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魯叔也說一下一些故事給大家參考
: 魯叔是30歲進竹科,49歲離開竹科
: 由於待在對的公司,所以35歲開始含分紅應該有400
: 離開時已經7-800up,主管缺有卡到
: 但是成也主管,敗也主管
: 且聽魯叔一一道來
以你的年紀我回你文就不自稱魯叔了,今年剛邁入四字頭... XD
不過我跟你的收入有一點很像,我大概也是 35-36 歲左右年薪超過 400。
不過我不是竹科工程師,是自己的本業 + 副業收入(不含投資收入)。
以下的看法,你也參考看看。
: 因為要吃飯/要結婚/要買車/要繳稅/要月子中心費/要保母費/要補習費
: 400一年能夠剩下250-300就不錯了
: 後來看到member一個一個買2XXX的房子都真是佩服大家的勇氣
我們先不討論房子買了有沒有漲,可操作增貸的作法。
單單先討論純買房自住這塊。
買房子不單光靠薪資收入買的,當年你的 team member 買 2xxx 不見得純靠薪資,
更應該說如果家裡沒金援 / 自己當下只有 2xxx 頭款的收入 / 只有薪資沒有其他
收入來源,即便 400 買 2xxx 確實也是有些風險。
但你的組員是嗎? 還是其實他家有金援? 或是他收入下降繳不起時家人可以幫忙?
或是他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賺了不少投資收益?
同樣薪資 300 萬好了,
組員A有 1000 萬買個 2500 萬的房子,付完頭期後還有幾百萬
組員B有 500 萬買同間房,付完頭期就沒錢了
這兩者都是相同的薪資買 2500 的房,但承擔的風險差太多了。
所以重點還是那句『買房子不是只有薪資收入而已』,陷入單用薪資計算的迷思,
你很難解釋也很難理解人家為何可以安心買房。
如果你想討論的是侷限在 "只靠自己白手努力的首購族",那你的擔憂是對的。
以我為例,我家也沒礦全靠自己,我也會擔心你說的未來薪資收入大幅下降,
所以我當年第一間房買 1000 多萬的老破公寓。
為什麼白手起家全靠自己的人,又要考慮失業風險的情況下,一出手就要
買 2xxx 的房呢?
白手起家我很推薦買低總價的公寓,帶個頂加收租繼續累積資產吧。
直到今年我才簽了一間 3000 多萬的預售未來自住用。
所以你講的高薪不一定能持續領,沒錯啊!
但是有人買房子不用考薪水,如果只能靠薪水又擔心領不久的
為什麼就不就買便宜的物件?
『先累積自己的資產,讓自己有底氣』
: 以升官圖來看,被退伍/被退休的機會其實遠遠高於能夠走到盡頭
: 當然這也是魯叔生涯的縮影
: 後續就如同w大說的
: 越換只會越慘,越換薪水只會越少
高薪可以持續一直領這件事情,個人認為拉,現在正常薪水幾百萬的,
我猜除了醫生以外,應該很少人會覺得自己可以高薪一直領。
所以當有收入的時候,不就更該好好規劃自己的錢?
舉個例子過去 10 年, YT 非常火紅,看一堆 YT 賺錢賺翻了,同時也花錢如流水,
短影音起來後,有些 YT 轉型失敗 / 沒副業的,我看現在要嘛沒啥在拍片了,也沒
錢花了。
好天著存雨來糧,錢賺得多的時候,得想著增加一些其他收入,不管是副業 / 投資,
都是。
如果一個人坐領高薪 / 家裡沒資源 / 不懂理財,然後去買高價房,甚至亂花錢不存。
然後說這人因為年紀大了之後,很可能無法再領高薪,後續的薪資會越來越低,
房貸就有可能繳不出來......
你認為問題出在哪?
我認為是這人沒有好好規劃。
在自己資產不足又沒後援的前提下,買高價房把自己放在有風險的位置。
在自己高薪時沒有好好理財規劃,創造其他收入(股票 / 債券 / 房租 / 副業...etc)
這樣的人真的因此買自住房,未來薪水變差了繳不出來了,說白了都是越級打怪而已。
至於投資房用投資角度去看,真發生工作變動導致繳不出來,最差最差可以選擇賣掉,
至於是賺還是賠,就跟其他投資項目一樣,看自己選擇標的的眼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