想要做平台來賺更多的錢
並且不用負擔日漸沉重的勞動法規負擔 (歐美負擔更重)
還有節省大量管理人力和工具成本
不過大多數工作者並不會意識到這件事
(因為這部分的成本通常只有老闆和高階管理者會去估算)
結果同樣的產值 平台業者反而更有機會賺到產值的1/3以上
工作者雖然拿到的看起來比原本產值的1/3還多
但可能保障少很多 而且還有很多成本其實是自己在扛而不自覺
如果在某些熱潮過後 某項服務的平台業者已經寡佔
那麼要降低工作者的分潤 提高自己平台的收益 那就更為簡單~
所以要投入零工經濟 斜槓事業 一人公司的人
最好先看清楚一下 有哪些沒算到的成本和風險是轉移在自己身上
不然哪天細算或發生意外後才發現 原來自己不是大賺而是虧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