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ChanHoPark (公園先生)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社宅抽11次摃龜!年輕人租不到、買不起淪
時間: Mon Mar 31 15:29:41 2025
1.媒體來源:TVBS
2.記者署名:劉彥萱
3.完整新聞標題:社宅抽11次摃龜!年輕人租不到、買不起淪「無房世代」
4.完整新聞內文:
台灣社會住宅供不應求,許多無殼族連續多年抽籤,仍難以獲得入住機會。雖然政府喊出
「8年20萬戶」的社宅政策,在去年底達標,但這數字是包含正在蓋與規劃中,實際可以
入住的僅3萬3781戶。內政部近日再提出「2032年50萬戶」的目標,讓人質疑是否能真正
落實承諾。專家認為,政府應參考歐洲的「中間型住宅」政策,提供中階民眾經濟可負擔
、又不同於傳統租賃和購買的住宅產品,補足現行公共住宅體系不足的問題。
主辦單位工作人員:「台北市新奇岩社會住宅,莒光社會住宅,廣慈DE及行善社宅,瑞光
社會住宅,電腦公開抽籤作業開始。」
抽不到社宅民眾蔡先生:「我應該從2018年東明社宅落成,然後我就第一次去抽了,台北
市的社宅,前前後後加起來應該有1112次。」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彭揚凱:「因為我們有很嚴重的高房價問題,所以我們還有一堆
的年輕人,需要社會住宅。」
景文科技大學財金系副教授章定煊:「事實上面它的量就有一點不足,公共住宅系統準備
好了嗎,沒有。」
想住社宅抽不到,從台南北上工作的蔡先生,抽了八年11次,每次都落空。
抽不到社宅民眾蔡先生:「抽到後來就比較像是在,做一個有一個社會實驗的精神,看他
什麼時候會中這樣,看台灣的社宅問題有多離譜。」
想住只能靠運氣,台灣社宅是採抽籤制,存量有限中籤率低,候補甚至得排到幾百號。
抽不到社宅民眾蔡先生:「每次只要開放出來,就是幾千個名額,幾千個名額這樣一直進
來,大部分都是三位數,就是100號以後,甚至有一次是560幾個人,然後我558號這樣子
,就是不可能等到的。」
社宅僧多粥少,根據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統計,臺北市中籤率平均7%,新北市約12%,桃園
跟臺中,抽中的機率也僅19%。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彭揚凱:「我們到底需要多少社會住宅,台灣目前在這個部分上
,我們也沒有任何的,比較科學性的掌握跟調查,國外其實最常見,或最主流的做法,它
是讓所有需要社會住宅的人,你通通來跟政府登記,排隊輪候的順序,所以對他們那些政
府而言,他們一開始,他們就掌握到底有多少人,需要社會住宅。」
抽籤制讓政府沒有等候壓力,可以想蓋再蓋。
而北市都發局,將建置統一登記平台,作為未來推行輪候制的參考依據,民眾只要登記1
次,按時間和積分排序候位,同時定期更新資料,確保公平性。
北市都發局住宅企劃科長張家純:「輪候制的一個積分規則,對於弱勢族群來講,他們的
權益保障感覺是比較沒有差異的,但是對於一般民眾,比如說像是青年租屋族群,除了時
間積分之外,要如何去累積他的身分條件的積分,其實青年族群還是有一點疑慮。」
雙北人口650萬,社宅需求大,但量就是不夠,截至今年二月底,全台真正完工,可以入
住的僅3萬3781戶,高達85%,都是地方政府蓋的,台北市蓋了1萬4327戶,新北市近六千
戶,那中央呢。
國家住都中心社會住宅部副主任許國璋:「去年呢,我們大概整建接近100戶,在高雄梧
州,萬華也是台北地區的一個重要的案子,大概有300戶,另外當然還有桃園的龍岡,這
也是今年已經完工,加起來大概是550吧。」
台灣社宅政策,落後歐美60年,中央政府在2018年才全面盤點,可蓋社宅用地,雖說遲來
總比不來好,但慢半拍的計劃,使得我國社宅存量,佔不到總體住宅的2%,在已開發國家
中敬陪末座。
記者劉彥萱:「先進國家的社宅比例呢,低標是5%,其中荷蘭是高達30%,英法、瑞典也
超過15%,而在亞洲地區,則以香港最高,有3成的社會住宅,而鄰近的日韓也占5%以上,
反觀我們台灣,社宅的發展,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動土典禮主持人:「第一鏟,動土平安,開工順利。」
一棟棟社宅開工動土,政府號稱8年20萬戶的社會住宅,在去年底達標,但這包含正在蓋
與規劃中,加上8萬戶的包租代管,用數據灌水充門面,如今內政部再喊出,2032年50萬
戶的目標,難道又是美化數據,看得到吃不到。
景文科技大學財金系副教授章定煊:「50萬戶把包租代管去掉的話,大概其實也不過20、
30萬戶,對不對,大概在我們住宅存量3%,夠嗎,絕對不夠,我們不能否認,在這個現在
包租代管系統裡面,跟現在社會住宅裡面,大家的租賃情況有比以前改善,但是跟你的最
終目標還差很遠,你要如何去解決它,這是政府要告訴大家的。」
針對社宅問題,內政部國土署拒絕受訪,讓人質疑,是否能真正落實承諾,政府把房市,
當成經濟火車頭,房價越打越高,年輕人無力負擔,只能將希望寄託在社會住宅上。
明倫社宅住戶賴辰堯:「這一排過去的圓弧,都是兩房型,然後這邊的話是一房型的。」
賴辰堯是抽中社宅的幸運兒,一家三口入住兩房一廳,比起在外租屋,省下了不少租金。
明倫社宅住戶賴辰堯:「目前大概是兩萬出頭,我那時候住一個非常小的,樓中樓那種就
要兩萬四了。」
但現在他也開始擔心,等六年租期到了,該何去何從。
明倫社宅住戶賴辰堯:「第5年的時候就會開始焦慮了,你租屋網站就會打開,篩選那個
價格跟那個房型,通常一篩完,就幾乎沒有物件這樣子,所以大家就只能,期望自己能夠
多賺一點錢,就是趕快把頭期款存到。」
景文科技大學財金系副教授章定煊:「年輕人大概一般戶嘛六年,那六年後怎麼辦,台灣
最大的問題就是,公共住宅體系很弱,租賃市場很亂,所以你非買不可,不是為了自己,
也要為自己的下一代,我現在都買不起了,我下一代更別想。」
台灣住宅自有率高達八成,但高房價讓年輕世代被排除在外,相對剝奪感強烈,內政部正
研議,使用權社宅試辦計畫,在台北市信義區,預計在年底完工,將提供72戶,20年長租
型住宅方案,但彭揚凱認為,不租屋、不購屋,也不蓋社宅的居住解方,是借鏡歐洲的,
中間型住宅政策。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召集人彭揚凱:「是不是有一堆人他不夠窮,他又不夠有錢可以去買房
子,這些人最尷尬了,中間型住宅政策,其實就有點針對這樣的一個,夾心階層提供的,
因為我的租約可以簽20年,我想現在是非常多台灣的年輕人,可能需要這個,他甚至已經
是結婚了,可能會已經有小孩了,這樣的家庭,他們可能特別需要的是這樣的政策。」
年輕人築巢夢碎,高房價買不起房,社宅不僅短缺,更難以成為,穩定居住的最終選擇,
一道道無形的枷鎖,困住了這一代對未來的期待,盼不到的居住正義,安居樂業淪為空談
。
https://news.tvbs.com.tw/life/2824062
房板心得
中產階級一直都是社會的最大宗,但也是最不被重視的一群,雖然吃不飽但也餓不死,只
能請政府多多重視,給年輕人一些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