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是已經拿到offer了 然後問入職前要做什麼準備嗎?
: 如果是的話,其實不難啊
: 入職後反正你會看一堆廠商的報價
: 你就用你當PE時 計算成本的方式去看供應商價格合理不合理
: 然後就是一輪一輪的議價 想盡辦法把廠商榨乾
: 採購一定比現在好啦
: 廠商星巴克準備喝到吐~~~~
當你說出「你會看一堆廠商的報價」、「想盡辦法把廠商榨乾」
和「廠商星巴克準備喝到吐」,
我幾乎可以直接判定,無論是Sourcer還是Buyer,你八成都沒任職過,
靠想像來解釋採購這份職業。
報價是採購和供應商業務角力的平衡點,很多時候業務報價給你,自己也是要花成本的,
你問他們多少錢,他們直接判斷你是來問心酸或探聽情報,根本不想回覆你
從PE切入採購,這段訪問應該能給你一些啟發,雖然他們是營建業,不是科技業,
PE多少會計算成本(你們不請IE嗎?),但你算的成本是自家的工/製費,不含料錢,
也不是供應商的工、製、料費,對料錢龜毛的系統廠採購,
有的Key parts還要管到二階、三階、四階供應商的報價,而找出這些供應商的供應商,
這個動作叫作「拆BOM」,BOM拆的精準考驗PE向的採購功力。
有些常規品,價格就很穩定,你不只2ND,連10th也滿街有,
但科技業的採購,經常要碰特規品,只有1ST的情況可能佔了你BOM表50%以上,
這時你還會每天跟你的1ST供應商在星巴克喝咖啡?我覺得幾年可能都喝不到一次,
你更常直接殺去他們辦公室拍桌,或是叫過來自家公司會議室拉正,
我有些供應商的業務,一年只在尾牙見過一次,甚至從信件接觸到他們離職,
長的是圓是扁都不知道的大有人在。
詢價時,常碰到像影片中那個營造廠,他說連棟住宅,也就是常規品,會有個趨勢,
但他也說了,他多數賴以維生的案子,都是特殊規的豪宅,你想請他報常規品,
他可能還得去打聽,自己手上的工人也不見得做的出那個價的常規品,
你問錯人,不夠好心又忙的業務才不會理你。
有錢不是大爺,當大爺要「非常有錢」
洽談這些特規品,有很大一部分是自己家RD為了自己KPI失敗,採購要去擦屁股的事,
我就遇過RD想省鋼材料錢,將支撐力全寄託在塑件的剛性上變更設計,
卻忽略了鋼材能吸收某種電磁波的特性,鋼材一從BOM取出,跑pilot run都沒事,
轉到量產後,不良率一舉突破天際,這時採購就很臨時要去找能吸電磁波的材料,
去跪新供應商加班救其它的料。
所以,採購最主要的工作才不是詢/議價,只是這兩個特容易在大老闆面前展現KPI,
坐在電腦桌前做詢、議價,根本不到我上班時間的10%,
採購的經常工作是維持生產線供料的穩定,無論是Sourcer還是Buyer,
一個重大事件,像土耳其地震之類的,你腦中的小算盤就要開始飛快的運轉,
你採買零件哪些會供應不及、哪些會產生預期性缺貨,
哪些要加錢克服(搭船改搭飛機)、自己藏了多少buffer可以掏出來,
把意外事件的衍生費用「量化、最小化」,這才是採購工作的重點。
我至少有一半工作時間在區分/判定責任歸屬、下補救策略和計算人為疏失的求償
(這也是「想盡辦法把廠商榨乾」謬論的來源之一)
一個優秀的採購絕對是在輔導自己找的供應商不要犯低級錯誤,且不希望對方倒閉,
每榨的太乾淨一次,都會讓自家公司在業界臭名遠揚一次,之後情報都不願和你分享,
談新產品合作意願大大降低,而且找一家新廠商都要拜託一堆單位跑驗證流程,
累都累死了,我才不幹這種殺雞取卵的事。
如果你的採購老闆評KPI方向永遠只看壓榨供應商的話,勸你也還是早點提離職跑路,
在這家公司底下做事,早晚也會因壓榨不出供應商而轉向壓榨你的薪資。
他們活不下去,你也活不下去。
最後,若你要問拿到offer後,入職前要做什麼準備,這問題簡直像在問你媽,
「媽,下個月家裡要用的菜我來幫忙買,我要做什麼準備?」一樣難答的大哉問。
準備好挪出你的時間好好上班?
註:1、你買LED燈的時候,燈泡是你一階供應商,螢光粉是你二階供應商,稀土是你三階
2、1ST供應商是你主要供應商,2ND是你備用供應商,3RD是前兩家都缺貨的備用
,
4th已經很少見了,能列到10th的零件個人覺得幾乎不存在。
一階和1ST兩個意思是不一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