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開始借貸投資,四年小小心得分享
背景介紹
目前還在用的借貸方案(2024年3月利率)不含3/21的斑馬
1. 股票質借-元大證券(2.45%) 551萬
2. 原屋融資 aka 理財型房貸-國泰人壽(2.14%) 332萬
3. 個人信貸-台新銀行(2.10%) 320萬
台、美股總部位約2200萬,淨值約1000萬
台股1930萬、美股200萬,好享退基金70萬
工作是建築土木業,年薪約140萬,股息40~50萬/年
以下都是自身經驗,如有出入歡迎指正或洽詢券商的營業員
2019年中以自有資金250萬開始買入個股
2020年5月用家人的房子辦原屋融資,貸了400萬開始買入類大盤ETF(00692)
2021Q2辦理股票質借,陸續買入台積電、台泥、亞泥、東鋼
2022年10月辦理信貸323萬部分還掉質押(提高維持率),部分買入00675L
2024年5月,18個月綁約期滿,信貸換約到台新
我的投資策略非常單純,就是無腦多 相信大盤長期向上
三大主力持股是台積電6張、00692 75張、富邦正二 34張
其他個股台泥、亞泥、東鋼->因為本身是建築土木業
華南金->薪轉銀行、兆豐金->官股龍頭
中信美債20年 00795B、元大公司債00751B->單純相信今年會降息3碼以上
三大拖油瓶是友達、穩懋、合一
四年淨資產從250萬成長到1000萬,平均一年約187.5萬(已扣除資金成本2.3%)
這四年借貸長期投資的心得是
1.要借貸投資前,先想清楚自己是否能穩定獲利?
最近很多版友在問兩萬點是否還能借貸投資?
但其實應該問另一個問題,你是否已經有長期穩定的獲利模式?
2.過大的資金會讓人瘋狂
或是說超出你能力圈的資金會讓人瘋狂
第一次借到400萬現金入帳時,忽然忘了當初擬定的投資策略
及規畫至少六個月的買入區間
快速在2個月內就把資金打掉80%
回過神才發現手上剩不到100萬,而且買的很多不是我當初預想的大盤ETF
3.正二ETF是很好的長期拉高曝險的工具
信貸、股票質借能借到的金額有限(信貸與個人收入正相關),質借與股票部位正相關
原屋融資要先有房子
信貸300~500萬已經是極限了,如果部位超過2000萬以上,借貸再投入的效益逐漸降低
我個人的目標是長期維持淨資產220~250%的曝險,遲到退休前5年再慢慢降低到100%曝險
也有幸拜讀了大仁哥的書籍,開始在部位內加入15%的正二
後續會慢慢加到20%(上限),我還不敢持有更高的正二ETF
4.資金部位超過每年可投資金額的20倍時,風險的控管 優先於尋找最佳的投資機會
這邊借用大仁哥的觀念,我每年可投入的金額約50萬,總部位2000萬時
每周的波動都可能抵過每年的再投入,活下去撐到下一次的派對變成第一目標
我運氣很好,2022年Q3最低谷時維持率163%,沒有真的被催繳甚至斷頭
在我被迫去借信貸提高維持率後,大盤就反轉一路高歌猛進
這次經驗讓我強迫自己維持率常態至少要250%以上,且正二比例不能高過20%
5.股票質借是非常好的資金調整工具
信貸一次撥款,而且7年要攤還;原屋融資可以分20年或更長,但也要本息攤還
質借可以還息不還本;不用先賣股等低點再加碼,可以在大跌時加碼大盤,
個股輪動漲上去時賣出個股
先持續用質借買入,借到信貸時一次還掉質借,等待大盤修正時再繼續買
質借就像水庫的蓄洪池,便於資金水位調節
6.單筆投資 VS 定期定額可以並行
我持續定期定額692、好享退基金約四年
期間每次大跌我都會加碼買入692
去年底把692停扣(沒賣出),保留資金在每次修正時買入正二
能讓自己長期堅定持有才有意義,長期來看單筆跟定期定額績效都另我滿意
而且大多數人都是薪資投入,很少單筆歐印的選項,除非刻意保留資金
最後關於信貸的一些知識分享
A.辦理信貸時,送件1家以上有時會有競爭效果
我的經驗是,台新、滙豐同時在搶業績(滙豐想要留客)
台新先核貸320萬(掛在聯徵上),但因為遲繳記錄 利率不漂亮
滙豐看是老客戶,推出低利率留客,但因為遲繳紀錄一開始金額沒核過
一查發現別家已經核准320萬的金額(聯徵上看的到),也開始內部簽核
最後滙豐核貸2.10%+320萬
台新聽到別家核貸了,火速也同意最優利率放貸
最後我選擇台新,因為綁約期只要12個月(滙豐18個月,兩家開辦費相同)
B.股息可以列入年所得申請信貸
假設帳面月薪9萬,9*22=198萬,但加上股息年所得180萬
180/12*22=可以貸到330萬
用股票質借買入股票增加股息,洗高年所得,進而增加信貸是可行的
但海外所得並不列入年所得(財政部資料查不到)
C.信用卡有遲繳大扣分
申請信貸時,如果聯徵紀錄有看到信用卡遲繳(即使只是幾百塊)
都會大大扣分,影響借貸利息
質押的方式跟QA之前都分享過,這次以借貸心得跟信貸為主
祝大家2024都投資順利,績效大爆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