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板的阿北們晚安安
這串討論蠻有趣的 問年輕人結果都是一堆叔叔阿北在回XD
我在想回的阿北們怎麼都這摸清楚年輕人在想啥
是真的有接觸了解過 還是看網路風向文的感覺而已
小弟弟我8年級中段也來回一下XD
真 職場菜逼八
文章可能很長 想到啥就打啥 難免有贅字口語化
第一個問題是 年輕人到底離職率有沒有比較高 看來看去都只是用”感覺”的
好像沒人有講個數據出來 可能 或許 真的有
不過我看幾個同學朋友好像也沒聽到啥離職的消息 可能時間還不夠長吧?!
我不知道 不過就當作真的是這麼一回事了 不然這個話題也討論不下去了姆咪
這問題還要建立在一個前提
是你是有選擇餘地的人或是能穩穩領到一定程度的薪水的人
我自己體感普通家庭普通背景的一般人年薪大概80up就能過的還可以
生活上可以不用跟錢斤斤計較
但要台北一個人買房子可能會有點勉強
可能看地區或是個人情況可以稍微調整
啊 沒得選的人就也沒啥好談了 乖乖賣肝去
Ok 前提定義好了
是個有得選的新鮮人
大環境下年輕人離職率也真的比較高
另外 不討論少數極端跟特例
包括
家庭背景極端
工作錢狗幹多 事情狗幹少的那種
或是本身就是個強到靠北的超人
那為啥年輕人離職率比較高
我的想法啦
大概有兩個原因加上現代人心態的轉變
1. 一些指標龍頭大廠(ex: MTK,GG)收人的門檻下放了
在過去幾年發哥GG這些龍頭台企 高機率你沒個四大四中連面試都沒得面
發哥更是你科系不正確直接掰掰 最早聽說沒書券也不用想
啊這些拿著高學歷出來的人有個特色
學生時代一路上都是相對表現較突出的一群人 也是相對肯拼的一群人
自然臉皮比較薄 自尊心相對高 不服輸
心底會隱隱約約覺得
「幹 他可以我也可以啊 我又不爛
想要拼 想要贏」
這種心態學生時代已經定下來了
進到職場後當然還是一樣
「幹 他可以我也可以啊
他領多少
靠北 好多喔 林北也要」
大概像這個樣子
所以當然就願意拼 願意給操
那現在情況是怎樣
GG發哥等等一些大廠門大開
這些龍頭雖然錢給的夠多 但也是相對容易把你當狗操
可能狗都還過的比較爽
阿 學生時代就沒怎麼拚過的那些人
或是本來臉皮就沒那麼薄的那些人
或是本來就很躺的那些人
或是本來就是阿姨我不想努力了的那些人
也跟著進來了
你叫那些本來就躺習慣的人怎麼能接受
抗壓程度跟那些一路拚的人本來就不是一個檔次
自然就變成扛的住的人的比例變少了 離職率也高了
2. 給操的CP值變低了
其實這跟前面說的能進GG發哥等這些大廠的人變多了也有點關係
那時候能進這些公司的人都是相對少數 相對能拿到好的報酬的人少非常多
討論薪水的時候很常忽略一件事
你領的錢變多了
但 你在領薪水的人當中實際的PR值到底前進了多少?
舉個簡單的例子
你今天從拿100萬變200萬
但本來1000個人中只有10個人能拿100萬
現在變成有20個人包含你能拿200萬
實際領到的錢變多了 但你的PR值其實從99變成98下降了
在資本主義市場的消費中 能拿出跟你一樣的錢的人變多了
本來花10萬能買到的有限資源 因為能付出同樣數目的人變多了
可能變成要付出20萬才能得到
同樣道理放到現在的情況
付的出相對高薪的這些公司 這幾年門檻大開 加上少子化的影響
能進這些公司的人相對變多了
相對過去 你進這些公司領到的薪水的PR值 已經不再那麼前面
CP值隨著門檻的大開及能拿到跟你同樣薪水的人變多而下降
自然願意去拚的人就變少了
操個一陣子後覺得CP值不夠的人就離職了 離職率up up
前陣子讀了茶金歲月
有段我蠻shock的
故事中提到一段故事主人在台北咬牙買房子
結果他奶奶的你們知道他買房子花多少錢嗎
他說是他一年的薪水
這在現在還真的蠻難想像的 現在哪來能一年薪水就能買到的台北房子XD
以前給操 拚一拚後是真的能啥都有 現在給操 好像已經不一定了姆咪
最後的心態轉變
當然不是全部的人 但體感這樣的人漸漸變多了
越年輕的越多
大概是下面這個樣子
人生不是為了工作
是工作要為了人生
可是 尤其是三字頭前段~四字頭以上這代的這些科技業中堅份子或主管
很多不是這麼想
一個比一個拚 一個比一個還會帶著下面的人操
這些人裡面很多都是早期就進去經歷過科技業最輝煌的時期
不少人錢其實已經賺夠了 房貸繳完了家庭有了小孩可能也有了
但已經操習慣了 就繼續帶著操
那你叫現在更多在乎CP值 生活品質 下班後的生活新生代哪裡能接受
心態有著根本上的差距
這樣的心態轉變下
沒有下班只有加班 更在乎下班後的生活的新鮮肝覺得不爽直接跟你說掰掰
離職率也就高了
最後放個之前在低卡看到的一段話改來的簽名檔 剛好蠻應景的XD
--
「工作本身沒有意義,但為了達成自己的人生目的,工作變成了一種手段,也就有了意義。
工作的意義是為了人生,但人生是在下班後才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