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賓士跟中華賓士有什麼不同?揭秘豪華車代理權的台灣轉變史,經銷商與總代理差異
一次搞懂,老車主也容易搞混!
賓士台灣代理權演變:中華賓士與台灣賓士的不同
在台灣說到賓士 (Mercedes-Benz),很多人都知道有「中華賓士」這個名字,而近年看到
總代理的車後檔玻璃卻貼著「台灣賓士」,讓不少消費者搞不清楚「中華賓士」跟「台灣
賓士」兩者到底有什麼不同。其實這背後牽涉到賓士在台灣代理權的變遷與激烈競爭,更
與德國戴姆勒集團的全球策略息息相關。今天就帶你一次瞭解這場豪車代理權爭奪戰,以
及中華賓士的歷史、戴姆勒-克萊斯勒時期的背景。
中華賓士的歷史與角色轉變:從豪華車總代理到經銷商的轉變
中華賓士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69年,隸屬於香港利星行集團,並在創立初期成功取
得德國賓士品牌在台灣的總代理權。多年來,中華賓士建立了 Mercedes-Benz 賓士車在
台灣的豪華品牌形象,並透過全台完整的據點網絡,提供專業的銷售與維修服務。
然而,隨著德國賓士原廠對亞洲市場策略的調整,2002年德國賓士原廠終止與中華賓士的
總代理合作,改由戴姆勒克萊斯勒集團 (DaimlerChrysler AG) 與原總代理中華賓士合資
成立「台灣戴姆勒克萊斯勒股份有限公司」,全面接管進口與品牌營運。從此,中華賓士
從總代理身份轉變為台灣賓士旗下的重要經銷商,負責車輛銷售與售後服務,而這邊提到
的戴姆勒克萊斯勒跟美國汽車巨頭克萊斯勒有何關聯呢?下段為您揭曉!
戴姆勒-克萊斯勒時期的全球策略:台灣戴姆勒克萊斯勒的誕生
1998年,德國戴姆勒-賓士(Daimler-Benz)與美國克萊斯勒(Chrysler)合併,成立戴
姆勒-克萊斯勒集團(DaimlerChrysler AG),當時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製造商。這場跨
國合併旨在強化全球競爭力,並擴大市場版圖,也因此才有「台灣戴姆勒克萊斯勒股份有
限公司」的出現。然而,由於兩家公司在企業文化與經營策略上存在差異,這次合作未能
如預期發揮協同效應。最終於2007年,戴姆勒-克萊斯勒宣告分拆,賓士品牌隨即回歸德
國戴姆勒集團旗下,因此台灣戴姆勒克萊斯勒股份有限公司最終改名為台灣賓士股份有限
公司。
台灣賓士與中華賓士的差異:總代理vs經銷商
目前,「台灣賓士」是賓士在台灣的全資子公司,就是總代理,負責品牌管理、車輛進口
、行銷策略以及售後服務政策。而「中華賓士」則是台灣賓士授權的經銷商之一,專注於
車輛銷售與維修保養服務。簡單來說,台灣賓士就像是「總公司」,中華賓士則是「經銷
商」的一員,台灣賓士只負責車輛進口,並不負責銷售,銷售由經銷商們 (註) 來做車輛
販售。
由於中華賓士在台灣經營賓士品牌多年,且歷史悠久、據點多、維修網絡完整,因此至今
仍是不少車主選擇購車與保養的首選。然而,不論在哪一家經銷商購車,價格與售後服務
皆依循台灣賓士的標準,因此消費者可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離家近或評價佳的經銷商。
註:台灣賓士授權經銷商一覽
中華賓士
台明賓士
台隆賓士
賓航賓士
聯立賓士
中彰賓士
賓泓賓士
德冠賓士
裕賓賓士
台灣豪華車市場演變:從中華賓士到台灣賓士,合作共贏,為消費者帶來最佳服務
從1969年中華賓士取得賓士代理權,到2002年台灣賓士成立、成為總代理,這段歷史見證
了賓士在台灣市場的發展與轉型。儘管中華賓士從總代理轉變為經銷商,但其強大的服務
網絡與豐富經驗,使其依舊在市場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台灣賓士則以原廠直營之姿
,為台灣賓士車主帶來更一致且完整的品牌體驗。這兩者的合作,無論是新車銷售或售後
服務,都共同為消費者打造頂級的豪華車服務體驗。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5333455
中華賓士服務實在不怎麼樣,在中國已是過氣名車?現在流行多功能電動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