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
中國版雷曼風暴、負債2兆台幣 中植聲請破產,影響有多大?
原文連結: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28893
發布時間:
2024-01-08
記者署名:
編譯 賀先蕙 天下Web only
原文內容:
成立將近30年、號稱有官方背景的中植集團破產,對中國經濟會有什麼影響?事實上,中
植的問題從去年夏天就已經開始延燒,而5日的破產聲請,只是讓事態基本被定調,中植
被蓋棺論定。
根據中植集團的官網,該公司建立於1995年,是中國的大型資產管理公司之一;而中植的
破產,可能的影響可以分為兩方面分析。第一,中植是一個龐大的控股集團,旗下包括金
融機構、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企業超過10家,其中不乏上市公司。第二,中植旗下的財富
管理和金融機構所發行的理財產品,購買的企業和個人也都會受到中植破產的衝擊,後續
的漣漪效應尚待觀察。
根據中植官網的資料,中植光是在金融領域,參股或控股的金融機構就有6家,包括中融
信託、中融基金、橫琴人壽、恒邦財險,控股中融匯信期貨和中潤金服等。在財富管理和
資產管理領域,也參股或控股高達9家公司。
中植子公司透過理財產品,影響迴圈擴展至A股上市公司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中植集團核心的中融信託。中融信託透過理財產品的發行與販售,影
響迴圈又擴大到中國的上市公司和有錢的投資人。
根據中國媒體《36氪》引述財經軟體公司同花順不完全的統計,A股的上市公司購買中融
的理財產品總金額超過10億元。
而這也反映的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一種亂象:許多企業在資本市場募資之後,不投入生產
環節創造營收,而是透過購買理財商品,想要「躺著賺」。
而中融信託透過發行理財商品向大眾集資之後,又投入當時看似高獲利的房地產業,形成
了一個恐怖迴圈。去年8月,中融就爆出理財商品違約的狀況,而違約與中國房地產業的
困境息息相關。
根據中融國際信託2022年的財報,該公司信託資產規模為6,293.5億人民幣,其中有高達
10.69%的部位是投資於房地產業;雖然這個比例已經較2020年時的18%下降了許多,但
從絕對金額來看,仍然高達672.6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3,027億元)的曝險部位是在房地
產業。(延伸閱讀:繼房地產後,中國金融業也踩到雷 中融爆雷問題有多嚴重?)
中植負債規模達新台幣2兆元
《36氪》也分析,由於中植主要進行的是對房地產業等機構進行債權投資,當經濟開始放
緩而又沒有妥善管理風險時,就很容易出現債權無法回收、資不抵債的狀況。
根據去年11月,中植集團所發布的對投資者的致歉信,當時中植集團總資產帳面金額大約
是2千億人民幣;然而,債務規模卻遠遠超過資產,扣除保證金後先關負債本息規模達到4
千200億至4千6百億人民幣(約合新台幣2兆元)的規模。
也因此,該公司的申請破產清算於1月5日獲北京法院受理,理由是「無法清償到期債務、
資產也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
對其他影子銀行和信託產品影響巨大
中植破產後,市場上最擔心的是後續的漣漪效應到底會有多大?
《華爾街日報》引述中國經濟顧問公司龍州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分析師張曉曦
的話指出,中植的破產,可能會造成後續的連鎖反應,「國內投資人的氛圍可能會變得更
壞,尤其是對富裕投資人來說。當然,還有可能其他影子銀行金融機構可能會步上後塵。
」
《CNBC》也引述研究機構CreditSights的資深信用分析師Zerlina Zeng的話指出,「我們
不認為政府會進行紓困,因為中植的許多產品都是非標準的財富管理產品,一直以來都被
中國當局禁止或者建議避免,有些甚至類似龐氏騙局。」
她也警告,「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的信託債權倒閉,因為他們的投資對象都是地方政府融
資平台或者房地產業的債務...地方政府可能會持續以公共債務為優先,而信託債權就會
被犧牲。」
(資料來源:WSJ、CNBC、彭博、FT、36Kr)
心得/評論:
中國有通縮風險 恆大倒閉 中植破產 一個比一個大尾
中國 香港股票殺聲連連
一堆連結香港 中國的ETF 都到了甜甜價(再下去就是糖精價)
現在中國應該可以直接降息 還是開啟印鈔模式救市
不然後面不知道又會有多大的爆炸
話說 中國的投資等級債有人敢買嗎 宣布降息應該直接噴出
只是違約風險應該很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