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因為領域的關係,每篇文章前自己碎碎念的部分,其實反而是我更喜歡與享受的。
今天教授說我很適合說故事。
但是部分專職寫作的人可能不同意她的看法。
我沒覺得自己有什麼獨特之處,我只是一個平凡地、想要把故事寫完的作者。
我和故事的主角一樣,只是由此探詢些什麼。
希望你也能和我一起享受「末日紀念館」的故事。
****以下正文
沐秋宅邸那時才剛整修好。
使用了洗石子的外圍牆,圍牆上還設置有不規則的玻璃碎片,是當年宅邸常用的簡易防盜
措施。
庭院中種植了一棵白樺樹,長得比圍牆略高、枝葉茂盛。鑄鐵的大門剛上好漆,是消光的
暗灰色。這在當時的臺灣,是比較少見的風格。
它做為一個不動與守衛的象徵,佇立在入口處。門旁的圍牆上有一個櫸木製的長方形門牌
,標示著這頭巨獸的名字:沐秋。
決定為沐秋進行整修的李筱梅,沒有改動任何沐秋的任何設計。當然這扇大門與木牌,也
仍舊保留著初建時的模樣、只是受到維護罷了。
那塊木製門牌,是李承發先生親手挑選素材、命工匠製作成的。並且表面的兩個題字,亦
是出自其本人的筆跡。
我們無法確定「沐秋」這個名字,當初選擇的動機為何。不過時至今日,雖然李承發先生
讓建築師與工程團隊,製造了沐秋的骨與肉。但是真正賦予沐秋靈魂、提升它做為一個獨
特存在的關鍵,應該非這塊門牌莫屬。
六人一開始先在沐秋的圍牆四周打轉。
但是如同之前一樣,他們沒有找到任何可以跨越圍牆的方法。
那道洗石子建立起來的防護網,是十二歲孩子難以跨越的實體阻隔,將他們擋在外面的世
界
。但是當天唯一不同的,是六人之中的張允豪,並沒有如同以往那樣跟大家宣布放棄。
根據相關人的供詞指出,允豪描述自己「好像聽到了什麼聲音」,但是在其他人的記憶中
,
並沒有同樣的感覺。
宇祥曾經詢問他,那個聲音聽起來像什麼。
允豪則沒有具體的描述,只說「是很小聲的氣
音」。然後他好像受到什麼物體的召喚似地,隨即往圍牆的另一個方向跑去,暫時消失在
大家眼前。
他的動作很快,以至於其他五個孩子都沒來得及應付這個情況。
當他們往允豪離開的方向追去時,發現他正趴在圍牆的一叢雜草內,好像在翻找著什麼。
但是很快地,允豪就向他們展示了一個全新的發現:
在被雜草掩蓋的牆底下,有一個似乎是為了排水而設置的開口。
那個半圓形的洞,底下還有著被挖掘再整平過的凹槽,似乎是未完工的排水設施。
洞口雖然被一個鑄鐵柵欄封閉,但是六人都很輕易地發現了,那個柵欄並沒有牢牢地固定
住。
它一邊的螺絲已經鬆脫,另一邊則也搖搖欲墜,以至於整個柵欄傾斜了。允豪傾身往
前,用手搖動著鐵柵,但是除了發出金屬碰撞的聲音之外,柵門仍然紋絲不動。
於是他們把這個工作,交由六人中力量最大的浩宇。最終在他用力踢了幾腳後,鐵柵不負
眾望地掉落。
至此,沐秋那道高高的圍牆已經被六個孩子征服。再也沒有任何物體,能阻止他們進入鬼
屋探險。
於是他們興奮地一個個鑽入那個狹小的開口,進入神秘鬼屋前的一片庭院。
沐秋庭院的一隅,佇立著那棵年輕的白樺樹。而在它前方展開的,則是映照著樹影的造景
水池。水池的四周用石頭圍起,並且有一條石板鋪設的走道,連接鑄鐵大門與房子的正門
。六人非常興奮,在整個庭院繞了一圈,但是誰也沒有發現什麼有趣的東西。
在我們繼續跟隨著這六個主角進入事件之前,我們先回過頭來,帶您再次觀看一開始的模
擬版沐秋。
不知您是否有發覺,但是這個投影中顯示,沐秋宅邸的圍牆「並沒有」如前所述的排水用
開口。在超常局接手事件之後,對沐秋的物理性探測很快就展開了,但是並沒有什麼實質
的收穫。圍牆上不僅沒有開口,連排泄物、苔癬,以及任何其他可能的生命體遺留痕跡,
都完全沒有被找到。
沐秋大宅就像一座神奇的生物隔絕設施,幾乎沒有任何活物會在此地停留。
在主要事件的調查結束之後,沐秋的長期監視任務持續進行,其所得到的結果也都存在一
致性。這些跡象皆表明生物體在遠離這棟建築,而且是本能地避開它。
這種情況並未隨時間消弱。時至今日附近的流浪動物與昆蟲,依舊在排斥著這片土地。
它就如同一頭潛伏著的怪物、將所有非目標的生命排拒在外,為的是某一天迎來它久候多
時的稀客。
在對庭園的探險沒什麼發現後,六人再度聚集回沐秋建築的大門前。
和外面冰冷、嚴峻的鑄鐵大門不同,這扇通往屋內的大門有一種平淡的安穩。雖然上了與
鑄鐵門同樣顏色的消光漆,還是能看見其下、那透過歲月累積而來的木頭紋理。
也許是這種自然形成的刻痕,比工業化產品更能吸引人吧;所以浩宇不等團體決定,就逕
自地用手推了大門。
讓他們感到驚訝的是,門並未上鎖。雖然一開始需要施點力氣,不過那瞬間過去後,大門
輕巧、平穩地打開了。
*【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