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
川普關稅算式漏算!忽略1.1兆美元的服務出口,恐引發報復
原文連結:
https://tinyurl.com/msksk5aa
發布時間:
2025年4月18日
記者署名:
吳季柔
原文內容:
眼下各國都正在與川普團隊談判,希望爭取更優惠的關稅價碼。然而,川普的關稅算式,
忽略了高額的非實體服務出口。2024年,美國的服務出口達到1.1兆美元,占出口總額超
過三分之一!而這正是美國重要國際影響力的來源,其後可能淪為各國報復關稅的標靶。
對華爾街眾多金融管理顧問來說,4月以來,是驚心動魄的關稅大逃殺。除了震盪的股價
,這群西裝筆挺的金融業精英,還可能因為其他原因,受到關稅戰的牽連,便是美國高額
的「服務出口」。
而這也是川普的關稅計算公式中,眾多不明之處中的一例。川普的計算公式,是以美國對
該國的貿易逆差,除以美國從該國的進口額,這些都是以商品來計算,並沒有納入非實體
的服務出口。
然而,隨著戰後美國經濟發展、製造業外移,數十年以來,美國向其他國家買進汽車、衣
服、手機等產品,其他國家則向美國購買債券、軟體系統、管理顧問、數位內容等服務。
例如,美國對歐盟、中國、加拿大都享有服務貿易順差,實際上,應可抵銷部分貨品的貿
易逆差。
美國重要的服務出口有哪些?背後金主有誰?
美國服務出口產業有多龐大?
美國經濟分析局指出,
2024年美國企業服務出口達1.1兆美
元,較前一年增加812億美元,超過貨品與服務總出口額的三分之一(34.7%)。
2024年,服務出口盈餘2930億美元,年增5%。
服務業是「推動美國經濟成長的產業,是美國經濟的祕密武器」,穆迪分析公司首席經濟
學家馬克‧贊迪(Mark Zandi)說。
相比實體的貨品出口,服務出口對於大眾來說,相對陌生、模糊,但也包羅萬象,常見的
包括銀行、保險、投資等金融服務,以及軟體開發、資料分析等IT服務。另外,許多人工
作使用的商務軟體、閒暇時間追劇的串流平台,都屬於服務出口中數位內容的一環。
《華爾街日報》進一步拆解各類型服務出口占比,包括商務與個人觀光的「旅遊」占比達
18%,金融管理、信用評級、金融中介等「金融服務」占比17%,智慧財產權則占13%、
交通占10%,其他還包括通訊、電腦與資訊(7%),以及占比達25%的其他商業服務,
如專業管理顧問、研究與發展等。
至於美國最大的服務出口企業,除了矽谷的科技巨頭,包括微軟、Facebook母公司Meta、
Google母公司Alphabet,其他還包括金融機構,如萬事達卡(Mastercard)、Visa,以及
串流平台Netflix,以及總部位於德州的科技軟體公司甲骨文(Oracle)。
其中,許多公司國際營收的占比都持平,甚至已超過美國國內市場比重。以2024年財年數
據,微軟49%的收入來自美國以外市場,Alphabet的比例為51%,Netflix為59%
,Meta為64%。甚至,國際營收就占了萬事達卡總營收的七成。
https://i.imgur.com/LB8EVEj.jpeg

美服務業恐成「報復關稅難民」
儘管「關稅大帝」川普引發的各國關稅反制,並不適用於服務出口,但美國企業可能面臨
服務進口國的威脅。尤其,美國服務業的GDP占比超過三分之二,更占了美國私部
門就業機會的五分之四,反而可能衝擊美國經濟。
「美國向其他國家銷售大量服務,這些國家都深知此點。」贊迪分析,「若情況緊急,他
們會利用這一點來對付美國。」這些針對服務產品的貿易壁壘,包括提高進入市場的門檻
、實施新的監管標準,或是強制要求外商與本地合作等。
事實上,歐盟政界人士已暗示,他們可能將美國科技公司視為目標,以報復美國的關稅政
策。近日,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說時便
表示:「從貿易到科技,再到市場規模,歐洲手中握有許多籌碼。」
不僅如此,從2月開始升高的「抵制美貨」(Boycott USA)的情緒,也將影響美國的觀光
旅遊業。其中,又以鄰近美國的加拿大,以抵制觀光作為抗議關稅手段的行動最為激烈。
另一方面,北京也在對等關稅生效當日,發布赴美旅遊風險警告,稱「近期由於中美經貿
關係惡化,以及美國國內安全形勢,文化和旅遊部提示中國遊客,充分評估赴美旅遊風險
,謹慎前往」。
若對美國不滿的情緒持續升溫,恐將影響到外國客戶是否選擇美國品牌的決定。哥倫比亞
大學經濟學教授溫斯坦(David Weinstein)分析,在川普第一任期時,與美中貿易緊戰
之間的緊繃局勢,最終損害了在中國開拓業務的美國服務公司,「一旦產生惡意,生意就
更難做了。」
美國服務業的國際影響力是一把雙面刃,它既是美國的經濟優勢,也可能成為其他國家在
貿易衝突中的籌碼。如今,川普的關稅算式,漏算這項占美國總出口三分之一的服務業出
口,也難怪各國紛紛感到不滿。若全球貿易戰開打,不只消費者將受害,美國重要的經濟
支柱恐怕也將承受巨大代價。
心得/評論:
也難怪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會說出:
至今企業、投資人和美國大眾,都尚未充分體會到全美國上下「都受制於一個瘋狂國王的
突發奇想」。但民眾終會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