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幾年比賽的經驗,自己通常在全馬賽事後隔兩天就可以進行較輕鬆的慢跑,
但若要在雙腿比較有彈性的狀態下進行較快的配速練習,要10天左右才不會感覺勉強。
考量這場不是賽季重點賽事,加上年初的例行公事與雜事較多、全家同時掛病號、
雙腿有疲勞累積的症狀,舊傷隱隱作祟...等因素,為了長久之計,便決定做個實驗:
這四周減少跑量與課表,勇敢休息讓身體好好修復,再來看看比賽成效如何。
如果不錯,那到二月底大阪馬前的這六周周期就可斟酌比照辦理。
台北:
賽前四周 519K,課表 142K,賽前一到五跑 68K,週二三各7K的配速跑,週六移動日。
高雄:
賽前四周 423K,課表 72K,賽前一到五跑 48K,週二三各 4.2K+3.5K的配速跑,
週六在家全休。
這課表質量都不到正常練習期間的八折,減量期幾乎等於是拉了一個月,應該夠了吧?
********************************
主辦單位今年原本只打算辦理半馬,但在眾多跑友抗議下,最後硬是加回全馬選項。
為了不造成過多交管的負擔,比賽維持 5:30從世運主場館往市區摸黑起跑,
而路線則大改成一個終點在中點的歪曲日字形。
全馬前半段和半馬的路線可說幾乎重疊,半馬跑者進終點,全馬跑者過主場館而不入,
後半段繼續往蚵寮去繞下半圈。
(結果楠梓加工區那段還是無法避免上班民眾與車潮的衝突,唉!)
坦白說,這賽道周遭景點的可看性不高,不過高雄主要幹道交管後確實沒替代路線可走,
對此安排只能說理解但無奈。
賽道最大優點是跑進海軍軍區和沒橋也沒山路爬坡的全平路市區道路,只是轉折偏多,
很多詭異的小路。有幾段跑在大馬路中間車道上,隔著交通錐看汽車從旁呼嘯而過,
那場景有點可怕。這次不少日本跑者參加,相信他們應該會對這感到困惑。
四點半到會場,寄物熱身做好各項賽前例行公事後,進入集結區等待,五點半準時起跑。
13度的氣溫是極為難得的天時,要趁此好好把握才行。可惜天時地利有了,人卻不對。
一樣體感配速出發,第一個 5K跑 18:44,沒有預期輕鬆,告訴自己穩著腳步繼續前進,
等完全熱開後應會好轉。
這屆全馬參賽人數較少,競爭強度不比台北。
除了領先集團外,我這配速前後的人不多,大家各自分散沒有集團,自己幾乎都是獨跑。
補給站內容蠻多樣豐富,有許多種類的餅乾、水果、雞肉、能量包,可惜無福消受。
38:13通過 10K,就能確定今天的狀況不太好,懶洋洋的提不起勁。
頓時有些心煩意躁,身體沒甚麼不對,做了這樣的準備怎會是這種表現?
以 1:20:29完成半馬,鬱悶的感覺更甚,過世運大道看到終點時,萌起左轉棄賽的念頭。
到楠梓加工區那段,上班車潮加上市民與交管的爭執聲傳來,突然覺得很沒意思,
自己好像做了很擾民的行為。這時一個路人大聲說:「吃飽太閒不會去上班賺錢喔?」
聽在耳裡彷彿參賽都是跑者的錯(日本跑者會認為這是加油聲嗎?)。
心理影響生理,那種只要往回走就可以直接收工離開這裡的想法不斷出現。
「這場沒PB也沒獎金,要當長距練習也夠了,還一直被罵,越跑越沒意思,走人吧?」
過30K往蚵寮的路上,以往數次在此變成步兵的回憶湧現,成了最後一根稻草。
今年不當步兵,但要繼續下去也是意興闌珊。決定慢跑完剩下里程,2:47:54收工。
(不過蚵寮那段的加油民眾非常熱情,攤位上端出炸海鮮和烏魚子等好料,讓人感動。
但個人不愛海鮮,作罷)。
這屆因整修沒能跑進主場館,賽後領物資的路徑有些擁擠;
而沒有分流讓所有跑者一起領,也有些混亂,有進步空間。
明年若還是這種情況,那會選擇直接略過這場,專心準備期末目標比較實在。
也希望這場只是短暫的低潮,休息幾天後,再為大阪作最後衝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