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中國製遊戲)
版上這款心得比較少,稍微分享一下,並且會和Factorio做點(正向的)比較。
字多無圖,可參考yt影片。
--
整體而言,遊戲性還不錯,世界設定滿新穎的。
科技從遊戲剛開始就蠻先進了,幾乎不會經歴到手挖土。
每個星球都是個明顯的球體,建築的格線不是正方型,而是向地球一樣隨著經緯變化。
對非常在意美觀、對稱、compact build的人來說有點挑戰,設計時需要特別注意位置。
遊戲內建的教學還算清楚,沒接觸過Factorio的人應該也不難上手。
在星球上、星球間都可以飛行,繞著各種恆星飛感覺很不錯。
可登陸的星球很多樣,很多不同的風景。
玩法本身和Factorio沒有太大差別。
一樣是輸送帶和機械臂,但沒有地下道和水管,目前的流體都是用輸送帶運送。
部分建築可以堆疊,輸送帶也可以高架,高度很多層,
刻意要做的話應該可以讓六、七層輸送帶交錯。
但製造用的建築和機械臂,好像和高度差的配合還不是很好,所以我目前只拿來跨過障礙
,沒有刻意加入產線中。
這遊戲EA約半年了,更新的頻率蠻高的,steam上有定期發布更新日誌。
遊戲有mod,但不在工作坊,在外部網站,google可以很容易找到。
但我目前還沒有打算用任何mod,原因後面說。
運輸用的小飛船和運輸艦(相當於物流機器人和火車)可以在星球上和星球間運送物資。
還能跟玩家一樣warp到遙遠的星球。
--
目前個人比較不喜歡的設定:
不同於Factorio的道具欄,這款的道具欄是不能自定的。
有些常用道具的快捷鍵很遠,後來我都用滑鼠點了。
礦點採礦時,採集器需要花心力去調整位置,才能最有效率的開挖,
後期大量開礦時真的很耗時間,Factorio只要全部蓋上去就好了…
科技路線的難度變化很大,前兩個難度(相當於紅綠燒瓶)的科技大概10小時內就研究完了
,到下個科技開始大概花了20小時(普通的體驗遊戲,沒有刻意蓋大量或是speedrun)。
--
遊戲的拖曳建造很好用,還能夠自動分配間距。
但藍圖功能還沒做好,也沒有ctrl+z的復原功能。
endgame之後的遊戲也跟Factorio一樣,無限升級科技。
多了一件事可做,就是蓋各種球。
但目前戴森球除了當能源或提供光子外沒別的功能,蓋多了就剩好看的作用。
沒有mod的情況下,資源是有限的。
只要遊戲時間夠長,可以挖光整個星系的資源。
遊戲目前沒有邏輯器可用,沒辦法像Factorio做細微的資源配置。
運輸用的小飛船和運輸艦也不像火車那樣可以自己規劃調度,只能依靠AI。
--
這遊戲就很像初期的Factorio,很多小功能還沒有,但未來大概會有。
目前的mod大多是這種功能,主要來改善不方便的地方。
還沒有看到像bob's那種主題式的mod。
但遊戲更新頻率很高,經常有舊mod不支援的情況。
還有就是,目前100小時的進度,某些場景掉幀比較嚴重。
配備5950x+3080開啟2k,在生產設備密集的場景還是會掉到約30fps。
(好像和建築種類有關,某些建築特別吃資源的感覺)
以上是為什麼我還不想玩mod。
--
結論:
好遊戲,也期待未來的更新。
若像Factorio一樣,把那些mod改善的功能都加進本體裡,遊戲就完整很多了。
印象Factorio正式發布前EA了大概四年,戴森球要有一樣程度的體驗還有很長的路。
本體價錢不貴,推薦嘗試,想等他更完整再買也不急。
(其實我還是玩了一陣子才發現他是中國工作室,因為他的英文字體好看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