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就不太多廢話了,上圖。
https://i.imgur.com/NBjuhTZ.jpg
https://i.imgur.com/a7IeWQX.jpg
首先先謝謝願意提供耳機的大佬,
以及願意提供試聽環境、以及已開賣咖啡、即將開賣奶茶的繆思耳機,
謝謝,謝謝,我的無限期支持耳機店賣飲料,終於可以不用每篇文都貼了。
但要給其他不曾接觸過這耳機的一道預防針,
這隻耳機真的異常難處理,可以說最困難的,就是...就是...
拍照環節。
媽耶,
七八個人轉來轉去、拍來拍去、手機打光喬角度、找不同顏色的背景調整白平衡,
就是沒人拍得出能還原耳機越前漆顏色的照片,
求攝影燒友支援拍照手法,要能用手機實現的,
我要是還有機會能遇到的話再試試。
-------------------------------------------------------
回到聲音身上,
本身具有相當程度的音染,
而且有不少不容易因為前端改變的特色在,
因為是限定品,我就也不對搭配提供相關建議了,
請各位持有者自由調出自己喜歡的味道吧。
不論換什麼前端都共通的特色主要有:
1、聲音呈現上具有漸入漸出的呈現方式
2、bass鼓或其他類似的部分,俗稱重低音,
通常靠中間,且量感相當足,卻又十分通透不會蓋過其他樂器,
不過不算重低音的低頻表現是基本正常的,雖然還是都會受前端影響。
3、聲音速度相當慢,但比起重物拖沓,更像是微風那樣輕柔且緩緩的流動
4、只要是變化速度不快的音效,各種樂器人聲等等都不會感受到刺或尖銳
5、不擅長呈現變化速度快的音效,
如電音、合成器、鈴鐺、一次出現時間不到0.5秒的小號
若出現這種音效,就會變得很刺且失真
6、人聲靠後,但其實以一般耳機標準算亮了,量感也不少,
不過有人說跟老鐵比這並不算亮,我不常接觸鐵家就不多評論這點
7、細節非常非常多,
但完全不像很多耳機,會為了強調自己細節多,走向極端解析而變太冷,
反倒是聲音相當暖,細節這麼多又這麼暖的耳機我是第一次見,大開眼界
8、因為漸入漸出、速度慢、人聲亮、細節多等因素,對嘴型的描繪異常明顯,
很容易能看著歌手圖片,就想像出他當下唱這個歌的嘴型。
9、舒適度相當良好,耳罩的包覆性好卻不太覺得悶,相當透氣且柔軟,
頭樑、木殼與其他地方的做工是在我看過的所有日系耳機中最優秀的。
受到前端影響的特色主要有:
1、音場,W2022的音場呈現方式很特別,
其實音場總體大小並沒有太大變化,都是屬於封閉式中算大的類型,
拿其他耳機類比的話,大致是HD820>W2022>Z1R的感覺,
但是,但是!
會因為聲音密度讓人改變對音場的印象,如果密度太高、聲音太暖的話,
就會覺得音場相對小很多,這點我在T1 3rd上有相同的體驗。
2、重低音的能量感與力道,有些搭配會真的太用力,
用力到即使通透,都還是難以忽視掉它去聽其他樂器。
3、低頻量感,其實意外的低頻量感頗受前端影響,我猜用線材調整是個可行方向,
不過一大堆耳機都在處理低頻過多,W2022是在某些組合下容易低頻太少..
4、樂器分離度,很多樂器雖然在各方面質感都很好、細節也夠多,
但是卻可能因為前端而貼在一起,可能就分不開了,
不過分不開的樂器也多了一種溫暖柔和的氣氛在,
更適合聽到睡著,看個人喜好吧。
-------------------------------------------------------
這次我們分別借用了場地擁有的機器做了三種嘗試,
因為重低音在這隻耳機中被特別的強調,
所以特地將三頻量感與質感改成四頻,
分別為重低音、低頻、中頻、高頻,
不論哪個頻率聲音的通透度都很高,
對一個透明的東西討論厚薄我覺得沒什麼意義..,這邊就不列厚薄了。
量感方面是我聽起來的主觀比例,數字大不代表更多,請以比例為準;
質感方面,滿分10分,是僅以我聽過的為標準,
不過最高基本上是9分,10分是留給不存在的我家巷口耳機,
如果出現9.5分,代表其他耳機不管做得再怎麼好,
我都會認為很難與其匹敵的程度。
第一是 Shanling M30(訊源)、T+A HA200(一體機)使用4pin XLR
四頻量感為6:3:5:4,
四頻質感為5/8/9.5/2,
重低音太過強,且定位過度集中在中間,即使原曲有左右,聽到的也只有中間;
對速度快的判定更鬆,讓很多樂器聲被判定成速度快而出聲不正常;
人聲如果沒被判定成速度快就很好聽,反過來就會失真;
大多失真會變成高頻噪音,所以高頻質感才會那麼糟糕;
將嘴型描繪的特性發揮最好;
弦樂發揮的也非常好,算是我聽過好幾隻中頻特化耳機中最優秀的;
音場還算大;
第二是 Shanling M30(訊源)、T+A DAC200(DAC但當一體機用直推)使用4pin XLR 轉 4.4
四頻量感為6:4:6:5,
四頻質感為8/7/9.5/7,
在漸入漸出的特性上最不明顯;
但保留了中頻甜度、提升亮度,可以說這邊是女聲為主的音樂,整體表現最好的組合;
重低音的部分是這幾個組合中最通透的;
不過聲音密度太高,其他樂器有點悶且音場偏小;
第三是 Shanling M30(訊源)、T+A DAC200(DAC)、Cayin HA-300 MK2(擴)使用4pin XLR
四頻量感為4:3:3:3,
四頻質感為8/8/9/8,
完成度很高,各方面不論是女聲、流行、純音樂都相當均衡有實力,
原本提到的重低音都偏中間,在這個組合下分離度也到可分出相對位置的程度,
音場是這幾隻裡頭最大的,
且速度快的判定最嚴格,大部分的聲音都不會被判定為速度快而出現失真現象,
但變得相對暖糊一點,細節能聽到的量變少了,
人聲的甜度也因此被"相對的"小壓制了點, (絕對還是在人聲強勢領域)
有可能會不適合想走極致特化人聲的類型。
-------------------------------------------------------
不過,T+A的機器有很多可以調整聲音的地方,
我們對機器也不算熟,而且剛開應該不到10小時,也可能需要更長期的run機,
所以老實說有可能不好的地方,只是我們當下沒表現好而已,
但即使是現在,在各方面素質其實都已經很強了。
整體來說在速度上,我會覺得是跟大烏走向兩個極端的存在,
大烏是最強調速度快的極端, (1代2代都是)
而W2022是最強調速度慢的極端,
但兩者相同的是,雜食且均衡的超高基礎素質,
且有辦法調整成某種特化屬性的最優解,
而且一個全開放式、一個全封閉式;
一個全鈹振膜、一個全鈦振膜;
一個超大量產、一個超少限定;
還真有種站在對立面的王牌選手,正在用完全相反的理念打對台的跡象在。
但還是希望,
既然鐵三角真的成功做出這麼有實力且素質高的封閉式動圈,
能不能出一款普通木殼、相同單體、音色微調的常駐款式,
這對消費者跟市場都是好事一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