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
新能源股紛紛大漲,只剩台泥不動如山?謝金河以200元的廣達為例:投資就是要守株待
兔
原文連結: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7/7314858
發布時間:
2023/07/21 02:40:27
記者署名:
原文內容:
每一次出現轉折的關鍵時刻,市場一定是人氣沸騰、炒作的資金集中在特定的族群上面,
股價漲勢全面擴散,很多個股開盤就漲停,引來散戶追價、當沖客猖獗,市場上所有「割
韭菜」戲碼,通常都在這個時候出現!
七月十八日,台股又玩起上沖下洗的遊戲,成交量爆出四九三八億,當沖比重占市場四一
%,資金全部湧向當紅的AI族群,除了核心的廣達、緯創、技嘉外,資金不斷向外擴散,
最後連仁寶、英業達、神達都飆升,今年以來狂野大漲的AI股,進入最甜美、也是最危險
的關鍵時刻。
十八日個股開出漲停,而且在漲停板價掛進數萬張,甚至逾十萬張,像神達在五七.四元
,仁寶在三六.九元,英業達在六七.四元,宏碁在四一.二元,佳世達接近漲停價,還
有散熱的協禧開盤四九.八五元,不過大約在開盤一個小時之後,這些高掛漲停的個股,
追漲停的籌碼全部成交,像仁寶在三六.九元成交四七一三六張,神達成交四五○七八張
,宏碁成交四五○七五張,主力利用市場追價最狂熱的時候,高檔充分供應籌碼,追到漲
停價的人可能會套牢一陣子,這是割韭菜原則。
用心選股、用時間等待
每一次市場接近瘋狂的狀態,我總喜歡用「老人與狗」的理論來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因為
一時衝動去追高價。像廣達在七、八○元的時候,我很鼓勵大家長期投資,因為林百里的
廣達一直是我心目中非常績優、適合存股的股票,但是到了二○○元,我一定不鼓勵大家
追,就像廣明在四○元上下的時間很久,我就指出廣明的達明機器人已進入收成期,廣明
EPS將近四元,四○元買入,本益比只有十倍,沒想到股價飆向一一二元。
市場上很多有潛力的公司,股價在谷底的時間很長,但一般投資人都不願意付出時間等待
,像線性滑軌的川湖一直以來都在三五○元左右,這次伺服器題材,股價已經跑到九五八
元,後面這一段是旱地拔蔥而起,現在二軍的南俊國際,這家公司在三○元左右,我曾經
提過,當伺服器軌道市場變大,南俊開始有美超微(Supermicro)、微軟的訂單,即使上
半年業績不搶眼,股價已站上八○元以上,這是長期守株待兔的觀念。
市場上投資人喜歡短線操作,追逐強勢股,而投資經常在無知、貪婪與恐懼中掙扎,用心
選股、用時間等待,其實是最一勞永逸的賺錢法則,偏偏多數投資人不喜歡等,像是這一
波士電、華城、中興電、亞力股價大漲,這是來自台電輸配電帶來的商機,而在綠能布局
最深廣的台泥,我認為正在調整體質,以張安平在綠能產業布局深度,台泥股價終有一天
會再起。
這次新能源產業股價紛紛大漲,最後連交貨CIP完成的世紀鋼、世紀風電股價都大漲,
只剩台泥不動如山,如果對照廣達大漲近二○○%,抱台泥的人可能會覺得很沮喪,這就
是投資,大家都想賺到最貪婪的那一段漲勢,但像廣達一般,如果沒有守株待兔的長抱,
可能很多人一大漲,股票就賣掉了。
割韭菜的關鍵時刻
股價到了高檔,通常都會出現爆大量,當沖比率衝高,漲勢擴散,很多沾上一點邊的個股
都跑出來,這正是割韭菜的關鍵時刻,回檔的劇情出現在二○二一年七月的貨櫃三雄,長
榮在二一年七月六日漲到二三三元,在之前已出現成交一○一.六三萬張天量,在十幾個
交易日,每天交易量都逾五○萬張;陽明漲到二三四.五元那天,成交六一.三三萬張;
萬海漲到三五三元,成交二九.九四萬張。
三檔貨櫃航運股,每天成交量都破千億,我記得有一天當沖比重達七八%,台股成交逾六
千億元,市場上當時最威風的是小白,現在事隔兩年,貨櫃三雄仍在探底,這次AI狂熱完
全複製貨櫃三雄的手法。
沒錯,AI帶給台股空前大機會,但請大家把波段漲幅看一下,廣達從六六.二漲到二一○
元,旗下的廣明從三三.七五元漲到一一二元,技嘉從七八.三元漲到三三三元,光寶科
從五四.二元漲到一五三.五元,緯創從二三.一漲到一四五元,緯穎從六一○漲到二○
○○元,這是四檔最核心的伺服器股,到機殼的勤誠從五九.四漲到二二六元,營邦從三
八元漲到四○一元,發揮十倍速的漲幅,晟銘電從十二.一漲到五○.五元,按照基本面
能漲到三○元已經很了不起了,居然能漲到五○元以上。
再到散熱及熱交換的高力從四○.八漲到四○二.五元,奇鋐從六八.三漲到三一四.五
元,雙鴻從一一二漲到三三三元,接著二線的廣運從二一.七元漲到八七.九元,萬在從
十五.八五元漲到七○.六元,這是AI概念的三大核心族群。
最後所有ICT股票全都大漲,神達從二六元漲到五七.四元,宏碁從二○.五元漲到四一
.二五元,英業達從二一.○五元漲到七○.七元,仁寶從二○.五五元漲到三六.九元
,這次連佳世達都從二四.○五元飆向六四.八元,這一輪ICT股大漲的景象,完全印證
了五月下旬黃仁勳來台,林憲銘公開說,全球ICT產值六千多億美元,台灣貢獻四千多億
美元,台灣的ICT股股價被低估。
心得/評論:
AI複製航運模式 重電股一鼓作氣
電子五哥蹲了很久 爆發三倍是理所當然
台灣的ICT 各種產業 都是委屈了 一噴肯定要噴到你叫不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