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方到底是對你沒興趣?還是鬱症發作因此沒力氣理你?
已有不少板友分析討論,本篇直接就標題回文。
本文整理為部落格文章:
我目前是執業工作中的心理師,
在2020.9至2021.11有鬱症患者的身份。
(原本寫2021.10,經查健保記錄。是10月停藥,11月最後一次回診。)
依自己患病經驗和專業訓練的知識,與鬱症患者的相處歸結為三點:
、
彈性、
沒關係。
不過這三點並非只針對鬱症患者,在平日的生活相處、與人互動,
我想也都能派上用場。
診斷準則就不提了,現行的DSM-5條列式準則網路上一抓一大把。
準則是症狀、是結果,
它反映不出一個人何以受苦,以及不知何時終結的茫然。
有看過《獵人》的應該記得,獵人試驗第一關那沒有終點的走。
我一直覺得那是最恐怖的一關,因為未知。
人類通常比自己所想的更渴求環境中的資訊,
時間、空間、氣溫、濕度、那個迎面而來的人有沒有可能造成威脅……
大腦需要情報,因為它要準備相應的生存策略、要分配體力,
每時每刻,你的大腦、你的身體,分秒不止地勤奮運作中。
「五分之二的人通常在發病後的3個月之內開始恢復,五分之四的人則是在1年內。」不過這三點並非只針對鬱症患者,在平日的生活相處、與人互動,
我想也都能派上用場。
診斷準則就不提了,現行的DSM-5條列式準則網路上一抓一大把。
準則是症狀、是結果,
它反映不出一個人何以受苦,以及不知何時終結的茫然。
有看過《獵人》的應該記得,獵人試驗第一關那沒有終點的走。
我一直覺得那是最恐怖的一關,因為未知。
人類通常比自己所想的更渴求環境中的資訊,
時間、空間、氣溫、濕度、那個迎面而來的人有沒有可能造成威脅……
大腦需要情報,因為它要準備相應的生存策略、要分配體力,
每時每刻,你的大腦、你的身體,分秒不止地勤奮運作中。
(APA,2018,頁165)
、
彈性、
沒關係。
關心我想很多人說過了,可是很多關心最後怎麼變成
壓力?
因為鬱症者感到被「期待」回答某些「正確答案」。「你有沒有好一點?」
「嗯……有。」(事實上他失眠一整個晚上)
為什麼明明不好卻還是回答有?
若說「沒有」,關心的人承受得住嗎?知道要繼續說什麼嗎?
……好累,還是說有好了、至少可以結束話題。
「你有沒有好一點?」
「沒有,我昨天失眠整夜沒睡,而且吃藥的副作用好噁心我好想吐。」
「……」尷尬,靠北要回什麼?(當機中)
兩句話把天聊死。
這不是一般的社交模式,一般的社交問候快速、簡單。
匆匆問候,匆匆離去,聽到「好」、「還可以」,
check list打個勾,然後再轉身問下個人「嗨,最近好嗎?」。
並沒有預期真的花上半小時、1小時聽對方要不要換工作的猶豫;
產後育兒的孤獨、擔心孩子是不是發展遲緩;
父母最近頻繁進出醫院,他們的身體真的在衰敗……
因為這很花時間、超出想像,讓你資訊超載。
而且,令人
。
這個不舒服來自人類想「解決」問題的本能,
一旦發現解決不了,挫折、焦慮、失去掌控感……
有些人自我攻擊感到無力無助無望,
有些人向外攻擊開始責難、說對方不知足。
可是從頭到尾,「解決問題」,是你的期望、還是他的請求?這個不舒服來自人類想「解決」問題的本能,
一旦發現解決不了,挫折、焦慮、失去掌控感……
有些人自我攻擊感到無力無助無望,
有些人向外攻擊開始責難、說對方不知足。
你的「溝通」,是希望瞭解對方,還是期待對方能回你訊息、道歉自己做錯事了?
我們能不能有一種
,開放自己一點點、慢一點點,
安住自己,也讓對方有機會說說他:「發生了什麼事?」
在當鬱症患者這件事上,他比你有經驗,你想聽嗎?
聽是一種選擇,不聽也是。
繼續留下是選擇,轉身離開也是。
鬱症者87%比你更清楚「症狀會讓關係終結」。
怎麼會?
胃痛時心臟也停止跳動?腳斷的人就不會算數學?我才黑人問號咧。
有的個案會四肢無力,安住自己,也讓對方有機會說說他:「發生了什麼事?」
在當鬱症患者這件事上,他比你有經驗,你想聽嗎?
聽是一種選擇,不聽也是。
繼續留下是選擇,轉身離開也是。
鬱症者87%比你更清楚「症狀會讓關係終結」。
怎麼會?
胃痛時心臟也停止跳動?腳斷的人就不會算數學?我才黑人問號咧。
思考和行動變慢(psychomotor retardation,心理動作性遲緩),
另一些個案則坐立難安,
他們會踱步、煩躁不安或緊握雙手(psychomotor agitation,心理動作性激躁)。
(Kring等人,2017,頁181)
「發生了什麼事?」
傾聽,忍住想去評論、建議、解釋的衝動,就只是聽。
想問對方要不要出去走走?
開車環島是走、騎車10公里去看海是走,
如果對方不想走只想在床上癱著,
你能不能接受邀請被回絕的挫折,而不對他、對自己失望?
還能說出「喔,沒關係啊」。
鬱症者容易失去彈性,
設立了目標、對一般人而言可能也是太苛刻的目標,做不到再對自己失望。
有人是先射箭再畫靶,但鬱症時,我讓自己永遠射不中靶。
、
彈性、
沒關係。
關心是你主動的問候,
彈性指相處的過程,有沒有更多可能性與選擇。
沒關係,是承受力。這幾年covid-19,
每個人多少都經驗過自己或家人確診的一連串請假、採買糧食、藥品等行動。
面對鬱症或其他生理心理的病痛也是一樣。
盤點資源、心理建設、
生活,
休學、留職停薪需要生活費?應付得來嗎?
有明確的準備,知道自己能做到哪,這份沒關係才會落地。休學、留職停薪需要生活費?應付得來嗎?
想
他,你的體力可以聊半小時?1個小時?
你是人、也會累,發現累了就告訴對方,你的心力耗竭交換不了他立即痊癒。
我們都知道生理要休息,沒有人重訓是重量一直疊上去而不喊停,
但心理與精神,總是想偷用球數、「再一下不會怎麼樣」。
明確告知時間與限制,
可以讓彼此的大腦免去不斷掃描「到底什麼時候該提出結束?」的認知消耗。
家人與伴侶間的生活方式調整是一種
彈性你是人、也會累,發現累了就告訴對方,你的心力耗竭交換不了他立即痊癒。
我們都知道生理要休息,沒有人重訓是重量一直疊上去而不喊停,
但心理與精神,總是想偷用球數、「再一下不會怎麼樣」。
明確告知時間與限制,
可以讓彼此的大腦免去不斷掃描「到底什麼時候該提出結束?」的認知消耗。
家人與伴侶間的生活方式調整是一種
,
不是所有鬱症者都完全失去功能、住進病房。
大部份的患者照樣上學、工作,我在鬱症時一樣寫論文、讀書、寫作,
只是速度變得比較慢,要重新規畫進度,也要重新分配時間心力。
「盡可能維持生活」能患者與家人都維持住「還是自己」的安心與功能,
也嘗試逐漸發展如何與其共存的一種生活方式。
開放一點點,慢一點點。
沒關係的。
「五分之二的人通常在發病後的3個月之內開始恢復,五分之四的人則是在1年內。」不是所有鬱症者都完全失去功能、住進病房。
大部份的患者照樣上學、工作,我在鬱症時一樣寫論文、讀書、寫作,
只是速度變得比較慢,要重新規畫進度,也要重新分配時間心力。
「盡可能維持生活」能患者與家人都維持住「還是自己」的安心與功能,
也嘗試逐漸發展如何與其共存的一種生活方式。
開放一點點,慢一點點。
沒關係的。
鬱症會復原,復原的你或他可能有一點點不一樣。
我們每一刻的自己,都和上一刻的自己有一點點不一樣,
新的自己,也是自己。
、
彈性、
沒關係。
Referenc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8)。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5), Fifth Edition)
。徐翊健等譯。新北市:合記。(原著出版於2013)
Kring, A. M., Johnson, S. L., Davison G. C., Neale J. M.(2017)。變態心理學三版
(Abnormal Psychology, 13th Edition)。張本聖等譯。台北市:雙葉書廊。(原著出
版於2016)。
--
傾聽存在。傾聽你的存在,在現在、過去,與未來。Referenc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8)。DSM-5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5), Fifth Edition)
。徐翊健等譯。新北市:合記。(原著出版於2013)
Kring, A. M., Johnson, S. L., Davison G. C., Neale J. M.(2017)。變態心理學三版
(Abnormal Psychology, 13th Edition)。張本聖等譯。台北市:雙葉書廊。(原著出
版於20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