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單單先討論純買房自住這塊。
: 買房子不單光靠薪資收入買的,當年你的 team member 買 2xxx 不見得純靠薪資,
: 更應該說如果家裡沒金援 / 自己當下只有 2xxx 頭款的收入 / 只有薪資沒有其他
: 收入來源,即便 400 買 2xxx 確實也是有些風險。
: 但你的組員是嗎? 還是其實他家有金援? 或是他收入下降繳不起時家人可以幫忙?
: 或是他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賺了不少投資收益?
: 同樣薪資 300 萬好了,
: 組員A有 1000 萬買個 2500 萬的房子,付完頭期後還有幾百萬
: 組員B有 500 萬買同間房,付完頭期就沒錢了
: 這兩者都是相同的薪資買 2500 的房,但承擔的風險差太多了。
: 所以重點還是那句『買房子不是只有薪資收入而已』,陷入單用薪資計算的迷思,
: 你很難解釋也很難理解人家為何可以安心買房。
: 如果你想討論的是侷限在 "只靠自己白手努力的首購族",那你的擔憂是對的。
: 以我為例,我家也沒礦全靠自己,我也會擔心你說的未來薪資收入大幅下降,
: 所以我當年第一間房買 1000 多萬的老破公寓。
其實我發現我們的同質性還蠻高的
因為家中沒有礦,所以我也都是靠自己
我跟您一樣第一間買5-600萬的老公寓
小孩出生後才買第二間2000左右的華廈 (中古)
最近的確有開始想幫小孩買房_傳說中的第三間房 XD
但是從您與很多人的回應中我看到了幾個事情
1.這十幾年的確有很多家境好的人投入工程師的行列
印象中我念大學研究所時,也許是工程不夠好賺
或是只有大學聯考,沒有多元入學 (無法靠家境加分)
所以當年的113全班有錢人是很少的,最多的比例還是公教子弟
而這幾年的確看到很多履歷是家境有錢的 (交換學生,出國遊玩)
但我們公司常擔心這群人不耐操
所以過去部門中很少家境有錢的
但是您說得有道理,不能單純從薪水看一個人買的房子
因為有無父母贊助就差多了
2.也許這是炒房版不是找自住房版
所以這邊很多人賺錢的主要手段只有買房
一堆人說不買投資房,只勸世的魯叔財商不足
讓魯叔覺得很好笑
魯叔離開竹科時,身上除了這兩間付完房貸的房子
流動資產有九位數(第一個數字還是1,不然可能提早離開囉)
雖然比不上MTK top player同學的低標
但是以魯叔的年齡層(六年級前段班)應該也算是還行了
這證明了除了炒房外,炒股,炒外匯,炒XX 好賺的還是有的
3.回到了當初回這封帖的原點
年薪400買4000的房
這是我覺得最不可思議的地方
因為一個人的年薪(尤其是高薪)通常不能預期長期keep (醫師除外)
而且以投資房的角度來看
高價房是很難處理的
一堆魯叔朋友1X年前買了70-100坪的房子(當年流行椰林/坤山)
現在喊要賣了 搬回台中/高雄
這些房子都不好處理
因為後面的學弟(下一隻老鼠)買不起這麼高單價的房屋
也許有一天新竹再好個20年
能夠讓後面的學弟有足夠的資本換到這種大房
但是現階段真正有錢的5年級六年級該買的都買了
是誰還要買這種高價房?
4. 如果以新竹的流入人口與房屋供給來看
新竹的房市還可以好很多年
但是以投資的眼光來看
的確應該買原PO所說的低總價房
因為後面的學弟才買得起
建商也是因此才會開始推小宅(因為總價要對,才會有人買)
: 你認為問題出在哪?
: 我認為是這人沒有好好規劃。
: 在自己資產不足又沒後援的前提下,買高價房把自己放在有風險的位置。
: 在自己高薪時沒有好好理財規劃,創造其他收入(股票 / 債券 / 房租 / 副業...etc)
: 這樣的人真的因此買自住房,未來薪水變差了繳不出來了,說白了都是越級打怪而已。
: 至於投資房用投資角度去看,真發生工作變動導致繳不出來,最差最差可以選擇賣掉,
: 至於是賺還是賠,就跟其他投資項目一樣,看自己選擇標的的眼光了。
最後這是非常重要的
人的經歷會影響到人的決定
很多人說到了真正的重點
2009魯叔的確有同事手上有三間投資房
最後認賠兩間出場
在無薪假+華廈的管理費夾殺下
他沒有辦法撐到2011反轉
也因為他,所以魯叔第一間房選擇老公寓
這樣不管如何總是不用擔心後續會被迫賣出
不過因為我都只買自住房
所以我不太需要考驗選擇標的的眼光
在這邊還是跟上一封帖要說的一樣
要買自住房的,請小心慎重的選擇
要買投資房的,就不需要考慮這些,投資是考驗投資眼光而不是保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