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剛剛那篇回人家新手的講完了,下面就來講點比較黑暗的
過去三十年以來,這是一個科技、市場、專業知識的發展速度以每五年為單位去看,會
有著十的次方倍進展的世界,我們會不斷地觀察到:不論軟體還是硬體,總是有某幾個
領域發展速度跟過去相比有著10倍、100倍、甚至1000倍的進步
這種幅度的進步必然是會不斷的外溢出去,在其他領域打破基本假設,造成量變然後質變
突然間舊的運算架構遭到挑戰:
如果不是硬碟夠便宜、容量增長速度每年好幾倍,200X年 HDFS Hadoop 不會誕生
如果不是RAM變便宜,Memcached、Redis 不會出現
突然間許多過去沒聽過的新專業職位誕生:
比如說2007年以前,沒有smartphone 的Mobile App Developer,那時候在手機上開發
軟體的大多都是從desktop GUI application 轉行過來的
比如說2008年以前跟以後,front end developer是完全不同的職業,因為在那之後新型瀏
覽器(chrome)的java script engine才有比起IE強上幾十倍的效能
於是舊有的企業,或至少舊有的開發模式會不斷的被破壞性創新給輾過
這個世界不是大部分的人想要的,卻是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對的
在這樣的世界裡想要生存下來,經營策略肯定得跟一個還在穩定世界生存的團隊非常
不一樣
就以一家開發自有軟體產品服務的公司內的開發團隊來思考好了
為什麼到了這個時代Application 必須得重整甚至重寫,開始往雲端搬移?
為什麼本來Home made tool chain 跑得好好的,要開始考慮改用別人家開發好SAAS服務?
因為:
採用native cloud、熟悉native cloud 的團隊,不但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爬
而且這些巨人還是正在以市場競爭、爭奪全球影響力做驅動力,以十的次方倍往上長的
巨人
你的企業很擅長做CI/CD pipeline嗎?
如果是,那你這間公司應該叫做CircleCI啊
你的企業很擅長分析log、分析instrument data、開發出各種報表工具供開發者分析
系統需求、系統變化嗎?
如果是,你應該馬上創業,跟Datadog、跟NewRelic打對台啊
你們公司的Internal Service Portal 還自己刻?
難道妳們公司的股票代碼是OKTA嗎?
Source Control、IDE Tool、Binary Repository management、multi-tenent、
multi-region、networking 這些東西是你比較專業?還是Github/Gitlab、VS Code、
AWS/GCP 等等等的比較專業?
databricks snowflake研究了沒有?有思考過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該採用這種類型的
服務嗎?
新的東西會不斷的冒出來,而開發團隊得不斷地去適應它、去學習新的做法,想盡辦法
透過槓桿技術來增益有效產出
如果辦不到,那請各位主管先看看周圍身邊那些目前歲數不到40的同仁:
對,你比較老、你是主管是老闆、你做決策,你今天繼續要公司用老把式經營下去當
然也是可以,因為你沒差啊,你總是能拖到自己退休安全下莊的,但那些比較年輕的
技術人呢?他們的明天在哪裡?
再十年過去他們四十好幾,公司如果競爭力滑落到做不下去,突然說要收了的時候
,他們要怎麼辦?不離不棄被當北七?
對,別人的職涯不是你的責任,那公司有特別聲明只有年紀夠大準備養老的人才准
加入嗎?
公司既然生意敢做軟體產品服務,它的宿命就是要追求能在十的次方倍的世界裡生存
他冒險追求高獲利,使得公司總是有資本可以投注在新的十的次方巨人身上才是應該的
毛利太低?國內市場太小?錢很難賺?對啊,這些理由都很有道理,但請問要怎麼區別
這是真的理由、還是你不願意創新不願意冒險的藉口?
低利率時代都沒做的事情,現在高利率了,做下去更渺茫了,但人還是會老、小孩還沒
長大,該打算還是得打算,如果還年輕,有老婆小孩要養,那當然不能跟公司一根草繩
吊死,往外看才是應該的
各位開發者,不要你作為專業知識工作者的職涯未來已經被公司用各種理由省錢省掉,
拿進股東還是老闆的口袋了,你還為人家辯護啊
--
在灣區打工的中年外籍碼農,有誰想在台灣組研發團隊做美國市場的,歡迎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