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102.7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offee/M.1742462152.A.32F.html brighthao0681樓恭喜入手美機! 03/21 09:02
nra11182樓美! 請教一下是直接在官網下單,然後台灣現貨送到嗎? 03/21 10:55
對 他們確認訂單後馬上寄
一週內收到
以後保修也都在台灣處理
這是我棄選Craig Lyn HG-1 Prime的主要理由
不然HG-1 Prime是USD 1000 (不含運費)
產地/出貨地好像是中國
未知會否從美西寄送
但應該都是比HG-2久
maring0313樓第二代有針對中軸改善 之前用過key markI markII是 03/21 12:42
→ maring0314樓也沒遇到怎樣中軸晃動的問題,特別markII看起來又 03/21 12:42
→ maring0315樓更壯多了 03/21 12:42
wlaga12346樓讚喔,聽起來key 2 又更香了 03/21 13:09
selfvalue7樓強! 03/21 17:00
masala8樓美機無誤,有被燒到 03/21 22:04
謝以上推
之前觀望時做的功課也留一點紀錄好了
HG-2一般認為賣太貴
同價位優秀的電磨很多
花到這個錢還手磨算自虐
Hoffmann認為HG-2只適合特定品味人使用
愛的會中 不愛的就完全不考慮
不是會令人猶預的產品
但有趣的是 他也提到HG-2上了馬達變Key2很令人期待
後來Key2排單排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可見市場對同設計的大錐刀是肯定的
只是大部份人不能接受自己動手來
所以網上找評測分享時
HG-2很難找 Key2比較多
我覺得可以參考
其中大鬍子的評論聽說讓很多人退單轉賣
主要負評點就前篇Alan大提的中軸偏心問題
Key2在大鬍子手上刻度和流速對不起來 這算致命
他說反應給Weber但沒用 氣到就半價賣掉了
最近有德國人的Key2評論也偏不推
說粒徑分析看到極細粉量少
峰值右偏很特別
他們認為和雜味和萃取率稍差一些有關
有網友懷疑是刀盤平行度跑了
但他們是說已確認ok才測
Hoffmann評價就中性(英國人話中有話要仔細聽)
說是細節完美和吃設計感的機器
風味講的很少就……
有趣的是 他們都會拿Niche做比較
Weber自己也會
感覺Niche真是一代標竿
最後說一點個人的部份
我一直用手磨
手沖是C40 & 1z Zpro + V60
濃縮是Kinu & 1z Jmax + Flair 58
喝久了這個組合還算安心
不過總是和人家店裡的差一截
有次喝到濃縮風味炸開 回家弄不出來很挫折
熟的老闆說不然你換磨豆機刀盤大一點的
想想也是 但又不想買插電的
C60本來是個選項 但看人家說和C40比沒差很多 就算了
看來看去似乎就只有HG-2(加上懶不想DIY修修補補)
83mm好像也頂了 所以…
最上面說的風味
是和手邊的這些小手磨比 相對的概念
剛開始喝到差異很振奮
不過喝多後就習慣了
然後向下看覺得C40, Kinu真的不差
接粉用的杯Magic Tumbler我也看了一陣子
和Blind Shaker是同樣的東西
只是加了磁石用來吸住HG-2 & Key2
算是Weber發明的
加蓋搖可以消除粉結塊
捏中錘提起後落粉
粉的狀態滿好的
這是他們早期的佈份對策
影片都是落粉後就填壓上把
小胖曾發文說落粉後不做WDT 比有WDT的萃取更高
(後來有人說他實驗沒控制好)
不過後來他們出了行星佈粉器Moonraker後
就都還會過一次WDT
我覺得這個杯滿實用的
這邊註記一下
和電磨的流程相比
HG-2出粉後到佈份到濾杯的過程中是會掉粉的
粉不多但要掃 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是個issue
我想HG-2和Key2都內建小毛刷
真的貼心(英國人貌)
alan59652429樓粒徑那張圖Matt Perger的Robur測試差不多 03/22 12:52
→ alan596524210樓 03/22 12:54 → alan596524211樓4/28/matt-perger-the-ek43-part-two/ 03/22 12:55
→ alan596524212樓但義式刻度下極細粉是比大多數市面上的磨豆機更少的 03/22 12:57
→ alan596524213樓可以看出200以下所佔比是最少的,剛好濾杯孔洞又是 03/22 13:00
→ alan596524214樓0.2~0.3mm,所以落入杯中的細粉也更少,但這也是萃取 03/22 13:01
→ alan596524215樓率偏低的主因,細粉也是風味和萃取率的來源,整體顆 03/22 13:05
→ alan596524216樓粒偏粗,測試結果會有苦味、雜味明顯的原因個人認為 03/22 13:14
→ alan596524217樓原因就是萃取率偏低,風味的飽滿度沒有出來,無法蓋 03/22 13:16
→ alan596524218樓過負面味道。個人心得有次天氣較冷,機子沖煮頭沒預 03/22 13:18
→ alan596524219樓熱足夠,第一杯出來CREMA顏色就偏白,一看就知道不 03/22 13:19
→ alan596524220樓對勁,不是之前的渚紅色,果然一喝下去就覺得怎麼和 03/22 13:20
→ alan596524221樓前幾天的不一樣,一入口苦味、木質味很明顯,飽滿度 03/22 13:21
→ alan596524222樓甜感沒有出來,個人認為適合用更高溫、高壓萃取 03/22 13:24
→ alan596524223樓萃取率到達出品就是乾淨度佳(極細粉少)、柔和 03/22 13:29
→ alan596524224樓極細粉多的情況是在"手沖"刻度下,因為本身粒徑廣 03/22 13:32
→ alan596524225樓所以要和平刀同樣顆粒大小時,細粉就會更多,可以參 03/22 13:34
→ alan596524226樓考這幾張圖,雖然不是MAZZER這把刀 03/22 13:35
→ alan596524227樓
03/22 13:36 → alan596524228樓
03/22 13:37 → alan596524229樓
03/22 13:37 → alan596524230樓然後大錐刀為何義式粗顆粒多、極細粉少,流速會和平 03/22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