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真的 在美國賣股票要課資本利得稅的環境下
: 在美國質押股票當生活費不賣出的確有優勢
: 但在台灣,賣股票又不用課資本利得稅
: 假設你有2000萬,今天要花5萬元買一隻蘋果,就賣5萬元股票就好,為何要用2000萬做
質
: 押借出5萬買呢?: 借的錢還是有2~3%的利率,而且經過回測如果要預防網路泡沫那種80%的下跌,你質押
金
: 額要維持在總金額20%以下: 20%的金額老實說滿雞肋的吧
: 另外假如是要買美國指數etf,為了要質押台幣,你被迫只能買台灣追蹤美國指數的etf
: 每年追蹤誤差1~2%,你把這些追蹤誤差少賺得錢取代質押不好嗎?
: 只能說美國環境和台灣不同,不需要盲從吧
先說結論: 質押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比融資還要安全一點的"加大槓桿的工具"
前面已經利率算來算去算很多了 這邊就不在談論 從去年中大概有一筆資金
資金可以隨意使用 開始買股大概10月就完了大概五百萬
偶然看APP 有一個借款可以用6%來借300萬 本來已經申請了被營業員阻止
現在的質押才2.6% 目前是3.25%(元大)
開啟了第一次質押 差不多到3月初 股票來到九百萬
當然自己也要看看質押組合 我分配在電子 保險 美債 一邊進攻一邊防守
說實在我真的覺得要跌破三根非常困難
接下來就大家所知的鴻海開始大漲 我把中再保賣掉 全部轉到鴻海上面
質押有一個有很趣的東西 就是當你的帳面數字一直漲時 盤後就會在冒出一筆錢給你借!
例如今天帳面多了100萬 盤後就會跑出60萬讓你繼續借 質押在質押還可以再借出7.8十萬
可能我比較幸運吧 就是一個死多頭 雖然我一邊進攻但我也一直在防守
金融 美債 電子 就是讓它們維持一個平衡 就算8/5的台指大屠殺 維持率依然在180%
還好鴻海已經大部分被我提早賣掉大部分
可能看完後很多人都覺得這種瘋狂的操作根本做死 我自己也納悶為啥一點都不擔心
工具給你了如何使用它才是真正要思考的 你把它拿去玩飆股風險當然高了
我比較保守一點(誤 幾乎只玩權值股 偶爾小玩一些怪怪的 例如宏達電..
到昨天收盤 已經賣掉很多獲利的股票 4萬口空單還是要尊重一下 開始轉到
美債金融開始做防禦動作 進攻的大概就剩下長榮 鴻海
一路走來本金大概在500~700萬 結果現在帳面有三千多萬的庫存
好不好用 哪種用法還是看個人 有人覺得風險高 有人覺得沒風險 天曉得
當然我有一些後路 比如 我並沒有歐印 利息部分基本上每年一百萬的配息
拿來繳怎樣都夠 如果真的不會用別用也好 但是沒有質押這工具
我還真的無法走到這裡 奇蹟的一年或許也跟我沒太大關係 現在來看結果還不賴
最後講一些質押過程的經歷 有錯在麻煩糾正 以元大APP操作
1.比如10號交割 我都會在9號就匯入股票 早上11點金額會跑出來 當然匯入
之前就會試算出金額 下午5點就會入帳戶使用 我下午一點就會申請
因為盤後在申請 今天假設你是跌的 金額會被扣掉
假設已經有100萬額度可借 但是你今天帳面少了50萬 盤後額度可能只剩下70萬
盤前趕快借走去用 雖然在下一次匯入股票時候 還是得還...
2.今天賣股還款 不需要等交割完成 五點過後額度就出來了 就可以申請再借出來
明天繼續買股~問營業員還跟我說 要等交割完成才能借 口去~
3.不是所有股票都能質押 金融 ETF 大型權值基本上沒問題 正2也能借
但是新光金只能借0.3 三商壽不能借 我玩的股票10檔左右 無法提供更多資訊
4.質押再質押 六次 100萬可以借142萬 但是需要很多天的時間做操作 無法一次完成
壞的 風險高 多恐怖 很多人都提到了 我這篇就不提了 最後!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