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台灣正在失去亞洲樞紐地位
原文連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328700117-431302
發布時間:2025/3/28
記者署名: 黃齊元
原文內容:
最近在台德國經濟辦事處發布《2024年德國商業信心調查報告》,受訪德商對整體商業滿
意度,降至近五年來最低點,約57.9%,有近5成企業關切能源供應穩定性。同時,選擇
不投資的企業比率首次超過投資企業,為2017年以來首見。
兩岸衝突升高外資正逐漸撤出台灣,近期伊藤忠出售101及保德信投信賣給玉山金都是例
子。最主要原因是擔憂台灣經濟成長,全球經濟成長還在其次;兩岸關係的重要性排第三
位,但未來可能又會衝到首位。國內大罷免氣焰高漲、兩岸對話大門關上,愈來愈多外商
擔心台灣是否會走向烏克蘭相同命運。
在此同時,香港正在恢復其失去的亞洲金融中心地位。由於DeepSeek帶動中國大陸科技產
業,兩會定調AI為經濟成長主軸,導致恆生指數強勢上漲,重新超越台股指數,恆生科技
指數今年以來漲幅高達3成。
台灣最有資格作為區域中心的產業,就是半導體和AI,兩者息息相關。輝達黃仁勳去年提
出「主權AI」概念,把台灣自信推到最高峰,認為台灣掌控了世界未來。
但大陸DeepSeek橫空出世,改寫產業規則,全球資料中心建置速度放緩,企業也不再拚命
投資核電廠。這對於台灣AI及半導體產業絕對有影響,雖然長期需求依然強勁,但台灣角
色地位不再是市場唯一。中國大陸正成為亞洲AI中心,不像台灣仍停留在為美國提供AI基
礎建設層次。
更要命的是川普將侵略的手伸向台灣。他一直認為美國半導體產業是被台灣偷走的,為了
要讓美國再次偉大,他決心將高端先進製程搬回美國。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1,000億美元
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很多動作,包括入股英特爾;再加上台積電還需在日本和德國投
資,又有五缺問題,長期台灣區域中心角色會逐漸弱化。
在金融領域,台灣錢淹腳目,金管會提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目標,但以本地留財為主
,吸引外國資金與人才並非主軸。雖然高雄金融專區聲勢浩大,但講白了,這只能算台灣
中心,不是區域中心,因為缺少與國際資源的連結。
30年前台灣規劃亞太營運中心,其中包括海運及空運中心。在香港受美國抵制以後,台灣
原有很好機會,但動作太慢,現已錯過時機。桃園機場貨運量雖已超越疫情前,但桃機貨
運服務的軟硬體建設依舊在原地踏步,新貨運園區不見蹤影。
再來看旅遊,也令人嘆息。去年來台觀光客僅785萬人,遠低於原先1,000萬目標,連台灣
人自己也不願意光顧各地景點,寧可去性價比一流的日本旅遊,導致許多本地美景美食無
法發揮其應有價值。
曾有一段時間,台灣是大中華地區的文化創意中心,不論是音樂、電影或電視,大陸老一
輩的人均深受影響。但曾幾何時,中國創意崛起並向全世界輸出,從「黑神話:悟空」、
「哪吒」到TikTok,獨領風騷。不僅如此,台灣更被韓流徹底打敗,連啦啦隊都以韓國美
女而自豪,台灣文化價值何在?更遑論對外輸出。
近期外資大幅調節台灣持股,賣超創新高,政府靠拉抬台積電股價穩定市場。但隨著兩岸
敵意升高、川普一心一意想和習近平做交易,台灣的未來,充滿高度不確定性。
歐盟國家在美國撤出後,才發現自己沒穿褲子,急著補破網。同理,我們應思考,如果把
台積電拿走,台灣還剩下什麼?台灣不但沒有資格成為區域樞紐,還可能成為別人餐桌上
的佳餚!
心得/評論:
結論:
1.兩岸敵意升高,外商擔心走向烏克蘭命運
2.台積電投資美國後,美國接下來還有很多動作
台灣有五缺問題,長期台灣區域中心角色逐漸弱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