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寫一下 腳麻之後的版本
到這個階段 你還是會做一樣的事 但你要用更細膩更全面的角度
下圖是最明顯對比
例如測試 要有能力排三個版本的Test plan
必測 不測 多測
出個情境題 假設大老闆要求BOM Cost Reduction計畫
1天後給答覆 怎辦?
首先你要知道 你拔那些電容 或是換2nd source
哪些項目 是必測 挑最關鍵 Worst Case來測
頭過身就過的意思
這考驗快速抓重點的能力
因為時間只有一天 不可能全部測試 哪些項目不測 風險也不高
考驗你省時間的能力
最後 這些更動 會不會有啥side effect? 要多測哪些項目來確認
這考驗你思考細膩程度
以上 稱為健達出奇蛋計畫 三個願望 一次滿足
平平都是在做測試 做一樣的事 但細膩性跟全面性
就跟菜鳥有所區隔了
不然會很容易變成 N年經驗 = 一年經驗 X N
再來是Layout 先針對這句
『要會看到可以電那些畫20年layout的婆婆媽媽』
你都知道要跟廠商打好關係 為啥反而要跟自家同事打壞關係?
前面都說 做事要更加全面性
少了考慮 人 這個最重要因素
就稱不上全面性了
辦公室有兩種女人最不能惹
一個是行政助理 另一個是Layout大媽
行政助理 不要看職等比RD低
人家可是可以直接當面Report給大老闆 直達天聽
你小RD可能做了七八年 都還未必會跟大老闆說上話
再來是Layout大媽 之所以要跟Layout大媽打好關係 是因為常會做許多評估
公版用10層any layer 省錢要用6層全貫孔 走不走得出來?
會不會一堆RF線被電源走線或高速訊號線 干擾到亂七八糟 debug到脫肛
抑或是做Thermal評估 以及需要多大的PCB空間 規劃機構大小
這些 都需要做很多版本的Placement跟走線來做評估
大媽通常脾氣都很硬 身態放軟是唯一解
先熟讀Layout大媽 Guide 再熟讀Layout Guide 包你趨吉避凶 比點光明燈有用
而所謂的全面性 不只以空間當維度 方方面面都要考量
更要以時間當維度 也就是要能提早預防 之後可能會有的潛在風險
每下一步棋 就要想到後面好幾步
這靠的當然不是水晶球跟塔羅牌 而是你的經驗跟思考
換言之 這個階段 你會很常做一個工作 預估
前面所說 排三個版本的Test plan 也是在預估
你在做RFP/RFQ 更是會大量預估
所以平常思考就要細膩一點 哪些數據可以留起來當Database
那都是你日後預估的重要來源
而全面性 最重要的 是要培養技術以外的技能
太執著於技術層面 會太鑽牛角尖 思考跟視野就會不夠全面性
在這篇文
已經做了很詳細的闡述
案子做不好 誰管你技術多屌(單押)
當然有人會說 這樣豈不是變成 只會出嘴 不會做事的老屁股?
還有人說 不靠技術工作就是免洗
不! 誤解大了
當你什麼都想用技術解時
不是你技術能力天下第一 而是你只有技術這個武器
為技術而技術 卻沒有解決問題 就是在炫技罷了 多半還只是三腳貓功夫
我怎麼看都覺得 這樣的人 免洗機會更大
更何況 判斷哪些情況 非技術手段才是最佳解或更佳解
光是這件事 就需要很強的技術性了
以前述的BOM Cost Reduction計畫為例
為了節省時間 要做到能判斷哪些項目不測 風險也不高
不但要對測試項目很了解 知道它是在測電路的哪個特性
對於零件特性更要精準掌握 同時把出包風險降到最低
否則萬一 你不測的項目 正好是Fail最嚴重的項目 那就完了
這技術性 比跳下去實際量測 強多了好嗎?
孫子兵法有一段話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一本講兵法的書 最高境界竟然是 不戰!!
呼應葉問那句台詞 貴在中和 不爭之爭
仙道也對流川說 你卓越的單打能力 反而會阻礙湘北獲得勝利
猶如那句英文
What Got You Here Won’t Get You There
到這個階段 再繼續只會用技術硬幹
很快就會走到到管理學上的《彼得原理》
所以近年我已不再走流川楓路線 開始走高宮望路線 我說身材
當然啦 “系統廠” “文組” 是這板上兩大公幹字眼
比不簽聯絡簿還糟糕
但是呢 法規要測EMS 自己的耐受性也要提高
別人開四個圈圈的車子 你開馬自達 最多是塞車而已
一群腳麻仔吃椒麻雞 日子還是很好過der
--
實在沒啥八卦,不過AMD你這小屁孩,看得到我車尾燈嗎?
obov: 秋三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