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對於煞車油的使用歷程大概是
Sym原廠煞車油 → Yamaha原廠煞車油 → ATE TYP200 → RBF 700
分享一下使用心得
https://i.imgur.com/72IBTKM.jpg
----------------------
官網介紹
https://i.imgur.com/MyCLjAd.jpg
我個人英文能力普普通通
幫各位拿去餵狗
「RBF 700是一款好棒棒的產品」
「足以應付碳纖維與陶瓷制動裝置所產生的極端高溫」
「好棒好棒好棒棒」
「與DOT4相容」
是說 我這邊真的有點想吐槽一下Motul
你們家越高階的產品 越不愛送認證ㄟ
RBF 700 通過認證:FMVSS 116 DOT 4
RBF 660 通過認證:FMVSS 116 DOT 4、SAE J1703 / J1704
RBF 600 通過認證:FMVSS 116 DOT 4、ISO 4925 (5.1, 4 & 3)、SAE J1703
順便吐槽一下
你們自家的機油300V 300V2
連個JASO認證都不願意去驗是怎樣= =
這
拿個認證會要你命嗎...
然後是波蘭文的圖表
https://i.imgur.com/FyTiScF.jpg
我個人的波蘭文能力也是普普通通
幫各位拿去餵狗
第一行是
100%全合成聚乙二醇
DOT3現在已經完全買不到了 想買都沒得買 完全被淘汰
DOT4 DOT5.1 都是聚乙二醇類
DOT5 是矽酮液
所以
DOT4 DOT5.1 與 DOT5 兩者不能混用
DOT5.1 理論上比起 DOT4
有更高的乾濕沸點表現
但有較高的橡膠腐蝕性與吸水性 因此 DOT5.1 不適合一般道路使用
但可與DOT4共用
https://i.imgur.com/NJwDohb.jpg
第二行與第三行 分別是乾沸點與濕沸點
基本上開封那瞬間 就失去乾沸點的耐受溫度了
但也不至於直接變成濕沸點的耐受溫度
就是從336度開始一點一點往下降 隨著含水量降到205度這樣
濕沸點的數值 大約是廠商他們量測煞車油含水量在3%~4%左右時的數值
大約是一般的煞車油 放個2年左右的含水量
我覺得很猛的是RBF DOT4全系列 都有高於DOT5.1標準的優異表現
這也是我當初購買的最大誘因
第四行與第五行 分別是-40度與100度時的運動黏度
運動黏度或多或少會影響手感
一些ESP煞車等等的會額外要求使用更低的低溫黏度煞車油
通常都會要求到800cSt 之類
所以ESP電子煞車之類的 不能使用一般煞車油
第六行是更換週期
比較特別的是
RBF700的更換週期是 0.5~1年
RBF 660 600更換週期是 賽道日/一季(3個月)
DOT5.1更換週期是1~2年
這RBF660 600的更換周期.....= =
賽道用的煞車油更換週期比起一般煞車油短太多了吧
如果是強調不太會吸水的ATE TYPE200
官方的建議更換週期是 3年 ㄏ
第七行是 是否與DOT3 DOT4可共用
4444444444
https://i.imgur.com/NJwDohb.jpg
----------------------
實際使用
使用設備:
D2 CNC鍛造對四卡鉗(活塞大小32/32)
EBC HH對四金屬來另
加路達金屬油管
FAR赤鬼浮動碟
原廠總泵
原廠拉桿
以ATE TYP200 與RBF 700 做比較
因為小弟實在是木手 對於不同種類的煞車油
真的是完全感受不出差異
所以請出挖a女友來測試
女友是一個完全不懂機車 車感卻極其敏銳的人
像是胎壓29psi→33psi
女友騎車時馬上就會發現
「你有幫我的車打氣吼?」
有時候一些道路 遠遠的民宅可能有裝設大片隔音板之類的
引擎噪音從很遠的地方反射回來
「車子的引擎聲是不是怪怪的?」
傳動可能稍微清潔一下 前後組拿起來用煞清噴過
「車子催油門的感覺變扎實了?」
下班回家身上留有距離超過我辦公桌10公尺以上的女同事香水味
「你去哪裡鬼混了!」
「沒有沒有!」
真的很神奇
所以這次實驗就是
我選定一天 偷偷的把煞車油 從ATE TYP200 換成 RBF 700
然後讓我女友騎我的車 看看她會不會發現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
發動後
經過第一個紅綠燈按煞車
「疑?怎麼煞車有比較古溜的感覺?」
喔喔喔喔喔喔喔
出現了!
錢 沒 有 白 花!
「喔對阿我有換煞車油 新煞車油好按嗎?」
「喔....有拉...有比較好按拉 阿這可以幹嘛?」
「喔...沒有 就時間到了就要換煞車油 差不多一年一次。」
「啊我的車也要換嗎?」
「你的車還是新車 還不用換拉」
「喔。」
------------------------------------
說實在的
一般正常的DOT4煞車油
即使是濕沸點 大約至少也能承受150度左右的高溫
一般速克達的車重在平面道路上 來令溫度可能連破百都非常困難
跑山激烈點 來令了不起也才150度~200度
隔了活塞 經過一個卡鉗的散熱 要讓來令的熱 傳導到煞車油上 還要讓煞車油沸騰
可能來令都要200度以上 甚至更高溫才能辦到
因此我個人認為
一般道路騎乘 其實煞車油的抗吸水性 比起乾濕沸點 或許更是考量
然後我發現外露式的煞車油杯(旋蓋式)
比起藏在油杯橡膠包皮蓋住的(螺絲鎖付)
還要容易吸水非常多
像我RBF 700 在使用了快一年後換下
拿檢測筆去搓換下的油 其實都還是在0%~1%含水量那邊
但那種外露式油杯 裡面不知道裝什麼牌的煞車油
朋友說他一年前剛換 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差不多2%了
密封程度或許有很大的差別
旋蓋式的沒有一層包皮保護
直接像是瓶蓋轉開 即使內層有橡膠圈 隔絕能力可能還是遠遠不足傳統油杯
但方便換油倒是真的
------------------------------------------
至於你問我
還會不會使用RBF 700這款煞車油
我的回答是 「會」
畢竟
女友的一句話
「有拉..有比較好按拉」
就這一句話 便足以成為繼續購買的理由
想當初
也是一句 「我負責」
我們 就在一起了整整三年......
「靠杯喔!你沒有戴!」
「我負責!」
「說了我負責。」
以上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