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自己看到的例子~
A男:
上大學突然很抗拒念書,
成績超爛,還差點被二一,
浮浮沉沉一直找尋自己的定位,
目前當醫師一個月35~38,
雖然工時很長,但覺得工作很開心。
B男:
名校理工科系,
大學成績超好書卷獎,
一路唸到博士班撞牆休學,
本來說要去當精算師,
至今待業滿10年,
沒有任何正職經驗……
從這兩個例子可以發現,
即便已經到大學,
也無法完全預測其未來發展,
更何況姪子現在只有小學,
要論斷成就太早了。
各位應該也都聽過類似的例子:
大學是很後段的學校,
但唸書唸出了興趣,
碩班順利洗到台清交成,
而且是真的能力很強很受賞識,
後面就一路順風、展翅高飛。
之前有一個很紅的詞:
恆毅力(Grit)
其實和黃仁勳的論點有點類似,
人格特質才是決定其成就的關鍵。
所以我認為父母能做的,
可以分為「精神上」和「策略上」的引導:
精神上是盡量培養小孩對這個世界的熱情,
渴望用自己的能力對社會有所貢獻。
同時能在理想與現實間折衷,
接受失敗、面對失敗,甚至享受失敗。
更細節可以參考PERMA口訣(幸福五元素),
讓小孩知道快樂並非無所事事、為所欲為,
尋求意義(meaning)和成就感(Accomplishment),
才能讓自己真正快樂。
而在策略上,要強調行動力,
學習建立「小成本的嘗試模型」。
比如小孩說想當LOL電競選手,
那你可以找個暑假,
包一位高分段的玩家和他雙排,
看看小孩可以爬到哪裡,
然後參考高分段玩家的評價和回饋。
再細節的部分,
可以自行參考「SMART」原則。
是說B男雖然待業了10年,
其實也就是差一個念頭而已,
他隨時還是可以振翅高飛,
只是起步可能需要一點時間。
畢竟諸葛亮當初種田也種了10年,
姜子牙更是70歲才拿到聘書。
我相信比起拿多高的學位、賺多少錢,
我們真正希望的,應該還是小孩過得開心,
所以與其只替他規劃未來職業,
這種難以預料又表象的東西,
不如好好幫他培養快樂的能力。
(可以參考前面提到PER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