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
「月月配」暴紅竟和漲電價有關!低薪就是ETF最大推手
原文連結:
https://reurl.cc/XqdakE
發布時間:
2024年3月28日 週四 上午10:31
記者署名:
韓化宇、陳慶徽
原文內容:
ETF成為全民運動,背後關鍵因素,竟和薪資結構有關?
先來看幾個數據:根據104人力銀行統計,去年台灣人的平均年薪總額為69萬4000元,但不
包含獎金的固定年薪只有只有58萬3000元,換算成月薪,只有不到4萬9000元。
依聯徵中心資料,去年全年國人平均背的房貸金額為785萬元,若以2.2%的房貸利率、期限
30年計算,等於每月要償還約4萬元的本金加利息。
每月的固定薪資扣掉房貸本息,已經所剩無幾,還要負擔日常開銷、學費、車貸等開支,根
本撐不到發放年終之日。
再加上,近年來物價高漲,尤其調漲電價後,新一波通膨蠢蠢欲動,且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
最高只有1.7%左右,如果不靠月配息產品幫自己加薪,生活會被壓得喘不過氣來。
因此,ETF會在台灣捲起千層浪,令外資瞠目結舌,真正的癥結,不只是台灣人對ETF有多著
迷,而是「月月配」這三個字。換言之,當每個人的全年總薪資裡,固定薪資只占85%,這
時,月月配的ETF,就成為扛不住生活壓力的市井小民,賴以為生的命脈。
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王群孝表示,相較外商,台灣本土企業的固定薪資較少,
變動薪資較多,這樣獨特的薪資結構,再搭配統一台灣高息動能(00939)ETF、元大臺灣價
值高息(00940)ETF主打月月配、高配息、低價入手等訴求,就完全打中台灣人的痛點。
預計今年四月發行的主動型基金及ETF,幾乎都是月配息。可以說,月配息將是台灣最主流
的金融產品;沒有月配息機制的產品,就難以獲得青睞。
游資氾濫,也是ETF被追捧的主因之一。
2020年起,受惠出口暢旺,台灣本、外幣存款暴增,這些游資起初湧入不動產,但隨政府加
強打房力道,逐漸轉進股市。
一名大型投顧公司的高層觀察到,很多從房市撤離的,多為年紀稍大,而且對台股不熟悉的
有錢人。於是,具有分散個股風險的ETF,遂成為他們追逐的標的。
在內外因素的交互影響下,ETF大行其道,但也引發主管機關的擔憂。
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表示,擔心投資ETF成全民運動,會有「羊群效應」,就是投資人有樣
學樣,看到別人買什麼就跟進。
同時,金管會也在強化ETF的監理,例如強化資訊揭露,禁止投信公司花錢找網紅宣傳ETF,
卻沒有向投資人揭露;甚至還有呼聲,要對ETF募集金額設立一個上限。
但,假設限制了ETF的發展,難道台灣人不會再去尋找其他能提供月配息的替代商品?
中國信託臺灣優選成長高股息ETF基金經理人張圭慧指出,在ETF市場,確實有羊群效應的現
象,但大體來說,投資人是理性的,他們很清楚知道,什麼樣的產品是符合當前所需。
她表示,月配息的最大好處,「就是金流的matching (匹配)。」民眾每個月要繳房貸、
房租,還要幫小孩繳補習費,這些龐大的支出,需要一個每月固定收息的產品來打理,從顧
客需求的角度來看,這樣的產品正是民眾所需要的。
當然,月配息的產品,並非適合每一個人,比如立志要存退休金的壯年,他需要的是20年後
市值成長最多的ETF,而不是每月領到最多利息的產品。過於盲目追月配息ETF,會忽略了理
財的目的,是要和人生的規畫契合。
但無論如何,月配息反映的,是台灣人每月入不敷出的社會現象。而且,台灣各行業的薪資
水準,差異非常巨大,半導體業的薪資、獎金高,生活無虞,但服務業的薪資低落,光靠每
個月3、4萬元的固定薪資,根本難以存活。
去年考量通膨後的實質總薪資,為七年來首見負成長,減幅1.04%更創11年來最大衰退幅度
。今年在電價上漲的壓力下,實質薪資恐繼續倒退。民眾生活「壓力山大」,對月配息產品
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
心得/評論:
原來月月配這麼紅
是因為台灣經濟20年來最好
謝謝元大、謝謝統一
推出如此優質的金融商品
平均房貸700多萬
升息再轉嫁給買不起的租客
租客就更買不起
惡性循環有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