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那種超愛自己手足的孩子們的姑姑/阿姨
大學時我是我侄子的陪玩保姆,
常帶他去夜市,還有公園、圖書館玩,
在家就是陪他玩各種講故事、士兵玩具或是巧虎之類的玩具,
有時無聊就自創各種想像出來的故事,陪他長大。
他跟我太熟完全不怕我,調皮搗蛋沒斷過。
後來我又成為我幾個外甥的保姆,林林總總幫忙育兒,
心甘情願照顧他們,帶他們上幼稚園,
買故事書,陪玩,教導生活規範跟禮貌,
跟他們父母的觀念想法差不多,所以沒什麼衝突過。
後來我結婚,已經很晚婚,但先生對我極好,
同時都覺得生孩子就好好照顧,沒生就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
我們一年出國一到兩次,覺得旅遊很有趣,於是開始帶上外甥們一起出國玩,
旅費都我們吸收,他們父母趁此喘口氣休息,然後我們當個短期父母,
行程先以孩子為主,其中穿插我和先生喜歡的景點,
可能他們現在長大了些,更好溝通了,一路好吃好玩好笑。
也許有些人覺得我很奇怪吧,
又不是自己生的孩子,幹嘛投注這麼多感情、時間、金錢?
妳沒有自己的人生嗎?
但我認為在我生命中的某一段,我和這些孩子之間有共同的快樂回憶,
同時又能幫助到我的兄弟姐妹,何樂而不為?
然後我發現,可能因為我和這些小孩中間隔著一層親戚關係,
他們家親子關係我會客觀看待,適時分析給他們父母,
提醒已成為父母的他們,有些行為有親情勒索的傾向,
多尊重孩子的感覺,當他們在罵小孩某些行為時,
其實我覺得小孩是被他們潛移默化,很多行為都是跟父母學來的。
其中有個已經國中的外甥也常來我家讀書,因為他跟父母常吵架,
但他沒膽也不好意思跟我吵,所以乾脆把我家當k書中心了。
曾經有一個姻親跟我說,我不用對這些不是我孩子的人這麼好,
這些小孩長大也不會感恩,甚至不會記得,
我都回說,他們不用記得啊,我記得就好了,
雖然他們父母叫他們向我說謝謝,但反而是我要向這些小孩說謝謝,
謝謝他們陪我重新過一次童年,陪我玩那些我差點忘記的遊戲(摺紙飛機之類)。
週末時我那個已經長大在上班的侄子到我家,
我很高興要煮菜給他吃,他還客氣說不用(哈哈哈他小時候我都給他吃麥當勞或泡麵)
然後跟我說他跟父母一起買新房子的過程,
我跟他說恭喜恭喜,以後要努力賺錢還房貸了。
這些小孩也很喜歡看我跟我先生的相處,
每次都愛笑我跟我先生撒嬌的蠢樣。
以前我曾經失戀哀傷,
但我認為,我要為這些幾乎天天跟我相處的小孩立榜樣,
讓他們看到,不論幾歲,即使一個人我們每個人也要好好的照顧自己,
如果找對象,要適合的,彼此都開心的,和睦相處的。
所以原po,也許你可以試著理解不同女性的不同選擇,
少子化不一定是壞事,也不是只有你眼中解讀的女性該負的責任喔。
補充說明:
當我還是某類男性口中「單身老阿姨」時,
每當有人提起我怎不交男友/怎不結婚,
我都笑回說「老了啦~這年紀男人不會考慮我了啦~」
如果再被問那妳以前的那個誰誰誰呢?
就回說「人家都結婚生孩子了,聽說超幸福的~」
再繼續問說妳不會遺憾/後悔嗎?
我就說「很後悔,但還是要祝福對方啦~」
這樣的回應,讓我躲過各種奇怪關懷與襲擊,
記得絕對不要用那種政治正確的回應回答對方,
不然容易惹來更惡意的攻擊。
不論男女老人小孩,都要好好保護自己~
: 最近又遇到好多好多,年齡在40~60歲未婚女性。
: 神奇的是跟她們相處發現,她們其實是想結婚和想要小孩的
: 但是就不知道為什麼最終都沒有完成
: 小孩也沒生,然後就把她兄弟姐妹的小孩當做自己的小孩在關懷
: 常常一直提到她的姪子姪女,一直聊她姪子姪女的成長過程
: 就是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小孩
: 相處時也感覺到她們會去關注貝塔男或阿爾法男
: 她們就像小女孩一樣還在等待貝塔男或阿爾法男的追求
: 不知道為什麼就這樣莫名其妙拖到50歲60歲沒結婚,然後經常一直看別人的小孩
: 我的感覺是她們父母小時候對她們太好太好了,導致她們對另一半的全方面要求超級高
: 但是她們自己不認為要求高,因為她們小時候父母就是這樣無微不至的照顧
: 所以男女觀念出現巨大落差,導致結婚率低下,也就少子化
: 當然這只是我的理解,所以我就來問問是怎麼一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