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聽】應該算是T+A HA200 我以為我是來試聽的,突然變成來考試
---------------------------------------
我第一次在外面聽到T1 3rd不輸我家的系統,
但是我比較喜歡現在我UD701n+整套系統調出來的。
END
---------------------------------------
https://i.imgur.com/DhnGAbJ.png
---------------------------------------
https://i.imgur.com/69lmXLJ.png
我很想要心得就這樣,
因為這次聽遇到很多狀況,
這個狀況加上某些原因真的很難寫。
但真的只寫這樣,之後一定被噴歪,
算了,硬著頭皮寫下去。
---------------------------------------
開局就遇到
難寫原因1:
本來多帶了快20首新歌,然後放到隨身硬碟,
之前去都這樣聽的,
因為一些原因,上次有對硬碟做過一次格式化,
然後試聽室的訊源就讀不到了,原因不明,
應該是格式化系統選NTFS的關係,有要格式化的話注意一下,
但外面的EM7是能正常讀到的,怪怪。
所以只好請店裡協助把硬碟的一些歌,放進店裡的SD卡,
店裡的電腦也能正常讀硬碟,
怕耽擱店長太多時間,最後就忍痛只挑了兩張專輯。
好了,現在我只能用2張專輯來評斷這台一體機,
第一張是偶像大師 - 聲優撕裂者(椎名豪)合輯,自己整理的;
第二張是最後流亡 - 銀翼的飛夢 OST1 - 2018 HiRes再版
還好我在家裡聽過的次數大概是這樣,
https://i.imgur.com/cv4gObX.png
https://i.imgur.com/mfOkb4K.png
只拿這兩首熟的,只是要試不同可以,不過要試全面有困難,
但第二張風格非常多樣,算是補齊這個缺點,應該還算能試。
https://youtu.be/biN3lkhO8LM
https://youtu.be/FSaJTbtVJk8
什麼女毒,我就是要來聽新人聲優受虐 (O
---------------------------------------
風格來說,
我認為HA200的低頻呈現是明顯比UD701N還要優秀的,
T1 3rd這種沒事就低頻糊爛的耳機,
要控低頻常見是兩種方式,
第一是
保持量感但死命控,
但聲音可能會相對變的很緊繃,US5 pro就是這類型;
第二是
犧牲一點量感,
盡量在犧牲最少量感的前提下控制住,
通常聲音會變的寬鬆(不糊)且凝聚(形體感好),
UD701n就是這類型。
但HA200走第三種,
量感再增加,同時也讓低頻變的凝聚,
然後又不控到它聽起來緊繃,
這方式用在T1 3rd,對擴來說是非常嚴苛的挑戰,
不過它成功了,
是擴強還是解碼強我想一體機應該也不太需要管,實在相當佩服。
整體大概就是低頻量感稍多,但中頻高頻正常,
只是T1 3rd本身的低頻量就已經是貼近我能接受的上限,
我的系統也有往減低頻的方向靠,
就算只有再高一點我都有點不太能適應,
量感講完,其實質感優勢我反而覺得不怎麼明顯,
其實就是樂器形體感更好、鋼琴聲音飽滿、弦樂動態豐富,
整體偏向柔美纖細的類型,
但已經聽過很多個設備是這風格了,大家都做很好,
這也就是 難寫原因2 ,
不過他連T1 3rd都扛得下來,
大烏、雅哈哈、還有不知名平板這些風格迥異的全都通吃,
攻頂的話要買這種應該是很穩,
當然如果真的有要買還是建議稍微試看看,老闆蠻願意讓客人試的,
但是單純要比較各HiEnd素質實在不太容易,我耳朵跟不上器材了QQ
有跟老闆討論這件事,
我提升系統到現在,其實常常聽這些器材都是一種好歸好,
但越來越難比較的狀況,所以老闆就走出門放過我了,YA,
然後兩分鐘後再走回來,
老闆:
你說高階設備差距越來越難比較了,
不然今天我們來把墊材拿下來看看,
好好鍛練一下,你要當金耳朵欸,不能停在這裡,隨堂考準備!
我:
?????
---------------------------------------
難寫原因3:
考試時間,
請問我把這個東西(我不知道名字)拿下來,
差距在哪邊?
https://i.imgur.com/NAVJXcn.png
呃…完蛋,我每次聽墊材都覺得沒差,
但這顆就…欸…
確實拿掉之後背景有覺得變亂、樂器形體的密度也變比較低…嗎?
我最多就聽出這樣。
老闆:
好啦好啦,算你過。
---------------------------------------
不過我內心是蠻抗拒墊材的,
會覺得換墊材不如換設備或耳機這樣,
某種程度上跟線材類似,
我除了耳機線以外,基本不會在一條線材上花超過2500。
但這種HiEnd設備,我反而覺得是可以多少換一下,
因為就到頂了,真要本體升級,
代價是大到真的可以考慮墊一墊就好。
而比起墊材本身,
我反而在想如果墊材減共振對這種設備若真有不小影響的話,
以前大戰過的SSD跟HDD播放差異,
是不是其實影響會比想像中的還大一些,
然後當時我印象是認定玄學而否定的人占優勢。
---------------------------------------
難..難寫原因4:
https://i.imgur.com/s6ucj0I.png
老闆:
那聽完墊材了,順便幫我推廣一下箭頭指的這隻,
這隻我也很想要收回饋,
討論的人好少,可是我們也沒什麼時間聽。
抱歉我也不知道這隻叫什麼,
非常不專業的一篇文,真的很對不起,
只知道是T+A的平板耳機,跟HA200據說是官配這樣。
不出意外,
這個偏下盤的耳擴,果然搭的是一隻下盤偏少的耳機,
有感覺低頻搭完僅只是剛好,
與搭大烏和T1 3rd的低頻增量感覺差很多,
所以搭完後,整體來說非常非常均衡,
均衡到我認為可以直接說成是超旗艦版的109 pro,
速度和動態上表現優異,音色也十分精準,
在背景乾淨的方向上,定位與結像都還原到一個相當和諧的空間中,
而音場是屬於縱深遠並且非常有層次感的類型,
我認為大編制或是交響樂會是相對優異的選擇,
非常明顯的,比起搭動圈,
這台一體機在平板上能獲得完成度更高的體驗,
當然這是相對來說,整體來看已經是相當雜食了。
弱勢應該還是在能量感上,清澈透明輕柔有層次的聲音,
很難呈現那種壯碩磅礡的大規模場面,
但目前除了神奇雅哈哈以外,
我也沒聽過幾個平板有解決這件事, (然後製造了更多問題)
就也不用太苛責,
會買平板的人本來就是在知道這點的前提下購入的。
簡單評而已,就不細列評分了。
不過在聽這隻耳機的時候,
發現系統在聽歌時會不定時出現噠噠聲,
類似繼電器的聲音,可是我並沒有調整任何設備,
後面插其他隻也有相同狀況,
有跟店長回報了,看他們之後怎麼處理。
---------------------------------------
難寫...ㄩㄢˊ...還有阿!?
難寫原因5:
https://i.imgur.com/wqq7DmJ.png
店長:
剛剛老闆的東西都聽完了吧,
這設備其實可以調阻抗,8~80這樣,
調完之後音場會有差別,其他差異也是自己聽吧,
這蠻有趣的可以試試,期待評價。
好…喔…?
機器能調整阻抗也蠻有趣的,
不過以我孤陋寡聞的見解來看,
給的實用性屬於調音玩具類型,
首先T1 3rd,我本來想說阻抗越高聲音應該要能越細膩,
但其實沒有,我發現人聲退,變得更柔和,
音場雖然確實有變大,聲音也有變乾淨,但吃了不少動態,
調回低阻抗後正常不少,調高聽流行可能不錯?
再來大烏,阻抗調高,
音場變化感知不太大,畢竟本來就無邊界了,
調高時對應調低,能量感小了一點,
因此層次感變得更好些,可能更適合聽古典一點?
我得老實講這差異真的很小、不容易聽。
雅哈哈,我覺得調阻抗對它沒什麼影響,
人聲該怪的地方阻抗調多少還是怪,
但樂器優秀的地方阻抗調多少都還是好,
比起這個小調音,先搞定主要問題吧。
T+A平板,中低阻抗表現最佳,
最低和最高阻抗都各自有點挖1份東牆補0.98份西牆的感覺,
調到中低阻抗,會更接近我上面提到的上位版109pro。
每一隻耳機對機器調整阻抗的反應都不一樣,確實挺有趣的,
但到最後肯定不是幫每一隻耳機找最佳阻抗,
而是不要動了,裝沒事,懶 (X
---------------------------------------
聽說還有濾波模式能調之類的,
整體來說是真的有不少能動的東西,
看完有興趣的話自己試吧。
不過有件事是說真的,
我對於高階器材的聽感能力還相當不足,
越高階對於好聲音的呈現會越難評出好壞,
兩個可能都是良好但不同方向的詮釋不同,
或者是兩個可能真的有優劣,9.48跟9.51的差距這樣,
但我聽起來就是差不多,來回AB個15次才發現哪邊不同這樣,
如果這些東西太多,對現在的我來說評價會變得很吃力,
先熟悉自己的器材可能更重要。
然後越來越感受到自己耳朵廢掉了,謝謝拜爾帶來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