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消失根源在高房價
聯合報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
最近聯合報專題報導主計總處公布國人家庭財富分配調查報告,三十年來「富者愈富,中
產階級消失中」的嚴重貧富差距持續擴大,令人擔憂!
根據主計總處調查,股票、基金淨額,最富有高達近三千萬元,最窮家庭只有七十五萬元
,差距近四十倍。中產階級第三等分位二二一萬元,第四等分位五○三萬元,差距分別為
十四倍、六倍之多。另外,房地產淨額,最富有淨額一四八○萬元,第三等分位三三二萬
元,第四等分位五四一萬元。如此看似房地產淨額總值與差異不如股票、基金,但房地產
淨額若用房地產市價估算,而非房地產公告現值估算,此總值與差距將會大幅增加擴大。
房價三十年來變化,台北市從民國八十年的平均每坪市價二十萬元,到民國一一○年九十
萬元的新推個案成交價;新北市則從十三萬元到四十萬元;台中市從十萬元到三十一萬元
;高雄市從十一萬元到二十二萬元,可以看到各地區房地產價值的極大差異變化,其淨額
總值也將大不相同。
若進一步考量一般中產階級多購買二、三十坪的平價宅,而有錢人多購買六、七十坪以上
豪宅,則這三十年間的資產總值與差距將更擴大數十倍。
台灣房屋所有權的產權結構,大約可分為二成的無殼蝸牛、六成的一殼蝸牛,以及二成的
二殼以上蝸牛。此產權結構亦隱含無殼蝸牛的中低階級、一殼蝸牛的中產階級與多殼蝸牛
的富有階級。
房價不斷飆漲,薪資遠追不上房價,無殼蝸牛買不起房,淪為無產階級。一殼蝸牛舊屋品
質不佳,上漲幅度遠不及新屋,無法換屋以改善居住品質並增加財富,更別提許多一殼蝸
牛仍必須背負沉重的房貸負擔,其資產淨值仍極為有限。惟獨二屋以上的有殼蝸牛,除一
屋自住外,其他房屋都可以不斷的以房滾房,賺取差價,投資獲利。
當前的高房價,造成只漲不跌的預期心理,甚至怕買不到房子的恐慌心理。高房價造成有
錢人不斷投資房地產,累積財富;而中產階級勉強購屋自住者,必須承擔沉重的房貸壓力
,逐漸侵蝕其資產淨值;另中低階級沒錢的人無力購屋,只能望屋興嘆。
面對不斷飆漲的高房價,配合過去相對低利率、寬鬆貸款成數及寬限期的金融環境,特別
加上非常低的持有及交易成本,房地產投資炒作盛行。如此造成多屋擁有者,房市與股市
交互投資,富者越富;擁有一屋的中產階級者,必須承受高房價的房貸負擔,沒有多餘資
金做其他投資,資產淨額逐漸減少;無殼蝸牛則無資產累積財富,淪為更弱勢的中低階級
。
高房價的根源在住房嚴重的商品化,成為投資炒作工具。住宅政策應明確訂定保障自住,
抑制投資需求,不論房貸政策或房地稅賦,自住與非自住應有明顯差異,讓非自住投資的
住宅缺乏借貸資金,且增加其持有與交易成本,使其無利可圖,沒有投資誘因。
支持總統打炒房的宣示決心,並肯定當前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希望能持續加強保障自
住並抑制非自住的住宅金融環境;然而對財政部與地方政府的房地稅賦改革,不論在自住
與非自住的累進稅率差異,或房地稅基的提升,均仍有相當改進空間。
政府應正視高房價引發貧富差距擴大,尤其高房價不但讓無殼蝸牛安身立命幾近絕望,也
讓一殼蝸牛必須負擔沉重的房貸,以及被迫居住在老舊房屋無法換屋或更新以改善環境,
進而造成中產階級的逐漸消失。
https://udn.com/news/story/7339/8337722
跟少子化一樣本末導致,
不是因為高房價造成中產消失,
而因為中產階級消失才造成高房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