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日本核能政策大轉彎!岸田要求建設下一代

股票

124936

原文標題:

日本核能政策大轉彎!岸田要求建設下一代核電站

原文連結:

https://bit.ly/3Cum1kt

發布時間:

2022.8.23

記者署名:

May

原文內容:

日本正進入新核能戰略階段,將重啟更多閒置的核電站,到2030年將建設下一代核電站。

近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首相官邸舉行GX召開第2次GX(Green Transformation)實施
會議,重啟核電廠並下令開發和建設下一代核電站。會議中,專家討論了重建穩定的能源
供應,這目標實現的大前提。因應,俄烏戰爭而發生了全球能源供應巨變形勢,日本必須
克服當前危機和推動GX以因應未來的危機應變。

岸田政府的目標是確保中長期電力供應,計劃從 2023 年夏季開始重啟多達 17 座核電站
。該計劃將解決日本面臨的結構性挑戰,例如電力短缺和脫碳延遲,目標是到 2050 年實
現淨零碳排放。

特別在核電站方面:
政府將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確保已經重新啟動的10座核電站的運行,以因應今年冬天
和未來幾年電力供需。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延長現有核電站的運營期限。現行法律規定了 40 至 60 年的運行壽
命。一些核電設施,例如北海道電力的核電站的反應爐,在安全審查的時間近 10 年才獲
准投入運行。這促使政府探索延長核電廠壽命的措施,也許是通過從實際運行壽命減去花
在安全審查上的時間。此外,政府將討論如何加強計劃以解決高放核廢料處理等懸而未決
的問題。
開發下一代創新反應爐(nuclear reactors):充分利用核電站以及開發和建設具有新安全
機制的下一代創新反應爐。從 2030 年開始,主要目標將是考慮建設下一代核電站。經濟
貿易和工業部(METI)已經編寫了一份關於此類工廠的草案——特別是更安全的輕水反應爐
(light-water reactors ),並計劃在 2030 年代開始商業運營。

還有,GX將大膽加快電力系統的發展,加快引進固定式蓄電池,推廣海上風電等電源,擴
大可再生能源引進。

雖然,可再生能源和核能是促進 GX 必不可少的脫碳能源,但還需要時間來實現,還有待
執政黨和專家的意見,以便在(2022)年底前就所有措施達成具體結論,包括這些措施的制
度框架和實施時間表,以及有關各方應努力與公眾溝通並取得理解。

加強供應LNG(液化天然氣)

針對今冬明冬存在供應風險的LNG(液化天然氣),首將建立運營商間交流框架,加強亞
洲LNG安全,以及可能發生的危機事件。岸田要求立即實施措施,考慮一個可以應對緊急
情況的框架,並儘快得出結論。

重新啟動現有閒置的核電站

要求重新啟動暫停的反應爐,以避免今年冬天和明年出現預期的電力短缺。今年(2022)7
月,岸田宣布了一項計劃,將已啟動的核反應爐數量增加到多達 9 個,以便在即將到來
的冬天幫助滿足能源需求。該計劃設想中期使用 10 座反應爐,到明年夏天將增加到 17
座。

日本有 33 座反應爐,電力公司已要求核監管局批准 25 座的重新啟動。已經有 17 座通
過了 NRA 的安全審查。儘管 17 座反應爐中有 10 座在獲得當地同意後重新啟動,但只
有 6 座仍在運行。

儘管通過了 NRA 的安全檢查,7座反應爐仍未重新啟動。為準備明年夏天及之後的復工,
政府正在主動實施安全措施,並與需要徵得當地市政當局同意的市政當局進行談判。

新一代核反應爐

針對新一代核反應爐,主要以小型模組化反應爐為發展趨勢。根據維基百科資料,全球核
分裂發電技術從現有設計的縮小版本已到第四代小型模組化核電站設計,目前已經提出了
熱中子反應爐、快中子反應爐、融鹽和氣冷反應爐模型。雖然已有許多的小型模組化反應
爐,但仍處於未完成示範項目。

例如:美日合作投資40億美元在懷俄明州興建新世代快中子反應爐。日本業者參與美國
TerraPower快中子反應爐40億美元研發計畫,期望在2028年全球核能市場佔住主導權。
TerraPower背後投資人包括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

例如:TerraPower與奇異日立核能合作開發的小型模組化核分裂反應爐「鈉」(Natrium
)反應爐,使用液態鈉作為冷卻劑,搭配熔鹽儲能,儘管鈉接觸空氣或水會產生激烈反應
,但能有效幫助反應爐散熱。

例如:三菱重工 (MHI) 正在啟動一種微型核反應爐(nuclear microreactors)計劃,未來
十年內開發和商業化,而且這種反應爐可以小到卡車運送。基於全固態堆芯概念
(all-solid-state core concept),採用高導熱石墨基材料,無需液體冷卻劑即可從堆芯
帶走熱量。核反應爐堆芯和所有其他設備,將裝在密封的膠囊容器中。該微型反應爐的最
大電力輸出為 500kW,僅為現有100萬千瓦級反應爐的2000分之1,預計將用於災害地區等
的脫碳電源。它可以組合多個微反應爐單元以提供更大的總功率輸出。一旦獲得日本和其
他政府的批准,三菱計劃最快在 2030 年代將該技術商業化。MHI 計劃從 2023 年到
2025 年進行模擬測試,以驗證冷卻功能——即通過自然熱傳遞進行的被動式堆芯冷卻
(passive core cooling),無需電源、水源和操作員操作。測試將不使用核燃料,而是以
高濃縮鈾用作燃料,可耐用大約 25 年的整個運營期間不需要更換。一旦燃料耗盡,就可
以回收整個微反應爐。

結語

根據日本METI規畫核能來源配比,將從2021年的5.9%拉高到2030年的20%~30%,參見下圖

https://imgur.com/oBoKwhO


岸田推動新核能戰略,正意味著日本從福島核災後棄核、正轉為擁抱新核電站的重大政策
轉變。此舉將有助於缺乏天然資源的日本,在全球能源緊縮的惡劣情況下能減少對能源進
口的依賴,並避免目前已達到極限的電網的壓力。

日本進行「綠色轉型」成減碳社會,這也是岸田主要政見「新資本主義」當中的重要支柱
。許多專家認為,岸田尋求新核能政策,但是核新廠的建設和舊廠的重啟過程也不會一帆
風順,而是更持謹慎態度。還有,在當前的政治環境下,電力公司是否願意進行投注巨資
投資新核電站仍不清楚。而且,若要重啟核電,首要在核能安全,必須先通過原子能規制
委員會的審查,還要獲得核電廠所在地居民支持,門檻相當高。

心得/評論:

日本決定提升核能在總體發電的比例,也積極發展各項核能設備,決議重啟閒置核電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45.192.24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61498581.A.185.html
LogABCD1樓核能才是減碳的正解!! 08/26 15:23
bamama562樓整天做愛結果沒辦法用愛發電 08/26 15:23
Kobe52103樓正確決定。日本是真正的先進國家 08/26 15:24
phix4樓核能技術也是有在進步的啊 蓋新的吧 08/26 15:24
peter0808085樓 08/26 15:25
iamsosmart6樓反觀 08/26 15:26
FlynnZhang7樓 08/26 15:26
TaiwanUp8樓加油 高緯度適合 趕快重新追上台灣的比例 08/26 15:26
TaiwanUp9樓(日本現在核電比例仍遠低於台灣) 08/26 15:27
cerwvk10樓正確來說, 核融合才是正解. 只是現階段無法商業化. 08/26 15:27
strlen11樓反觀 08/26 15:27
Kobe521012樓核能發電可以達成減碳,經濟發展,還有國家戰略安 08/26 15:27
Kobe521013樓全。是先進工業國家都必須要做的建設。 08/26 15:27
Mesenne14樓 08/26 15:28
AtDe15樓 08/26 15:28
TaiwanUp16樓正觀台灣 緯度低 絕對可以發展多元綠儲能 08/26 15:30
kenet12317樓很好奇支持核能發電跟反對核食進口的會是同一批人嗎 08/26 15:30
r8527060718樓 08/26 15:30
chocoball19樓落後國家 學台灣用風力和太陽能更環保 08/26 15:30
kl040820樓這什麼落後國家 世界怎麼跟得上台灣 08/26 15:32
nakayamayyt21樓反觀 08/26 15:32
LimYoHwan22樓台灣怎麼跟的上世界 08/26 15:32
kennykennyok23樓很好奇反對核能發電跟支持核食進口的會是同一批人 08/26 15:33
kennykennyok24樓 08/26 15:33
LewisRong25樓反觀 08/26 15:33
dly26樓落後國家的政策 08/26 15:34
starport27樓世界不是只有日本 懂? 08/26 15:35
golang28樓反 … 08/26 15:35
KrebikShaw29樓日本核能只占5.86%,台灣還有9.61% 08/26 15:36
golang30樓落後國家才用核電 +1 08/26 15:36
更多新聞
[新聞] 規模破千億 高股息買00878還是0056好?
[新聞] 俄羅斯6月起狂燒天然氣 專家:原應賣給德國
[新聞] 航空雙雄急漲逾7% 觀光股全面大漲!專家
[新聞] 盤中速報 - 華航(2610)股價大漲至22.35
[新聞] 蘋果邀請函暗示iPhone 14擬搭載衛星通訊
[新聞] 蘋果iPhone 14下單9,000萬支 蘋鏈大補
[新聞] 六角國際「段純貞牛肉麵」海外再下一城 
[新聞] Fed官員呼籲升息不能停 超過4%也不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