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做過A和G兩間公司的機構,都是客戶端
SQE是我的朋友
A的時候駐廠中國,後來參與過總部前端設計
G的時候一直都是做最前段,但也顧到量產
看過一間歷史悠久的硬體公司,要求文件和做事超多超細完整的系統,什麼事情都有專人
也看過一間跨進硬體製造的軟體網路公司,什麼文件都沒有只靠ODM debug
後來受不了ODM每次都亂講(XD) 慢慢自己建立起文件和制度
分享一下好朋友SQE/SDE的生活
1. SQE跟MDE/MQE (Supplier quality engineer/manufacturing design engineer..)
其實很多是同一個team,有時候只是交辦的工作不同,前端後端差異
(所以如果應徵的時候跟你說工作不一樣,其實做到後面是一樣的)
就像是機構也有人做架構,有人做設計,有人開模具,有人顧產線組裝,都叫機構
2. SQE因為需要專業,都會希望找專門科系,大公司錢多,找的人學歷高也很正常
但也是有在業界做很久,供應商轉來的,學歷不重要。
所以學經歷沒什麼特別趨勢
3. 公司越大分得越細
像是我以前有參與A公司一個機殼的案子,
生產端,FATP工廠端,製程,原料,後處理,只要是不同工廠,就會有不同的SQE
雙面膠,膠水,玻璃原材,玻璃切割....有專門的SQE就不意外了
4. SQE基本上算是品保的體系,某種程度跟採購比較接近
除了顧產線還要audit廠商,追蹤良率,幫廠商生產打分數
5. SQE當然也有賽的時候,因為要確保材料品質
兩家廠商有一家出問題,
有的時候連RD都不知道為什麼某供應商的材料哪裡不好
這時候就是從原材,參數,尺寸全部去盤查,需要細心和經驗
我以前有個SQE同事,因為某廠商機殼天線性能比較差,一個週末量了上百個尺寸,
每個尺寸32 pcs,在旁邊一片一片看,只是要抓出不同的尺寸。
當然也有兩手一攤的SDE,叫PD/RD告訴你要量哪些尺寸,怎麼量,規格是什麼才動作的
這就看公司風氣。
如果是A公司,各部門大老闆一定是把一線逼到極限,最好SQE能抓出RD不知道的細節
不太可能等別部門給意見才動作
6. 有人說為什麼大公司都要供應商做一堆文件
沒有人會某天醒來,要供應商做一堆文件
基本上都是以前出過包,踩過雷,才會需要做那些文件
也是品質管理最基本的一個條件
客戶要不要看是一回事,
供應商做文件才至少有動力去做細節
A公司文件以及供應商管理audit就很嚴格,
當然出問題的時候也比較有資料有系統能解決,查某些文件就知道問題了
如果出包,問題點沒有文件管理,RD會被酸爆
如果問題點有文件管理,老闆就會發現RD很有經驗,覺得放心
所以RD/品保體系,基本上在開發階段就會盡量的把所有可能想到的問題
都用文件管理
包括圖面,產品規格,測試條件,測試頻率,製造參數....
早年我加入G的時候,還在從ODM轉成OEM,很多文件都沒有
都是廠商做圖面
文件少,廠商當然快樂,但是出問題的時候根本不知道是哪裡出問題,
廠商又不一定會給正確的圖紙或分析
現場都能亂改的情況下,事情會從糟糕變成難以想像
不是每個供應商都跟各位公司一樣,專業,用心,幫客戶解決問題
大部分的供應商,怕賠錢,怕客人挖know-how,怕客人轉單
一旦出問題,先問客人能不能放規格
先問客人說"我覺得這個也不是重要尺寸吧"
先問客人"別家客戶都沒要求啊"
先問客人"是你們設計有問題"
先問客人"如果這也要管理,那我們要加錢"
然後現場去偷改,想辦法不要讓客戶知道問題是什麼,隱藏真正良率,
或是用治標方法過關
到底真相是怎樣?只有從文件記錄或者是現場坐在工廠慢慢抓出問題
事後檢討,客戶的大老闆(也就是我老闆的老闆)就會要求檢討報告
大多數就是"那在開發階段就先搜集資料確認沒問題"
這就是一堆學長姊文件的由來
不過時間久了,大家靠北說工作量很大,看不完這些東西
然後大老闆記性有限,就會說"你們就不要管這麼細嘛,讓供應商管理"
"每天都跟我說要加head count,真的有這麼多事情做嗎?"
然後就放給供應商,然後再出包,如此循環下去....%@#&$%#
SQE團隊就是要把關這個部分,把供應商管理得好好的
兼具管理效率以及品質(各種品質方法)
這樣量放大之後才有辦法維持供應商品質的穩定
系統代工廠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以客戶端來看,大部分就是寫8D報告給客戶review吧
好的SQE做事細心,處理事情有條理
擔任過RD更好,才知道道理在哪裡,能主動發現問題點,或者是確保關鍵的品質沒有跑掉
不好的SQE,每天抱怨檢查那麼多,也找不出問題原因
用處就不大了
--
進階職場的Podcast: https://linktr.ee/Techjobn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