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
蔣尚義:台積電成功祕訣為「文化」 英特爾沒輸這麼多
原文連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6530462?from=edn_newestlist_rank
發布時間:
2022/08/11 18:13:26
記者署名:
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綜合外電
原文內容:
台積電前研發老將蔣尚義加入台積電時,台積電還不是科技業的領導者,
他離開時,台積電已蛻變為全球最先進半導體的製造商,
他在今年3月接受口述歷史訪談時說,
他認為台積電的成功關鍵之一為「文化」,
而英特爾會落後給台積電的原因可能是犯了一些錯,以及缺乏彈性,
但他也認為,英特爾技術落後給台積電的幅度,沒有外界所想的那麼大。
蔣尚義用一個例子彰顯台積電地位的今昔對比。
他剛加入台積電、送論文到國際電子元件大會(IEDM)時,
窗口看都不看就說:「台積電送來的?噢。」
他要離職時,「如果論文來自台積電,就一定會被接受」。
他說,他剛進入台積電時,研發團隊只有120人,成員經驗也不足,
當時他雖掛名副總裁,但比較像專案經理,得介入電晶體設計等所有事務的細節,
把所有心力都投入工作,為突破各種技術的難關而努力,研發團隊人員也跟著長時工作。
蔣尚義說,他曾代表台積電出任Sematech董事,
而英特爾、摩托羅拉、及惠普等成員派遣的董事剛好都是供應鏈負責人,
他曾被問到,其他公司要花兩年開發一個世代,台積電為何只要一年半就能辦到,
他回答說,答案就是累積經驗並加快學習曲線。
他還被問到是怎麼讓研發工程師輪夜班的,
他開玩笑地回答說,因為台灣多數男性都要服兵役,夜間要站哨,
但真正的答案是「文化」。他說,亞洲人較願意用私人生活換取財務安全感,
他堅信「文化」是台積電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半夜設備故障,只要一通電話,工程師就會處理,也不會抱怨。
蔣尚義也談到台積電在美國設廠的經驗讓他非常震撼。
1999年,台積電試著要在俄勒岡州設立晶圓廠WaferTech,但績效很差,
也帶來各種頭痛難題,最後只得派台灣員工過去,
要負責製造業務的副總裁列出20人名單,接著一個一個叫進辦公室10分鐘,
要求在三周後備妥簽證和護照,這20人三周後就在飛往美國的同一班機上了,
但這不是美國做事的方式,在美國惠普,要外派人員到法國時,
除了背景調查,主管還要試著說服當事人選、讓當事人選和家人溝通,
可能要花上六個月,但在台積電,這一切在三周內完成。
至於台積電與英特爾之間的消長,
蔣尚義認為,從研發面來看,台積電沒有做任何太特別或太偉大的事情,
但也沒犯下重大錯誤,因此可能是因為英特爾犯了一些錯,
並非台積電做了什麼偉大的事情。
他說,英特爾的文化相當不同,英特爾決定全包晶片所有業務,
研發和製造部門的最重要原則是「精準複製」,要全照流程走,
卻少了適應高效能新設備所需的彈性,
因此台積電的生產成本開始低於英特爾,台積電試著提高彈性、適應新環境。
但蔣尚義也說,他很尊重英特爾,認為英特爾每個節點技術的效能都優於台積電,
他還在台積電時一直說,「我們落後英特爾」,
也別為了率先釋出10奈米製程而開心,因為台積電的10奈米其實比較像英特爾的14奈米,
若觀察細節,台積電的10奈米落後給英特爾的10奈米,而且英特爾總是勇於創新。
他說,台積電的電晶體效能總是落後英特爾,
他在台積電的最後兩年曾發起「先進電晶體領先」計畫,
希望電晶體效能能趕上並超車英特爾,但計畫失敗了,
他生涯的最大悔恨之一,就是沒能趕上英特爾。
蔣尚義認為,從表現上看,台積電已能生產5奈米,英特爾還停留在10奈米,
英特爾確實摔了一大跤,但他認為英特爾其實只是有點落後,
「台積電三年前就已聲稱領先英特爾,實情並非如此」。
心得/評論:
蔣尚義認為 台積電能成功的原因在於文化
亞洲人較願意用私人生活換取財務安全感
*被投訴心得太混了 讓我想到以前讀書心得被老師退回 好痛苦
補寫:
我認為雖然台積電文化被人諷刺是奴性
但是換個角度來說奴性何嘗不是特色呢
畢竟不是每個國家人民兼具技術與服從
能夠同時辦到兩者只有在台灣的台積電
因此我們不需要引以為恥反而應該驕傲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