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汽車製造業為何信心低迷?
https://reurl.cc/OrrY5r
在德國汽車製造業陷入了景氣低迷之際,福斯公司宣佈緊縮開支,不排除關閉德國境內工
廠。分析師指出,福斯在中國市場風光不再,影響整個集團的前途,而其中電動車是關鍵
。
數據顯示,德國汽車製造業的商業氣氛在8月明顯慘澹。慕尼黑Ifo經濟研究所公佈的一項
企業問卷顯示,在7月之後,體現產業景氣的指數在8月繼續大幅下滑。
Ifo研究所的汽車業專家維爾福勒(Anita W闤fl)對路透社表示,德國汽車業的信心正在
「直線下跌」。原因是企業對未來6個月的訂單情勢極為悲觀。商業預期指數跌至-40.5
點,7月時為-29.5點。「德國汽車企業缺少新訂單,尤其是來自國外的訂單。」
出口預期參數已連續3個月明顯下降,達到了長時間以來的低谷。對用工崗位的預期也隨
之下滑。
此前,業界領導福斯汽車宣佈的緊縮裁員計畫引起震動。大眾表示,不得不進一步節約開
支,不排除關閉工廠的可能性。這個表態掀起了軒然大波,因為過去30年大眾一直恪守不
在德國大面積裁員的承諾,這一保障距離2029年到期還有5年。
這項宣佈對大眾僱員和工會無異於當頭一棒。沃爾夫斯堡(福斯總部)所在的下薩克森州
金屬行業工會(IG-Metall)的門特魯普(Jan Mentrup)對德國之聲表示,「我們只能告
誡為盈利不擇手段的大眾高層,不要觸碰勞資協定與就業保障。」
長期關注汽車產業的德國記者菲利克斯李(Felix Lee)對德國之聲指出,福斯的困境與
其在中國市場業績不佳直接相關。他說:「中國是福斯最大的單一市場,每兩輛福斯汽車
就有一輛是在中國銷售的。而大眾目前在中國的市場份額迅速縮水。2022年前大眾還是領
頭羊,現在已經被比亞迪遠遠遠超過。
他認為福斯的問題是在電動車領域明顯落後,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只有2%-3%。同時燃油
車在中國的銷售量也在走下坡。「大眾看到,要想在與中國同行的競爭中不敗下陣來,就
必須大力投資研發電動車,福斯在德國要緊縮開支,也是為了能在中國加大投資。」
跟中國市場轉型
其他專家指出,減少生產線和工人數量是汽車業發展的趨勢。Ifo研究院工業經濟與新技
術研究中心的主任Oliver Falck對路透社表示,向電動車轉型意味著不再需要那麼多工廠
,因為電動車結構更簡單。德國車企迄今沒有放棄雙重策略,一邊生產燃油車,一邊推出
更多電動車,「但現在尤其電動車銷售疲軟,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市場」。
法爾克說,向電動車的轉型是艱難的,德國汽車行業還要度過一段很長的「飢渴期」才能
迎來轉機。但他對未來仍抱持樂觀態度,儘管德國車企「不會再保有從前那麼高的市場份
額」。另外他也認為,德國消費者不會蜂擁購買中國電動車。
Ifo研究所的汽車行業專家維爾福勒(Anita W闤fl)在發布了有關德國汽車業「直線下跌
」的判斷後,也在第二天作了補充解釋。她對媒體表示,這不是(德國)汽車業第一次遇
到危機,也不會是最後一次。以往汽車業展現了強大的適應能力和韌性--例如在應對供
應鏈斷裂的問題上,以及創新能力。此外她指出,目前汽車業的困境也與全球範圍的景氣
變化有關,以出口為導向的德國汽車業受到衝擊尤其大。
「拼速度不是德國人的強項」
菲力克斯李認為,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仍將是全球最大、最重要的汽車市場,如果無法
在中國成功,在全球市場也無法躋身前列。因此德國車企和政治決策者必須痛下決心推進
向電動車的轉型,不應再顧戀燃油車,「因為中國已經轉向了電動車」。
他補充說,像福斯這樣的德國車企,當然有雄厚的技術和人才基礎。但是在中國,研發的
進展速度非常之快,尤其是在電池和軟件開發兩個關鍵領域已經遙遙領先。「拼速度絕對
不是德國工程師的強項。」
法爾克還指出,「德國乃至歐洲都已是老齡化社會,未來的銷售市場在世界其它地方」。
在德國生產所有產品早已成為歷史。自2018年以來德國車企在中國生產的汽車數量就已超
過德國。
但他並不擔心這一行業會出現大規模失業,因為汽車生產廠工人的年齡高於德國僱員的平
均年齡,一部分人可以提早退休或補償金免於失業。 「未來幾年我們將遇到的不是勞動
力過剩,而是勞動力短缺的問題。」
(本文由「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
這篇看下來
我怎麼覺得簡直像是整個德國吃汽車產業這個大鍋飯,然後吃到沒有競爭力了,根本是另
類荷蘭病
德國會不會爛到太誇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