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
台積赴美董事會檯面下祕議 傳川普拋「三條路」施壓
日期/來源:
2025.02.13/DIGITIMES
https://myppt.cc/zccVrF
內文:
台積電12日首度赴美召開董事會的決議,並未如外界猜測,宣布美國進一步的擴廠計畫,或是王英郎、張宗生等人事案。
但值得注意的是,市場高度關注美國政府與台積電,後續檯面下的商議。傳出美方可能會給台積電「三條路」選擇,為的就是「美國製造」的遠大目標,同時也要搶救英特爾(Intel)。
據了解,美方提出的方案,估計有三:
其一,台積電在美國直接建置先進封裝廠,完成一條龍服務。
其二,美國政府與台積電等多家大廠,合資入股英特爾將獨立的晶圓代工事業,當中包括台積同時技術入股。
其三,直接由先進封裝不輸台積電的英特爾,承接台積在美國客戶的後續封裝訂單。
這三條路,該如何解讀呢?
針對第一點,事實上,台積對於在美興建封裝廠的意願一直不高。主係人力短缺、毛利率不佳,同時建置封裝廠,可能也不利艾克爾(Amkor)、英特爾等本土封裝廠。
2024年10月時,台積與Amkor已簽署合作備忘錄,會在亞利桑那州提供先進封測服務,雙方緊密合作,可以縮短整體產品的生產週期。
英特爾的先進封裝據點規模也不小,先前已宣布,擴大投資位於新墨西哥的先進封裝廠,加速發展3D封裝技術Foveros。
第二條路,則是美國政府提出合資方案,希望台積與多家大廠「共襄盛舉」,攜手入股英特爾晶圓代工事業,當中包括台積提供技轉。
第三個方案,則是直接由英特爾承接台積電在美客戶的後續封裝訂單。例如確定在台積美國廠投片的蘋果(Apple),對於跟英特爾合作,都還算熟悉。
半導體業者表示,按美國政府抄捷徑強化本土「美國製造」,且會想盡辦法讓英特爾續命來看,台積電幾乎成為唯一救援希望。
台積董事會首度移師亞利桑那州廠區舉行,然因近期川普(Donald Trump)新政、關稅策略、AI禁令等時機敏感,原本外界預期,除了討論例行性配息、資本預算外,應該會宣布台積在美國進一步的相關布局。
例如,第4座晶圓廠的投資計畫,現有3座晶圓廠的產能擴大方案,同時也包括傳聞多時,入列接班梯隊的王英郎、張宗生人事案。
不過,本次董事會決議並未提及上述內容。
半導體業者透露,王英郎、張宗生人事案,估計會在2025年第1季底前公告。登板救援美國廠建置的王英郎,也可能承接先進封裝重任,是返台還是續留美國,會牽動台積下一波高層人事異動。
而美國廠後續投資等相關計畫,則早已與美國政府談妥。
台積先前已明確公布3座廠量產與建置進度,其中,由5奈米更改為4奈米的美一廠延宕多月後,現已進入量產,月產能至2026年首季約3萬片,二廠預計最快2026年下半move-in。
除了原先宣布的3奈米,也會導入2奈米製程,預計2027年底,4/3奈米月產能合計約5萬片。2奈米則於2028年開始生產,第3座廠預計2030年前,導入2奈米或以下先進製程技術,接下來還有3座廠的規劃。
據了解,台積面對各方壓力,除了首座廠加快量產時程,也確定蘋果、超微(AMD)等美系大廠投片下單,第2座3奈米製程晶圓廠,應會較原定時程提前半年,若台積擴大美國廠規模,王英郎團隊恐須繼續留美打拚。
半導體業者補充,美國新廠第4座廠等擴大投資相關計畫,大致底定,只是現在公布時機還太早。
而川普施予台積電的「胡蘿蔔與棍子」手段,如何做到表面上合法、合理、合情,則已牽動全球半導體產業競局。
-----
Sent from JPTT on my Google Pixel 7 P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