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的很不想把紛爭帶到板上,但無奈這裡就是我被剽竊的現場,
所以最終還是只能回到這裡來解決。
下文是2022年2月底剽竊者做出尾隨行為後,
我覺得對方並沒有打算放棄侵略行為,
所以只好抓時間來進行相關舉證工作,
所以文中描述的時間點為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底這段時間,
特此說明。
===============================================
2021年8月31日,excubitorium剽竊了我的大量觀點,
寫成《權宦心頭硃砂痣》分析文,
發表在原創板。
從剽竊文發出開始,到現在已經過了半年。
該文剛發出時我就發現了,
當時對於要不要發聲明維權也考慮了很久。
因為剽竊者的文看起來像大學生,
感覺是年輕寫作者在探索途中一時沒想清楚,
我希望在維權之餘,也盡量避免過多的傷害。
最後我選擇在兩週後、這篇文章的熱度已完全過了,被洗到好幾頁之前,
然後才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表剽竊說明,
同時也請部落格讀者不要把事情帶到PTT。
該篇維權聲明如下:
https://littlecharm.pixnet.net/blog/post/220195440
此文我原本沒有置頂,
只要對方到我部落格「取材」時看到這篇聲明,知道收手,
這件事就會隨著時間過去。
維權文內涉及對方ID的部分全部用網址或截圖處理,
不曾用文字露出她的ID,「excubitorium」這個ID還是乾淨的,
不會在搜尋引擎上跟「剽竊」二字相連。
半年來,我沒有再做出任何額外的動作,在PTT也完全沒提過。
但當時的保護之意演變成現下的結果,加上這半年間看到的一些事情,
最終我決定還是該好好處理這件事,把當時保留沒說的話全部說清楚。
最初的維權聲明,主要是列舉了我被剽竊的概念,
並且釐清
「為什麼她都拿來改頭換面、照樣造句了,
那些觀察概念還是不屬於她」。
因為當下光釐清概念篇幅就已經很長,
而且很多東西細講其實很傷人,
所以在列舉被剽竊的觀點之後,
我並沒有作細部分析,現在就是把後續的舉證與分析工作補完。
剽竊者竊用的理論/賞析角度
為便未讀維權文的版友參考,
以下先摘錄原維權文中列舉的剽竊項目:
1.剽竊文將這篇分析
《知否》裡的男人畫皮(結語)
https://littlecharm.pixnet.net/blog/post/214705344
提出的「同一部小說涵括世情與言情兩種小說質性的轉渡」之觀察,
改造成「同一部小說涵括世情與奇情兩種小說質性的轉渡」,
然後拿去套別的文章。
2.剽竊文中「人與世道角力」的觀點,也同樣出於上述系列文之中。
3.剽竊文中提及的「作者使用不同文體呈現不同女性追求」的論點,
我也曾在這篇分析裡提過
鮮橙 ‧ 江北三部曲(三)《江北女匪》
https://littlecharm.pixnet.net/blog/post/2002324
4.在正文之外,
她回推文時剽竊了我在《替身竟是本王自己》系列分析文中
「文學節奏呼應音樂節奏」、「明暗」、
「作者對人物懷抱悲憫」等多個賞析角度,
拿去對人宣稱那是她自己賞析文章的方式。
經典文學理論/新創理論 之差異
以下先以簡單的、回推文的順手小剽竊為例來分析:
原文
https://i.imgur.com/fiXqbJt.jpg
剽竊
用音樂性來賞析文學,並進一步闡釋明暗手法
https://i.imgur.com/tZ59xl2.jpg
作者對人物懷抱悲憫
https://i.imgur.com/XuwpgXW.jpg
她剽竊的這個賞析方式包含以下三種角度:
A.文學節奏 B.音樂節奏 C.明暗
她在為自己辯解時聲稱「文學與音樂的關連性所在多有」,
試圖將風向導往「這種賞析法是老生常談」。
然後她藉由一個國樂影片提出的「B+C」來證明,這些東西她本來就會,
順便暗示,我把老生常談當作自己獨創。
可是,
如果今天世界上的既有概念多是「A+B」、「B+C」、「A+C」,
而在某個人提出「A+B+C」之前,
就是沒人想到要把三者用來分析同一個對象,
那麼這個結合三者的想法,就是創造性的概念。
聲稱自己本來就會,舊文程度卻有很大落差
江湖一點訣,說破不值錢。
今天剽竊者學會別人提出的東西之後高高在上地表示
「這沒什麼了不起,大家都會」,
可是事實是,在別人說破給她看之前,她自己就是不會,
她發表的所有文章就是證明。
https://i.imgur.com/3sZ4ltG.jpg
從2019年7月10號到2021年8月27號,
兩年的時間裡,她在原創板發了11篇文,
這些文章裡面講到「節奏」的部分,
從來只有「緊實」、「明快」「緊湊」、「倉促」
這種用漂亮詞彙來講
「節奏好所以好看、節奏不好所以不好看」的基礎層次,
她的思考從來只停在單純的A,連初步組合延伸都作不到。
2021年7月13~16日,
我在部落格與原創版發表了《替身竟是本王自己》的三篇分析文,
兩篇是正文,一篇是補遺,
只是因為文章已經太長了,
所以我當時沒有把後面整理的補遺篇發到板上。
(剽竊者在正文裡剽竊的觀點也有部分來自我只發在部落格的文,
她是會去我部落格「取材」的。)
我在正文裡面提出全文結構的節奏變化與音樂樂章相呼應,
同時在補遺中詳細說明了本文的明暗筆法。
然後2021年8月31日,剽竊者發表剽竊文,
並在回推文時教導別人可以學她看待文章的方法,
「文章如音樂,有明暗快慢」,
她在教人的同時,其實是她本人第一次這樣講文章。
永遠只能照搬別人寫出來給她看的東西
再深一層探討,世界上真的沒有「A+B+C」這樣的先見在前嗎?
我不知道。我不像剽竊者自稱的那樣博覽群書識見深厚,
這樣的文章可能是有的,
只是我自己沒看過,我是根據自己的發現而寫。
同時,剽竊者也沒看過這個「經典先見」,
證據就在她面對質疑的幾次回覆裡。
https://i.imgur.com/JWe9PE2.jpg
https://i.imgur.com/uTQhZaL.jpg
https://i.imgur.com/yGY8uex.jpg
從面對質疑最初的原始反應,
到幾小時後冷靜下來,想到更漂亮的說詞,
重新給自己塑造一個更沈穩更懂的知識份子形象,
但還是激動到連標點符號也打不全,直到隔天才補上。
在這麼長的時間、以及絞盡腦汁塑造形象的處境下,
她腦袋裡有的,就只有一個間接的「B+C」。
因為她真正看過的熱騰騰的「A+B+C」,
就是我在相隔兩週前的《替身》心得文裡演示給她看的那個。
(而且她剽竊的不只是「A+B+C」,
後面還有一個「作者對人物懷抱悲憫」的觀察。
光是這個推文聊天的順手小剽竊,
就是一大串的「恰巧是我分享的觀點」,
也是一大串的「恰巧她自己從沒這樣分析過」。
因為她剽竊這個概念的時間段很短,
是在原文剛出現不久,她印象熱騰騰時就興沖沖摘來用了,
沒有時間的緩衝帶可以讓她零碎竊用展示、慢慢經營這個方向的形象。)
我不知道剽竊者今天突然充滿自信的冒頭,
是不是半年來google不輟,
終於找到了一個「A+B+C」的文學典範,所以想上來打臉,
但是這半年的工作時間正足以證明,
這個概念就不是她想引導的那樣「簡單直接、全民皆知」,
連她自己也花了半年才找到。
這個概念沒有那麼單純常見,
她不是引用文學理論公共財,而是剽竊我的創造發想。
剽竊文正文調色盤
剽竊者在《權宦》心得文裡偷來當全文架構的概念也是這樣的:
1. 同一部小說涵括兩種小說質性的轉渡。(from《知否》心得文)
2. 小說在辯證人與世道角力的雙面性。(from《知否》心得文)
3. 作者用不同文體呈現不同的女性追求。(from部落格《江北女匪》心得文)
這三個概念,都不是既有的常見理論,
因為它們就是我在當代網路小說裡面觀察到的新現象,
這是網路小說作者們從既有經典文學出發、延伸而成的再創造,
我觀察到了,然後將之記錄下來。
所以且莫說沒有既定理論,這些現象在大眾熟知的經典裡根本就是罕見的,
這是屬於新時代人們的延伸創造。
我不曾閱遍世上之書,
所以我沒辦法聲稱世上絕對沒有這樣的作品、沒有這樣的研究,
但我自己從寫文當下到現在,都沒看過這樣的作品,
這是我經歷的真實。
就事論事,如果剽竊者在過往所有文章中已經有這樣研究,
或者終於google到相符的經典作品與研究,
也可以提出來。
我在最初的維權聲明裡已經附上被剽竊的文章源頭以供對照,
但因為該篇聲明很長,被剽竊的原文也都很長,
大部分人可能沒有時間心力來理解,
剽竊者或許也是仗著這一點而有恃無恐。
所以這次我作了調色盤供大家參考,以下是剽竊始末的調色盤。
A.全文架構:一部小說包含兩種質性的轉渡
原文
https://i.imgur.com/LIBfWZJ.jpg
剽竊
https://i.imgur.com/6bgSQik.jpg
B.「道」的雙面性、作者用不同文體呈現不同追求
原文
https://i.imgur.com/fzrigd1.jpg
https://i.imgur.com/AyL0Hb8.jpg
剽竊
https://i.imgur.com/8pxwGTJ.jpg
https://i.imgur.com/x6nBxTX.jpg
C.包括剽竊者文末使用的、以對仗式格律來看待事物雙面性的辯證筆法,
同樣也是我文章中慣常用來分析,而剽竊者文章中從未出現的技巧。
原文舉例
https://i.imgur.com/AOe2B3k.jpg
剽竊者模仿
https://i.imgur.com/8KlmASN.jpg
剽竊者的既有程度
寫到最後想起另一個很重要的點,
如果旁人是從剽竊文來認識剽竊者,
可能會誤判她的程度而影響到對整個事件的理解。
我想大家同樣沒有心力去詳讀剽竊者過往全部發文,
所以在此也附上幾篇對照連結。
(願意花時間理解的人也可以去補完對方的全部發文,
文章全部都擺在那裡。)
2020年,我們給同一本書《嬌藏》寫過書評,
放在一起對照,
應該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我前面說的思考路數差異是怎麼一回事,
在那篇剽竊文之外,剽竊者的文都是這樣的模式。
這是剽竊者的文,剛好包含了:
(1)在故事框架內歸納情節與人設
(2)填塞零碎知識點
(3)最初級的節奏評論這三種特色。
https://www.pttweb.cc/bbs/YuanChuang/M.1583441562.A.436.html
這是我的文,不是說它多麼高妙,但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
除了故事本身,同時也觀察
創作意圖、創作主題、經營策略與成果的應對關係。
https://littlecharm.pixnet.net/blog/post/218526354
剽竊前:先亦步亦趨模仿
為了避免被說取材不公,故意找隨筆小品來對照,
以下再附上兩篇參考文,
2020年4~5月,
我在原創版發表《重生後太子妃鹹魚了》系列分析文:
https://www.ptt.cc/bbs/YuanChuang/M.1587920096.A.9A5.html
https://www.ptt.cc/bbs/YuanChuang/M.1588418104.A.94B.html
https://www.ptt.cc/bbs/YuanChuang/M.1588419315.A.77C.html
2020年8月,剽竊者也找了一個太子追回太子妃的火葬場故事,
試圖對故事中描寫的情感作深度延伸闡釋。
這是一篇精心規劃的長文,內容是根據故事情節作情感抒發:
https://www.ptt.cc/bbs/YuanChuang/M.1598478061.A.3AA.html
一年後,到了2021年8月,她的文開始試圖分析寫作視角,
不過還是停留在炫一下名詞,描述一下套用名詞後的樣子,秀完就算。
這是她寫了兩年後、動手剽竊前的程度。
https://www.ptt.cc/bbs/YuanChuang/M.1630064666.A.8D0.html
上述的參考文涵蓋她整個寫作進程,
內容有長有短,但思考方式都非常一致,
撥除那些偷來的概念,
她文章的思考層級就如上述,這是她原本的視野。
如果沒有人寫出來給她看,
憑她自己是沒能力發現她剽竊的這些現象的。
我知道這樣舉例很容易被拿來攻擊貼標籤,
把我打成妄尊自大、敝帚自珍,輕視其他風格的創造。
但我沒有這個意思,我很喜歡各種不同風格的觀察。
剽竊者的動力
我列舉這些是為了呈現,剽竊者的養成,
不是一次的突變,而是漫長的累積。
那是一個人從題材、寫作風格、論述筆法等開始模仿,
憑模仿獲得的迴響猶未足,
最後直接上手剽竊他人創造的觀點,一出手就剽竊一大票,
藉此建立初步的王國,成為她剽竊的資本,
讓她後續能進行更多的掠奪。
我不知道在支持剽竊者的人裡面,
有多少人是因為那篇剽竊文而開始真正記得她、信任她?
撥除掉剽竊文裡面偷來的對文章體裁、創作企圖、作者關懷、經營策略等觀點,
打動支持者、讓支持者如此信服她分析能力與思考視野的是什麼呢?
對方剽竊的那些那些概念是我的觀察、我的凝煉、我的呈現,
我認得它們,因為它們是流經我思路而面世。
被剽竊之後,它們不僅成為剽竊者的聲名資本,
還可能被拿來反擊原創者,
說她會這些耶,怎麼可能偷。
這對經苦思而得的原創是很大的傷害,
而對剽竊者來說,只要不斷嚼爛口水,就能一輪一輪累積剽竊資本,
最後的結果就是原創停止,
場上剩下一堆口香糖渣無止盡循環反覆。
如果我當初沒有在第一篇剽竊文出現就發表維權文,
依照她剽竊文內享受癮頭的程度,
絕不會只偷一次就收手。
半年後她發現沒遭受什麼批評
(原因卻是我從一開始就不斷為她留餘地),
於是又冒出頭來、底氣更足,宛如stalker般尾隨我發文,
不過也是再度試水溫,看看環境能讓她走到哪一步。
對方現在正走在建立剽竊偉業的分岔路上,
會走向那個方向,取決於她獲得的支持。
--
薇拉類型匣
http://littlecharm.pixnet.net/blo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