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 剛剛找到各縣市的心理諮商資源
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4558-69568-107.html
感謝qtredface跟fishpolar兩位版友
分享免費諮商資源及經驗,
我也針對這個部分分享我自己的經驗。
我使用的是
彰化縣衛生所提供的心理諮商資源,
配合都是合格的心理師,毋需費用。
(後來查了一下,
各縣市都有提供這類的服務。)
我覺得彰化的系統
很不錯的地方是採線上預約,
可以自己決定日期跟時段。
以下為預約網址:
https://reurl.cc/DAYvbj
/
https://i.imgur.com/aNB0JTX.jpg
一開始預約的介面有簡單的說明,
包含一次50分鐘,
登記日前三天會再確認是否出席等。
https://i.imgur.com/WB993EI.jpg
接著就是各鄉鎮衛生所
開放可預約的日期跟時間,
這是沒有綁戶籍地的,
只要時間地點可以,都可以預約。
可以一個一個點進去看你可以的時段,
通常彰化員林溪湖這種都會爆滿,
所以我之前是去社頭的衛生所,
更遠的二水之類的,
甚至前幾天都還可以預約。
https://i.imgur.com/uWOZwjg.jpg
每個衛生所提供的日期不一樣,
配合的心理師也不同,
可以自己查詢心理師的專長,
跟自己問題是否可以對應。
但我問過心理師的朋友,
他說基本上心理師應該什麼問題都可以談,
不同專長只能說他經常碰到這些案例,
不代表只會這些領域這樣。
如果上面秀出來的是時段,
就代表可以點進去預約。
https://i.imgur.com/75OPHDW.jpg
如果已經被預約走,就會秀出已預約。
https://i.imgur.com/Q9dBRMU.jpg
預約的介面長這樣,
特別提醒這邊有個真實姓名跟匿名,
我上次不小心在匿名處寫上自己的名字,
結果就秀到預約時段上,
如果不想被知道,這部分可能要再注意一下。
(因為送出就不能更改,我當下覺得好煩躁)
/
接下來分享其中ㄧ次,
也是對我幫助很大的諮商心得。
也許有人會想說,才一次有用嗎?
我覺得對我來說,在極度困擾的情況下,
就算只有一次的對談,
也能緩解或鬆動當下的糾結。
當時會去尋求幫助,
算是產後的憂鬱情緒的延續,
新手媽的育兒焦慮+護巢心態,
我只想守著孩子,但家人或許因為體貼
也或許因為家族中迎來久違的嫩嬰。
「每個人都要跟我搶小孩」
沒錯,這個看起來毫無理性的想法,
就是當時我最真切的念頭,
但我只有在心裡想,並沒有表現出來,
所以旁人根本不知道,
但我的被剝奪感卻一次次的累積下來。
然後在十個月後爆發。
或許因為下意識的我把這個被剝奪感
跟家人給連結在一起,
即使後來跟孩子互動一切如常,
卻出現了我只要跟家人在同一個場合,
內心的焦慮感飆升,
彷彿驚弓之鳥,草木皆兵。
我一方面覺得自責、罪惡
(家人又沒做什麼);
一方面又覺得內心真的好痛苦,
好想保持距離。
所以才鼓起勇氣上網搜尋心理諮商診所,
因緣際會找到了衛生所的諮商資源。
/
如同說明所說,
衛生所在前幾天會來電確認是否出席,
當天其實也蠻自然的,確認基本資料後,
帶到其中一間像診間的空間裡。
心理師已經在裡面了。
可能環境太像看醫生的診間,
也可能我內心積累滿溢的情緒,
雖然才跟心理師第一次碰面,
但我就像抓了浮木一樣,一直講一直講。
心理師等我宣洩到一個段落,
開始詢問我家庭成員,並畫了家族樹。
然後他不斷地探問我,
為什麼對「跟家人同在一個空間
產生焦慮的情緒」感到自責?
對想要「保持距離」念頭,
有沒有其他事件也讓我有這樣的想法。
老實說當下我覺得心理師有點咄咄逼人,
但我還是儘量去想到底「為什麼」。
50分鐘其實很短,
我們雖然不斷圍繞在這個議題上,
焦點卻慢慢從我以為的「家人」(他者),
拉回到「我自己」,
是我讓自己有這樣的焦慮跟自責的,
為什麼我會這個樣子?
意識到這點時,我有當頭棒喝的感覺,
好像看到了自己之前沒意識到的那一面。
雖然過程中一直被問為什麼,
有點不舒服,好像被逼著面對自己的內心,
但事後我卻非常感謝這次的經驗。
更認識自己一點,
也就能明白很多焦慮情緒背後,
是自己內心的投射,事件只是冰山的表面。
/
或許每個心理師的風格不太一樣,
但我覺得在內心感覺到極度困擾的時候,
能有專業人士傾聽自己的聲音,
從中釐清自己的盲點,
還是跟朋友聊天抱怨的感覺不太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