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前:開始產檢時有兩三次母乳衛教推廣母乳好處和知識,
印象比較深的有剛生完的吸吮可以刺激分泌乳汁,
「建議四小時親餵一次不要錯過這黃金期」
「餵母奶會瘦」
「小孩一開始的胃跟彈珠一樣小,奶量少少的就可以了」
詢問生過的學姊A,跟我說生完那麼累休息啦,
不要聽什麼母嬰同室的建議,一律睡覺吃飯就好。
學姊A後來沒有餵成功,她有意願餵但奶量最多就70cc左右上不去。
另一位生完餵母奶的職業婦女B,
講解了集乳器和她平常帶保冰袋的生活,
和敘述乳腺發炎的疼痛她覺得比生產還不舒服,
還是繼續餵因為後來就醫解決了。
第三位職業婦女母乳媽媽C給我的心得震撼的是:
不會因為哺乳而瘦,至少她聽到的母乳媽媽都沒瘦多少。
為了維持母奶品質會吃比較好,
出月中還訂了月子餐。
退奶時會胖一些回來、胸型會變醜,
但是親餵時光很愉快,跟寶寶相處的回憶很棒。
(展示許多手機親餵照片,樂在其中~)
有表示很可惜上班後奶量銳減。
產後住院時:
帶著自然產傷口舉步疼痛、好奇心使然嘗試餵看看、平常就很重睡眠的我,
決定餵8:00、12:00、16:00、20:00、24:00
凌晨四點那場pass睡夠一點。
所以就這五個時段由先生推輪椅讓我不用走路,
去嬰兒室親餵。
但這段期間我幾乎沒有乳汁產生(根本微微滲一點點水氣而已)
純粹抱著「試看看」能不能刺激分泌,
每餐都請嬰兒室幫我補配方。
A學姊的經驗讓我覺得還是不要光休息錯過刺激分泌的時段。
在第三天出院時有變成看起來多一點點,
手擠會有勉強有算一兩滴。
因為有配方奶的後路可走,
所以覺得還好反正就試看看。
身為哺乳類的人類很想知道餵奶是怎麼一回事,
有點對原始自然而然這件事懷有憧憬。
然後就進月中了:
進月中第3天總算奶量破10cc進入電動集乳的世界。
平常體力充足時把寶寶送到房中親餵,
想睡覺就把集乳蒐集到的給嬰兒室餵,
不夠就補配方。
每次的親餵都可以感覺子宮在收縮,微量出血。
觸診也發現子宮大小恢復的蠻快蠻好的,
這是之前沒發現的親餵優點-加速復原。
這時候疫情爆了,為了安全我讓寶寶大量時間跟我一起在房內,
新手搞不清楚的狀態下寶寶一哭就餵看看XDDD ,
然後很常聽到寶寶哭(聽哭聲好像也是會刺激泌乳),
奶量突然間就平步青雲了!
到了不用補配方的階段。
但這段期間辛苦的是要教寶寶正確含乳,
寶寶有半夜嬰兒室的瓶餵會有點混淆,
換我餵時寶寶會生氣爆哭因為吃的太辛苦了,
奶瓶比較輕鬆。
看孩子餓大哭還要喬餵奶姿勢、糾正含乳覺得有點不捨。
這個時候我會心煩猶豫要不要全用瓶餵算了。
但在我想放棄的時候常常下一餐又順利進行,
過程就起起伏伏的到出月中了。
回到家的頭一個月:
算是倒吃甘蔗的好餵,寶寶越來越會正確吸吮。
但這時候遇到很可怕的猛長期,
寶寶一兩個小時就要喝一次,
我體力真是到了極限!!像跑了一場場馬拉松。
幸好苦個兩週她開始有長睡眠出現,
睡5~6小時(之後三四個月睡滿8-10小時)
除了頻繁餵奶還有個困擾出現,
一開始寶寶喜歡奶瓶因為輕鬆,
但這長時間掛奶的階段後不知為何突然只愛人肉奶嘴,
所有廠牌的安撫奶嘴都不買單(也逃過Bibs)
只要媽媽我在她就不喝瓶餵,
只有我家人能瓶餵她。
好像寶寶已經有自主觀念:媽媽這個人親餵、其他人是奶瓶。
突然也不買單配方奶了,
配方瓶餵從出生就喝的S26 竟然不買單,
喝兩口就皺眉停下。
現在剛滿四個月:
奶量供需平衡後總算得到一個舒服的模式,
我在就直接親餵也不用特別擠了。
最苦的猛討奶時期已過,大概四小時餵一次就好,
不用泡奶等涼、找熱開水、洗消奶瓶器皿。
最棒的是大概4、5天大一次便,非常好清理。
因為消化系統慢慢成熟,母奶大部分都被寶寶吸收掉,
大便量比一開始少很多。
寶寶還是可以接受瓶餵母乳(只是要由其他人餵),
有事情要忙獨自出門就先集乳請家人隔水溫熱就好。
普通飲食無運動的狀態下在滿四個月已回到孕前體重,
(懷孕時胖12.5公斤,生完五天時少了4.8公斤)
以上有點流水帳+心得,優缺點參雜供想嘗試親餵的媽媽參考。
補充一下:
1.我不知道是寶寶體質,還是母乳真的很適合人類腸胃道緣故,
目前四個月來我的寶寶幾乎沒腸絞痛或腸氣不舒服
(只有發生過兩晚,我白天喝了大量濃豆漿)
如果發生半夜腸絞痛哄不下來父母也是蠻辛苦的。
2.在寶寶餓哭的時候不用張羅泡奶直接親餵解決,
平常家人幾乎沒聽到寶寶哭,還覺得很神奇怎麼這麼天使。
3.之前得到的資訊說親餵含乳正確就不太會吃到空氣,
可以不用拍嗝,但我餐餐都可以拍出嗝來,
有可能是寶寶吸太快。
總之覺得要親餵的媽媽還是拍嗝比較好,
這樣不怎麼會吐奶,
有吐也是一小口少了很多嗆到風險。
—-
從一開始周遭的人沒有要我為了寶寶「一定、最好」要餵母奶,
都蠻尊重媽媽我本人的。
實行前也和前述-真正餵過的職業婦女媽媽B、C交流過優缺點
所以在辛苦的階段不會覺得哀怨,不會覺得被綁架,
心得總結就是真的要渡過一個累炸、沒人可以頂替的階段,
才能變方便輕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