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有在板上發文詢問未來出路(#1WJYpXKU),後來也面試了幾個職缺。
秉持著取之於PTT用之於PTT的精神,簡單分享一下小弟的面試經驗請前輩指教,並留給後
人參考。
~本篇所提到的N皆為舊GG學士起薪~
自身背景
112ME學士,TOEIC 940,大學時期有過實習經驗。
畢業後在車廠服務三年多。工作內容不便透露太多,怕被認出來XD
基本上類似系統廠的機構工程師,只是小弟負責的系統,有不少零件是由供應商負責細部
設計,所以日常工作滿多時候是在和廠商檢討規格。另外也有累積一些鈑金件與彎管件的
設計經驗。不過,總的來說,技能樹主要都還是點在專屬於汽車業的範疇。
剛進公司時月薪N-3,一年多後升到N-1,三年來平均每年大概領到18個月。這次面試時都
是以這個薪資水準去往上談。(離職前幾個月剛好公司有一波升等與結構調薪,小弟非常
幸運有跟到,最後月薪升到N+4)
面試公司與職缺:奇鋐-熱傳/ 雙鴻-熱傳/ 仁寶-聲學/
外商車用零件廠-應用工程師
(除了外商算我主動應徵,其他都是104開啟履歷後,對方邀約面試)
由於是面試結束許久後才打成這篇文章,若有資訊錯誤之處,還請鞭小力點
1.奇鋐-熱傳
例行性地先做英文考試與性向測驗,再來是寫技術測驗。
技術測驗包含基本熱傳觀念以及三視圖辨識。除非大學真的混到不行,否則應該都可以順
利完成。
接著進入主管面談的階段。主管看起來滿資深的,應該50多歲。一開始主管先大概介紹工
作內容。這個職缺是要作資料中心伺服器的散熱,會應用到水冷散熱的技術。比較意外的
是,這個職缺對應的客戶居然是終端用戶,包含美國的F和G。主管也表明會找我來,是看
上我的英文能力,希望未來我能夠直接對應客戶,與他們檢討規格。後來我也大致和主管
說明我之前的工作經驗,以及大概累積的技能等等。
關於加班與出差,主管說他不太會要求屬下要留下來加班。如果有事情做不完,要留下來
作或帶回家作都可以。出差的部分,偶而會需要出差中國,另外因為有歐美的客戶,因此
可能也有機會出差歐洲或美國。
薪水部分,我開的期望月薪是N+10。主管說他很希望能夠給到這個價位,但這個薪水已經
接近單位內一些有經驗的碩士生,所以可能給不到。年薪的部分,主管說全年大概13~14個
月而已。原本以為薪水應該沒什麼機會談到目標值,結果主管看到我的多益分數後,居然
改變心意,說願意幫我談談看,希望能幫我爭取到與現職相當的年薪,並請我等他消息。
面試就這樣結束了。
結果:OFFER GET,N+12K(覺得這位主管真的滿猛的,居然幫我爭取到這樣,害我覺得最
後沒去有點對不起他…)
2.雙鴻-熱傳
一開始先作技術測驗。相較於奇鋐的題目著重基本觀念,雙鴻的題目就稍微複雜一些,計
算量也略多。(也不排除是太久沒接觸熱傳,所以很多問題解析的觀念都還給教授了…)大
約寫了一個小時之後,人資進到會議室看我還沒完成,問我需不需要多一點時間。考量剩
下幾題我也想不太出來,也不想讓主管等太久,我就直接交卷,並請人資通知主管過來。
首先過來的是部門主管,看起來40歲不到,相當年輕。一樣先介紹工作內容,單位業務主
要也是伺服器的散熱方案,客戶除了F和G,也包含M和電商A。另外比較特別的是,這個單
位同時也作車用ECU的散熱模組,目前客戶有幾家歐美一線車廠。原本以為主管打算找我
作車用散熱,不過他說新人會先從伺服器散熱作起,後續視狀況再讓我接車用。主管接著
拿起手上的散熱模組,向我簡單介紹整個結構,以及上面的鰭片與內部的熱管。雖然對散
熱模組不算熟悉,我還是提了幾個問題,主管也都很詳細地回答。後來我們也談了一下目
前伺服器市場的狀況,也聊到未來車用電子相關的發展。
關於加班狀況,主管說他比較注重work-life balance,而且不少同事都有家庭了,所以
他不太希望底下的人加班。考量專案需求,可能偶而會有加班到7, 8點的狀況。這部分我
算能接受,畢竟在車廠的後期也是常常在加班。出差的部分,也是產品量產前可能需要到
中國的工廠出差。因為泰國有新廠,所以未來可能也需要出差泰國。
薪資部分,我一樣是期望月薪N+10,不過主管評估我的學經歷後,他說最終比較有可能落
在N+5~N+7。年薪根據往年狀況,平均可以到18個月。另外公司好像也有開放員工優惠認
購股票。
原以為面試即將告一段落,結果主管跟我說,研發處長會來跟我談談。聽到這裡我就開始
緊張了,因為事前看板上前輩的分享,雙鴻的高階主管面試似乎不好招架。幾分鐘後,處
長來了,看起來也相當年輕。他先是向我簡介了公司的架構,也跟我提到公司近幾年的業
績持續成長,連同股票也漲很多。後來話鋒一轉,開始談起薪水的問題。因為期望月薪寫
N+10,所以他請我說服他為何我值得N+10。(聽起來是很常見的面試題)我先提到,之前在
車廠遇過幾個時程緊湊的案子,我都順利解決掉;他則回覆我,消費性電子產業的速度更
快,這理由不充分。我再提說,我在車廠累積相當完整,從初期設計到最終量產的開發經
驗;他則說,這是汽車業的經驗,無法用在散熱產業。接著又是幾波攻防,到後面其實滿
挫折的,真的招架不住。最後他說,他希望我明白,我的經歷想要求這樣的薪水,是很困
難的。不過這波攻防或許呼應他前面和我提到,他希望工程師培養後都能獨當一面去談案
子,可能是希望看我的推銷能力如何吧?另外比較奇怪的是,他一直想試探我為何想離開
原職。因為原東家有搭上電動車的話題,他覺得電動車在勢頭上,發展應該會很好。我只
好用”我想換個工作環境”來帶過。或許是想看我會不會偷罵前東家?
結果:無聲卡(面試結束後,人資還特地寄信請我補寄成績單。規定是畢業
三年內才需檢附成績單,所以我原本是沒附的。我依對方指示寄了成績單,然後就沒下文
了。)
3.仁寶-聲學
面試地點在內科。一開始先到路易莎對面的大樓報到,資料繳交後就開始寫技術測驗。人
資帶我到一間會議室,裡面已經有兩位面試者在低頭寫考卷了。起初覺得很奇怪,同時安
排這麼多人在同一張會議桌寫考卷,後來眼角餘光瞄到其他人的考卷,看來他們分別是面
試硬體和機構的。回到聲學的筆試題目,有大約5題選擇以及3題計算/簡答。由於小弟對
於聲學方面的認識很粗淺,所以寫起來滿吃力的。選擇題勉強運用以前聽過的觀念推敲出
答案,簡答題則分別問了麥克風和喇叭的原理,結果事後發現我都沒答對…筆試結束後,
人資請我到另外一棟大樓找主管面試(一種跑大地遊戲的感覺)。
來到面試的環節,面試官除了單位的小主管以外,還有另外兩位工程師。主管和兩位前輩
先介紹工作內容。聲學研發其實是支援性質的產品開發單位,只要開發的產品需要麥克風
或喇叭,聲學研發就會參與,包含筆電、手機,甚至智慧音箱之類的產品。原本以為聲學
也會處理一些NVH問題解析,例如伺服器噪音抑制等等,不過這項工作顯然是由其他單位
處理。聲學研發內部有區分機構/硬體/軟體的工作,依照我的學經歷,會分配到機構的工
作。工作內容有很多時候要和供應商檢討規格,依照需求去作麥克風或喇叭單體的選型。
(這點倒是與我在車廠的型態類似)另外主管與前輩們也提到,雖然早期很多設計工作都在
trial and error,但是近幾年他們也累積了不少設計與解析的手法,也添購了一些設備
,還建了半無響室。主管很有信心地說,仁寶聲學team的技術在系統廠應該是排名很前面
的。後面主管也問了我一些車廠工作的經歷。雖然我在車廠的工作和聲學關係很小,但以
前設計零件有跑過一些模態分析,也有建立一些振動學的觀念。我向主管和前輩表達了這
些事情,但不太確定他們有沒有買單…
薪資的部分,我開的期望月薪是N+12,主管和前輩都說這個價位應該沒問題。年薪部分,
主管表示全年平均大約共15.5個月。
面試結束後,原本後面要再跟大主管面試,但小主管說大主管當天請假,所以請我回去等
通知,後續可能會安排和大主管電話面試。
結果:無聲卡(事後回想,大主管請假會不會是幌子,其實是覺得我不適
任,所以直接把我打發走XD)
4.外商車用零件廠-應用工程師
會認識這家公司是因為在原公司有業務往來。因為台灣分公司的規模非常小,所以名字暫
且保密。只能透露這家歐洲零件廠在大型商用車的領域,特別是關鍵的動力底盤零組件,
處於領導地位;另外他們也有涉略小車零件,在小車領域也頗有名氣。不過台灣分公司主
要業務聚焦在商用車市場。
由於原本就和台灣分公司的總經理有認識,當他知道我對於新職缺有興趣時,他就先請我
過去談談,還順便請我吃飯。(後來才知道這其實就算第一關面試了)席間他大概向我說明
為何產生這個職位,以及該職位的主要任務。這個職位的產生與電動巴士的發展有關,台
灣算是發展相對較早,而目前東南亞也有幾家新創公司積極切入。過去都是由總經理親自
與台灣客戶洽談工程規格,再將結果與歐洲原廠討論。隨著客戶逐漸增加,工作量也與日
俱增,所以才選在台灣新開應用工程師的職缺。應用工程師的主要任務就是與電動巴士製
造商進行工程規格檢討,協助動力底盤的零件選型與系統匹配,扮演客戶與歐洲原廠之間
的技術窗口兼橋樑。至於東南亞與紐澳地區的客戶,雖然商務會由當地分公司同事負責,
但當地客戶有工程問題時,也要替分公司的同事作技術支援。(不過後來聽說紐澳打算當地
招募工程師…)當客戶開始進行車輛試作與調校時,也會需要到客戶端出差。除了國內出差
之外,假如邊境管制放寬後,也會需要到海外客戶所在地出差。簡言之,這個職位彷彿歐
洲應用工程師在東南亞的分身一般。對於商用車經驗不算豐富的我來說,上述的工作內容
雖然有趣,但也著實充滿挑戰。總經理也跟我說,初期他會帶我去拜訪客戶洽談工程規格
,不要求我馬上能夠單打獨鬥,但希望我能盡快上手。他同時也提到,假如確認錄取,後
續會安排我到歐洲原廠接受短期訓練(老實說這很吸引人),確保我對產品有足夠的認識。
第一關面試結束後,總經理希望我盡快寄CV給他,因為歐洲同需要先過目,再決定是否進
一步面談。CV寄出後大約一週,迎來了第二關面試,與歐洲主管視訊。對方是位滿年輕的
荷蘭人,根據台灣主管的說法,他會是我未來的另一位主管。(外商似乎滿常出現同時有
兩個平行上級的狀況?)整場面試的內容都聚焦在我過去的工作經驗。荷蘭主管想瞭解我對
於車輛乃至於電動車的熟悉程度。過去我對商用車沒有太深入的耕耘,但好加在有參與過
幾個電動車的案子,可以拿來作文章。另外也多虧以前鑽研的系統有包含一些電系零件,
算是有加到分數。後來他又問我,為何對於這個職缺有興趣。我的回答是,除了想要接觸
更多電動車的關鍵技術,也希望加入跨國的工作環境,與不同國家的人員通力合作。雖然
是有點官腔的回答,但某種程度也反應出我的想法。與荷蘭主管的面試大約持續了一個鐘
頭,整個過程聊得還滿開心的,非常順利結束了第二關。
之後總經理說,還會有第三關,要再和歐洲其他主管面試。約莫兩周後,又一次的視訊面
試,這次是與荷蘭主管的比利時老闆面試。其實這關和比利時主管的面試,壓力其次,反
倒是比利時主管的口音有點重,讓我聽得有些吃力。所幸整個面試過程還稱順利,對談內
容其實和荷蘭主管那次差不多。後來另一位德國工程師加入會議,對方是原廠的技術窗口
。本來擔心德國工程師會問比較深入的技術問題,結果他只詢問我對於車用CAN的認識程
度。雖然我並非電控專長,但之前在車廠的工作也會透過CAN訊號的量測結果作
troubleshooting。後來德國工程師說,這樣的經驗足矣,代表我有基本認識,他可以不
用從頭開始教。
結束後,總經理請我到隔壁稍等,他要和與會者作最終討論。靜待約10分鐘後,總經理過
來跟我說,歐洲那邊都同意了,也就是我已經完全過關。他請我到他辦公室,談最後的重
點,薪水。
總經理先向我說明整年的薪資結構。公司沒有三節獎金,額外的只有年終獎金。依照往年
狀況,全年可以領大約15~16個月。即便個人考績很差,也有14個月。其實在第二關面試
前已經有表達我的期望年薪,於是後來就用14個月年薪的基礎來談。我的期望月薪換算下
來是N+26,但總經理覺得太高,於是砍到N+18,問我能否接受。老實說,相關類型的工作
在網路上的資訊非常少,起初我也不太知道該怎麼談薪水,因此期望薪資算是故意先開高
讓對方砍。而N+18已經比我去系統廠能拿到的薪水高出不少,因此我也就答應了。薪水談
完後,總經理向我恭喜,也口頭確認offer,也說會再寄信做正式通知。
結果:OFFER GET,N+18K(不得不說非常有效率,當天晚上就寄正式offer
mail給我了)
心得:
1.英文真的很重要
雖然已經老生常談,但這次面試下來還是深刻體會到英文的重要性。除了外商的英文是必
須外,兩家散熱廠的主管也坦白地說,會找我去面試很大一部份原因是職缺需要相當的英
文能力,能夠與外國客戶對談。雖然小弟的多益分數不低,但自認英文能力只算堪用,因
此近兩年多來,每個月我會跟幾個英文能力相仿的朋友訓練口說。這段時間下來算是有進
步一些。基本上多益分數是個門檻,但在實戰上的口說以及書信寫作更重要,這些反而是
多益無法看出的能力,也需要花時間養成。
2.汽車業的經歷似乎很難轉換到電子製造業
滿多從公司畢業的學長姐後來轉職到電子五哥等系統廠,所以本來以為電子製造業應該會
承認汽車業的經歷。不過實際求職時,發現自己的技能樹似乎和散熱廠或系統廠的需求不
太一樣。也許是我在汽車業待得不夠久,所以還沒點到相關的技能樹,…還是原本就是這
樣?不知道有沒有類似轉職經驗的大大可以開釋一下XD
3.自我推銷與包裝的重要性
這應該是和雙鴻的處長面談完最重要的體認。老實說這次面試完這幾家公司,確實發現到
自己的經歷少了一點包裝。當然,要有材料才能包裝,所以首先可能要評估自己有哪些技
能樹是該職缺所需,再來思考怎麼在自介或是問答過程中把這些亮點表達出來。我想,這
可能也是我下次求職前需要加強的能力
4.機構很缺人?
這點比較像是我的疑問XD科技板上的感覺,好像系統廠或模組廠的機構都滿常缺人的,但
我都沒收到邀約。是最近不缺人,還是純粹小弟不夠強?
不知不覺打了這麼多。以上是小弟的面試與心得分享~希望對機械背景的版友們有一點幫
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