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2024投資趨勢/半導體、AI看俏供應鏈布局決勝
原文連結:https://udn.com/news/story/6842/7617275
發布時間:2023-12-04 15:31
記者署名:廖君雅
2024最當紅的產業,非半導體和AI莫屬,只是在地緣政治、供需轉變等不確定因素下,供
應鏈管理與布局將成決勝關鍵!
目前,還沒有任何人知悉下個破壞式創新何時出現,從政治領袖、企業老闆、經濟學家,
到你我,或多或少都期盼AI「iPhone化」的高光時刻到來。而這個時刻,正進入倒數計時
。
「新的運算時代已經展開,世界各地的公司正轉向加速運算和生成式AI,就要起飛了!」
身價上兆美元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法說會上如是說。
2022年11月,OpenAI推出的對話機器人ChatGPT,堪稱是引領AI發展的里程碑。
ChatGPT推出後,短短兩個月就達到用戶一億人,創下史上增長最迅速的紀錄。其技術為
生成式AI,吸收大量資料後,可創造新內容和想法,包括對話、故事、影像、視訊和音樂
。
然而,2023年11月中旬的週末,OpenAI閃電開除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不到一日
又傳出慰留,在董事會改組後確定回鍋,已成科技界最夯話題。
全球半導體產值年增12.6%,AI扮關鍵角色
工研院預估,2024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將達5809億美元,年增12.6%;台灣半導體產值將
達新台幣4.9兆元,創新高,年增14.1%。其中,AI就是推動半導體產業成長的關鍵引擎
。
談起生成式AI掀起的創新變革,台新金永續長暨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眼睛發亮。
「智慧型手機發明時,也沒人預料它將大幅改變人類行為!如今,世界首台AI筆電即將推
出,將是改變世界的另一個起點。」
李鎮宇指出,從供應鏈、產業再到終端消費,屆時為跟上AI運算效能,預料將掀起大規模
換機潮;在此同時,只要有好點子能整合AI軟硬體,新創企業也能站上風口,擴散到全世
界。
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亦肯定AI潛力,「生成式AI未來可望全面語音化,甚至
進化到其他想像不到的載體,值得期待。」
事實上,適逢全球面臨大缺工潮與高齡化挑戰,各產業對AI的強勁需求,從2023一整年的
美國科技股漲幅可見端倪。
Nasdaq指數公司統計,美國費城半導體指數主要成分股,包括輝達、AMD、博通等,自年
初到8月成長50%至200%,表現十分突出。此外,納斯達克CTA 人工智慧及機器人指數(
NQROBO),也增長27%。只是,2024半導體產業亮麗前景下,有兩大潛在挑戰:「地緣政
治風險」及「全球永續課題」。
因應美中角力,各國搶占「戰略物資」制高點
晶片是科技產業的命脈,四年來的美中貿易角力,就將半導體列為「重中之重」的戰略核
心。
2019年,美國總統川普對華為下達禁令,被視為晶片戰爭的起源。拜登執政後,更進一步
強化箝制中國晶片產業。
最指標的是2022年10月,拜登簽署晶片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提供五年527億
美元半導體補貼,設下中國障礙條款、分潤制度;美國工業與安全局並發布139頁的文書
(簡稱BIS),被視為進一步對中國半導體業進行「全面經濟封鎖」。
這場無硝煙矽戰,掀起全球供應鏈天翻地覆的變化,不少廠商被迫「選邊站」;被視為美
國陣營的廠商,未來在中國蓋新廠或技術升級的計畫恐宣告停擺。
護國神山台積電,是全球矚目的經典案例,2022年,分赴美國亞利桑那州、日本熊本縣設
廠,分散地緣政治風險的意味濃厚。
《紐約時報》報導,華為在2020年,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型手機銷售商,市占達18%,甚至
超過蘋果和三星,但當時中國國內晶片生產商,僅供應全國總需求的15.9%,大部分均靠
美系晶片。
在美國祭出禁令後,2021年,華為的營收下降近三分之一,2022年華為全球市占已遽降至
2%。
為因應美國禁令,中國竭盡全力扶植國內半導體產業,提高「自主生產」比率。2023年夏
季,華為突圍推出新一代手機Mate 60系列,並以「王者之姿」大賣數百萬支,在美國政
壇與全球業界引發軒然大波。
不過,可預期美國將重新檢討「漏洞」,強化防堵機制,中國國產化之路未必一路順遂。
2023年11月中旬剛落幕的APEC峰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拜登進行歷史會晤,據傳兩位
領袖雖「破冰」,但仍對晶片議題存在根本性的分歧。習近平更向拜登抱怨,其手段是強
烈的「經濟扼殺」,拜登則強調是「國安問題」。
兩大強國涇渭分明,對全球各國有何影響?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剖析,各國企圖在這波晶片戰爭中搶占「戰略物資」制高點
,不僅合縱連橫、大力扶植本土半導體製造產業,也加強與海外半導體廠合作。
台灣應把握契機,奠定全球先進製程中心地位
劉佩真認為,南洋半導體島鏈將逐步崛起,對台灣是機會與威脅並存的雙面刃。
她觀察,台積電、聯電與力積電等代表廠商的解方,是把最先進製程留在台灣;另方面,
因應國際客戶需求及風險分散策略,將成熟製程移至新加坡、歐洲、日本等地,迎接AI變
革商機。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指出,去全球化的半導體,改變過去專業分工、自由貿易的效率
運作方式,中長期成本將逐步墊高,也會反映於價格上,保持高度競爭力是關鍵。
總統府資政、台灣金控董事長沈榮津建議,台灣應利用全球在高效能運算與車用、手機等
強勁需求的契機,扶植本土的關鍵材料供應鏈;設備方面,則鼓勵外商製造在地化、半導
體製程自主化。
目前,包括微軟、高通、艾司摩爾(ASML)等外商,均大力加碼投資台灣,新思科技(
Synopsys)更成立AI晶片設計研發中心,其3奈米先進製程設計軟體,更直接協助國內26
家晶片設計業者。
對台灣相關產業來說,在地緣政治風險中把握機遇,趁勢全面升級,才是保持競爭力的關
鍵。
AI仍是盤面主流,一支獨秀
而投資人關心的是,漲幅已高的半導體和AI概念股,在2024年還能進場嗎?
本次採訪中,幾乎所有投資機構、經濟學家均認為,AI與半導體類股的成長態勢明確,「
錢景」值得期待。由於科技產業庫存調整將告一段貨,當客戶重啟訂單循環後,便會迎來
景氣復甦。
國泰投信投研團隊指出,若AI成為人類密不可分的技術,AI的時代就會來臨。以AI伺服器
為例,像是AI晶片、ABF載版、ODM組裝、IP矽智財、HPC高速傳輸、散熱等重要產業,台
灣在供應鏈皆扮演重要地位,在AI盛世下,台灣可望成為最大受惠者。
野村投信e科技基金經理人謝文雄也正向看待AI類股近期股價修正,他分析主要在於短線
融資餘額暴增,市場籌碼面凌亂,反而造成股價波動。
謝文雄指出,修正一方面讓市場籌碼沉澱,二方面可讓市場重新檢視基本面,趁股價變得
比較便宜時,加碼那些真正有潛力的AI概念股。
長線來看,AI仍具長線趨勢,產能出現瓶頸也不是個議題,隨著2024至2025年各大企業資
本支出持續增加,供不應求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總體而言,AI族群仍是盤面主流,未來三至六個月,甚至一至兩年的看法,都是正向的,
預期半導體、AI相關設備需求及供應鏈,在中長期將維持強勁增長,只要股市回檔,都是
長線布局的契機。
心得/評論:
研調機構顧能預估今年全球半導體營收可能下滑
明年半導體營收有望回升16.8%,記憶體營收更預計增加66.3%
繼續加碼半導體、AI跟記憶體產業放到明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