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長,先說結論:
小一80分不警覺,之後說甚麼學一技之長都是自欺欺人
80分不是你孩子爛,是告訴你學習狀況有問題
我長子小一時智商78 + 自閉 + 過動,這樣的狀況都還能8X~9X
補教多年,也教了上千學生
離開補教後持續聯絡追蹤去當8+9的學生
直到五年前最後一個去學水電金盆洗手為止
自己小孩大的自閉+過動
障礙程度是有拿輕度殘障手冊
自身跟太太讀書時都是被歸類為資優生類別
只是我叛逆、太太保守
所以這裡從小一考不好的狀況說明、夫妻教養協調、特教生提供些經驗
我教十幾年的書才轉行,太太有短時間國中代課跟在大學任講師
事實上我也只教過國小三年級到五專插大
幼兒到小二是請教以前同事跟摸索為主
但教學經驗帶來的是看過的學生、家長類型夠多
年紀往下類推雖然不是完全適用,幫助其實也不小
1.適應學習的問題
幼兒到小二其實是「適應」學習方式的階段
對幼兒到兒童階段,面臨的環境複雜、刺激多元(與嬰幼兒比起來)
所以嬰幼兒時期學習的方式雖然持續沿用(這會用一輩子)
但用這一套來學習生活所需的知識與技能,效率過於低落
現代義務教育最初是以訓練出合格的士兵與工人為目的
然而多次教改之後,對這個目的性有相當程度的反動,更著重於學習者自身特質
幼兒到兒童階段,是具象到抽象思考發展的重要階段
從嬰兒到幼兒,嬰兒看不到的就是不存在,嬰兒的主體覺也是如此
幼兒階段,大部分的幼兒都能認知箱子蓋起來,裡面的東西仍然存在
閉上眼睛,手腳依舊存在、先前看到的東西不會莫名消失->消失就是被移走
閉上或遮住眼睛大多仍可摸索找到閉眼前看到的東西,至少摸索的方向會是對的
這就是最基本的抽象思考能力:對存在的基本認識、對時空連續性的基本認知
小學呢?或者我們想想要怎麼在現代社會存活?
最基本的計算能力?最基本的閱讀能力?
最基本的環境判斷能力?最基本的社交能力?
上面這些就涵蓋了(我個人認為)從小一到國三
去掉古典幾何及少部分自然、社會的所有科目
學習的內容可能畢業後再也沒用到,但學習時學到的思考方法、觀念會影響終生
就影響思考方法與生存技能來說
語感、歷時思考、社會秩序、數感、計算與概算、機率與統計、速度、能量換算
算是影響重大
然而,如果沒有在教書,那一般父母不了解目前教育狀況很正常
小學一、二年級的「考試」內容,基本上是給孩子建立自信心用的
我給家長的建議都是,如果沒有半數以上同學考不到90分
那心中的及格分數應該要當作是90
不是因為沒到90分很爛,而是一年級沒到90分是一個警訊:適應學習狀況的警訊
小孩子粗心,但過動兒等級的粗心可以拿90,一般小孩粗心拿不到90不是警訊嗎?
粗心有粗心的原因,不是放爛,啊就粗心啊!
而是要去找原因,是閱讀障礙、視力問題還是其實是注意力缺陷?
小學一年級國語數學沒90甚至沒80的話
可以預期大部分的技能學習都會遇到嚴重的瓶頸,不是要學一技之長嗎?
連母語學習能力都低落,自學會困難。
小一數學學習困難,代表家長否定學習(不是放任,是否定),家庭環境有問題。
因為即使智商78,小一數學也該有個八九十。
如果認為小孩頭腦沒問題,那就是家長自己有問題
除非全班沒一半人90左右或以上,才是老師或出題老師有問題
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技能(所謂的一技之長)都可能有不同的學習方式
我們在國中小真正在學習的,其實就是「如何去適應不同的學習方式」
從各學科有差異的學習方式練習「對自己有效率的學習方式」
可以的話更進一步:創造自己獨特而高效的學習方式
小一小二沒適應學習,小三鐵定慘。
小四之前沒救起來,小五之後只能打掉重來,
花費極大的心力與時間、金錢,從最基本的數感與運算開始
如果天賦一般,成功機率坦白講不高,但大概可以維持在後20%-50%間
數感、語感這種東西,過了年紀要建立是不太容易的
要比原來數倍以上的練習,來達到比小一小二好好練習更差的效果
放任不是放任,是否定、是剝奪小孩的可能性
2.夫妻的教養觀念差異
我在教書之前,是無法分辨大部分題目的難易度,只分得出哪些是純背誦(不分科目)
我太太教的是國立大學外籍生(極優秀)跟偏鄉國中生(無升學壓力)
同樣,她其實在當教科書編輯之前,也不太能分辨題目難易度
我們看起來狀況很類似,兩個小孩都是特殊兒(一資障一資優)
教養上仍然會有意見不同的狀況(即便是教資優的次子)
實務上,學齡前我請了半年的育嬰假帶長子(含早療),
後續辭掉工作斷斷續續兩三年時間由我為主,太太配合。
後來婚姻亮紅燈,分居以太太教養為主,假日我配合補漏為主。
現在搬回來同住,要重新確認以誰為主。
重要不是差異,因為不管怎樣,兩個人的想法要完全一致幾乎不可能。
以我太太而言,她其實沒辦法想像跟接受長子學習慢又不專心,
所以一開始非常挫折,基本上那時是由我主導,包含早療的安排。
觀念差異不是重點,重點是雙方要協調好以誰為主,不要責難、推託,
有這時間不如補漏。
我自己對我太太而言的問題是:教一教就跨太遠。
這涉及到我自己教學上以關聯式為主,對我太太比較按部就班的學習歷程來說,
她會認為可能有問題,這個我認為見仁見智。
但原則上她主導時,我配合。
花最多時間、負責主要教養的人最大,原則如此。
父母教養規則不一致甚至矛盾時,小孩較小時會無所適從,大一點會開始鑽漏洞
這是大忌
3.特殊兒
板上有從不練習測驗卷一路頂尖的板友,
說實在的,除非魏氏晶體記憶類的項目都18或19
其他我不相信,魏氏或史比130以上的天才我看多了,至少五百多個
一堆人也說沒練習,這就避重就輕而已,學校練習不算數?上補習班不算數?
一般智能以上,升學考試比的是熟練、技巧與記憶,頂多再加個手速
之前也教過上新聞說從不補習、不寫測驗卷的保送建中後保送台大的天才
難道我教的是鬼?他們在學校、在補習班寫的是冥紙還是甚麼玩意?
如前面板友所提,基礎能力就是要大量練習
差別只在於天賦越高「大量練習」的量會不一樣、練習的方式也越多選擇
達到同樣甚至更高的效果,所花時間也越少
但這是極少數人,我在這裡不討論這種極少數人。
特殊兒不管是資優或資障,他們需要的和一般同齡小孩有同有異
這看起來像廢話,但異同之間的斟酌才是重點,打個比方:
同:需要各種知識刺激、需要熟練(就算所謂一技之長難道不用練習就能熟練?)
異:自閉的思考與行為僵固性,需要教學者主動用不同思考角度去刺激
過動的注意力缺陷,需要引起注意力動機,並降低長時間專注需求的教學法
資優需要教學者引導他自己用不同角度思考
這個「同」的做法其實也是不一樣的,「異」的部分也有共通的部分
每個小孩都是獨特的,因此大原則如此,實際上還是要回歸因材施教
但因材施教跟放生絕對是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