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臺灣古科:FURUTECH壁插蓋板的這裏那裏

耳機

21180




雖然標題選心得,但實際上這篇想聊的不是聽感

而是關於台灣古科出品的壁插蓋板的用料




事情是這樣的,上個月稍早我把原本的OYAIDE壁插全套換成了台灣古科的壁插全餐

GTX-D NCF(R)、GTX Wall Plate、105.1 NCF
https://i.imgur.com/HyWf5R5.jpeg


整套的效果還不錯,中間衰聲期用除濕機跑一跑,現在姑且算是穩定了


雖然我對台灣古科沒有品牌信仰,但我想盡量了解自己用的東西

所以就從所謂的NCF材料開始,一路調查了整個壁插蓋板產品線

其中發現了不少好玩的東西,就來跟各位分享一下成果



1. NCF到底是甚麼?


根據古科的說法,NCF有兩種「卓越」的性質

第一,可以產生負離子來消除靜電

第二,可以把振動轉成遠紅外線,

乍看之下是有點神棍的東西,而我本來也希望這真的是神棍

結果很遺憾地不是,只是一個跳過很多步驟的誇大型材料知識說明而已


NCF,一樣根據古科,其實就是奈米陶瓷粉體跟碳粉的複合配方

奈米陶瓷是壓電材料,在受應力時會產生少量電子

如果古科用的奈米級陶瓷壓電材料夠好、壓電系數夠高

確實在微觀的振動下就能釋放電子

釋放的電子被碳粉吸附,路過碳粉的氧氣或水氣在得到電子後變成負離子

最後達成中和正電荷靜電的效果

聽起來很合理,而且完全符合古科的描述

但問題是上面說的這一連串的事情基本上很難自然發生,就算有那也是超級微量

更不用說古科的NCF用法是把奈米陶瓷粉跟碳粉摻進樹脂成形

然後外面通常還會再上一層漆,基本上是不大可能真的會釋放負離子了


相較於釋放負離子消除靜電,第二個其實才是NCF最主要的作用途徑

把足夠比例的碳粉摻進樹脂成形,可以適當地增加材料的阻尼效果

在微觀的振動下,材料的內部摩擦增大,增進振動能量消耗,最後轉成微量的熱能

而在低溫下熱能本來就是以遠紅外線的形式發散的

這就構成了把振動轉換為遠紅外線的說法


就結論來講,NCF是一個阻尼較高的材料,抑振性質佳

摻在樹脂成形的作法則讓NCF容易運用在各種地方(像是壁插GTX-D NCF(R)的外殼)

雖然阻尼特性不如純碳纖,但限制比碳纖少、成本比碳纖低、組合玩法比碳纖多

以商品化而言應該算成功的配方


不過抑振好不一定好聽,加上古科幾乎都拿銠搭配NCF

所以如果用太多古科的NCF產品,有機會發現系統的聲音聽起來呆板呆板的

一部分可能是因為銠人癡呆,另一部分則可能源自NCF的碳粉阻尼




2. 壁插蓋板到底都有哪些?


古科壁插蓋板主要是根據推出時間來命名的

從2006不鏽鋼的102
https://i.imgur.com/Za19J4F.png

https://i.imgur.com/JsBims1.png


到2008採用不鏽鋼+碳纖+玻璃纖維的104
https://i.imgur.com/3NvqRUO.png

https://i.imgur.com/nuX8hmB.png


再到NCF樹脂+碳纖的105跟105.1
https://i.imgur.com/R9Ui0vu.png

https://i.imgur.com/UvEWRPo.png


接著回到不鏽鋼+NCF+碳纖的106
https://i.imgur.com/uCuoZK2.png

https://i.imgur.com/em1DzhQ.png


以及最後的玻璃纖維+NCF+碳纖的106 Plus
https://i.imgur.com/2gmcA8z.png

https://i.imgur.com/0pt3rlT.png





3. 所謂的碳纖蓋板


除了102以外,其他104、105、106都號稱含有碳纖

會說號稱主要是因為它們表面上的碳纖紋路都不是真正的碳纖紋路,而是水轉印而已

這是104的照片
https://i.imgur.com/OLtAwP9.png

可以看到紅線圈起來的地方,或甚至整個蓋板的紋路,都有水波起伏的效果(?

這是我的105.1
https://i.imgur.com/PolEy91.png

紅色圈起來的地方完全是糊的

真正的碳纖長這樣
https://i.imgur.com/R1ulpUI.jpeg

https://i.imgur.com/3EtGZDb.jpeg

換個角度就可能因為光線的關係直接變全黑

另外就是碳纖板要做成立體異形的成本不低

古科這些號稱含有碳纖的製品可能充其量就是上下各鋪幾層(或甚至單層)的平面碳纖而已

人家有厚度的純碳纖蓋板可是長這樣的
https://i.imgur.com/C254WHR.jpeg

https://i.imgur.com/cZh8Md7.jpeg





4. 蓋板的形狀


102、104、106因為內核是不鏽鋼,所以背面都是空的,如下圖右一的106
https://i.imgur.com/lA6zuUX.png

左一是105、左二是105.1,兩個都是實心的NCF樹脂板

因為形狀的關係,所以102、104、106在鎖到壁插上之後會頂到牆壁

如果有搭配GTX Wall Plate使用,就會頂到Wall Plate
https://i.imgur.com/fbw7Zp6.jpeg

所以如果有買Wall Plate,可以發現古科有附一張鐵氟龍貼紙

使用102、104、106的燒友可以考慮貼上去,理論上可以減少摩擦跟共振的傳遞

使用105.1的燒友可以直接不貼,因為105.1那塊平板根本碰不到Wall Plate


另外提一下105跟105.1的差別

當初105設計成不會接觸到牆面的獨立制震蓋板,其實是沒有要搭配GTX Wall Plate的

所以大小上跟Wall Plate不合

結果不知道是燒友抱怨兼容性還是古科發現能搭Wall Plate還是比較好賣

就出了可以兼容Wall Plate的105.1

順便把塗裝改成啞光,看起來高級一點點




5. 蓋板還有推薦扭力值?


這個其實只出現在106 Plus而已

主要原因是106 Plus的內核從106的不鏽鋼改成了玻璃纖維板

鎖上的時候如果施加過大的扭力,可能會造成玻璃纖維板裂開或分層

其他的蓋板就安心地鎖到穩固就可以了




6. 蓋板買新不買舊?


根據蓋板材質跟結構的不同,對微觀振動的影響也不一樣

從蓋板的敲擊聲可以約略了解蓋板的振動特性

https://youtu.be/5NMKXpAfuUY

上面這個是某個日本玩家敲擊105、105.1、106的影片

有興趣的板友可以點進去聽聽看聲音

純以抑振來說,其實105的性能應該是最好的,但也最死板

105.1抑振也不錯,但會帶到一點明亮的聲音

至於106就有點放飛自我了,本質上還是一塊不鏽鋼板

所以也不是新出的就好,跟其他音響產品一樣,都吃搭配的功力








好了,大概就是上面這六點了

希望能夠幫助到在找壁插蓋板的板友

尤其是不小心誤入古科歧途的

台灣人很多事情都不講清楚,花幾千塊購入前記得充分收集資料



那就這樣,感謝在座的各位







--
水星の魔女絶賛放送中
https://i.imgur.com/BTWTupq.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1.120.22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eadphone/M.1739365134.A.CDE.html
dzwei1樓哪時候開箱nanoflux或powerflux 02/12 21:06
lostwindrain2樓我正把系統有骨科的東西給排泄中 02/12 21:15
evadodoya3樓還好我沒錢只好去日Y拍撿便宜厚厚的鋁蓋板 02/12 21:22
scott294樓銠人癡呆XD 02/12 21:31
jzs8207085樓科普推 02/12 21:32
Tabris1576樓 02/12 21:34
armfire19117樓銠人癡呆害我在軍營熄燈後笑出來 02/12 22:27
k56485505778樓聽太多銠有衰銠症患者務必嚴防銠年癡呆 02/12 22:43
a11159039樓下一次就換CP壁插試試 02/12 23:06
twflanker10樓銠人癡呆XDDDD 不行了,肚子好痛 02/12 23:17
Daedolon11樓這篇這麼厲害 02/12 23:36
nathan200012樓真的太玄了… 02/13 01:42
ak47oldman13樓前陣子換壁插的時候發現插座是鎖在輕隔間的木角料上, 02/13 03:31
ak47oldman14樓不知道有沒有鍍佬角料 02/13 03:31
ak47oldman15樓*銠 02/13 03:32
m917225016樓需要全戶鋼筋鍍銠嗎 還有鍍銠地棒 成為一個銠實人 02/13 04:53
odanaga17樓推 銠人癡呆 02/13 09:33
verdandy18樓鍍銠角料感覺雷雨的時候很刺激 02/13 10:20
lkj12tw19樓銠人癡呆,這篇堪稱經典啊! 02/13 11:13
ozyamazaki20樓我還是比較喜歡鍍金 02/13 12:17
DorkKnight21樓這家真的滿愛鍍銠的 02/13 13:49
SiranuiFlare22樓笑惹 02/13 14:10
JyJian23樓銠人癡呆XDDDDD 02/15 10:10
更多心得
[心得] 三十條電源線簡易心得
[心得]Fiio K9 PRO ESS 耳機出惡聲調整
[心得] 淘寶牌擴大機分享
[心得] 2025年耳機升級線總整理以及經驗分享
[心得] PinkFaun PCIE-SPDIF卡 + 原廠同軸線
[心得] Astell&Kern HC4 CGSS 10周年版開箱
[心得] 木內和夫 TU-210ZX 經典老釘聽感分享
[心得] WH-1000XM5使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