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半馬,2013年初馬,到現在也跑了超過十場全馬,半馬不計其數,偶而也參加鐵
人三項賽事,但成績一直都是可以剛好完賽的程度而已。近幾年半馬都可以在兩小時左右
完成,但後半馬常常就嚴重掉速,全馬的PB約在4:20左右。中間曾經買了一些書來參考,
也興起過認真訓練吃課表的念頭,但總是半途而廢不了了之。今年疫情趨緩之後,偶然看
到台北馬線上訓練跑班招生的廣告,深感進入40歲後半的年齡,時光流逝不等人,於是痛
下決心報名,由教練提供十周的課表自己練習,加上每周肌力訓練與線上課程指導。在超
過500公里的訓練後,終於在2021台北馬以3:55達到破四的目標。雖然不是多了不起的成就
,但也想跟類似背景的跑友分享一下準備的心得。
規律的累積跑量
我想累積跑量永遠是訓練的第一步。課表訂出來之後,就是盡其所能的完成。月跑量200公
里應該是基本的要求。周末一兩個小時的長距離LSD也跑不掉。雖然工作和家庭總有許多事
要忙,但時間是擠出來的。我一般在早上五點開始練習,但也曾有過晚上九點才開始一天
的課表,身為一個跑者,規律作息但保持彈性是很重要的。
建立體感配速
之前跑步大概都是一邊聽音樂一邊隨心所欲跑。但這次練習就認真完全不聽音樂,用心聆
聽自己的感覺和呼吸,搭配跑表顯示的速度和心跳數,建立起6分速輕鬆跑,5分半馬拉松
比賽配速,和五分速三種體感。課表大部分也就是這三種體感的速度互相搭配。到訓練後
期已經可以不用看跑表抓到感覺,比賽時自然可以維持穩定的配速。此外要特別謝謝最速
總經理象總在周日河濱帶的配速列車。穩穩地五分半速跑三十公里,真的有成長的感覺。
休息日和放鬆的重要性
之前以為休息日就是停止跑步而已,這次訓練在教練的指導下,去迪卡農買了一個滾筒在
休息日作放鬆的課表,每周做1-2次的滾筒放鬆,幫助很大。深深體會進步是在休息時發生
的。
比賽中的穩定配速
以前的比賽常常是在前面覺得今天狀況不錯,任意的加快速度,導致後面嚴重掉速。這次
在比賽前就設定好各路段的策略,搭配版上大大無私提供的配速手環,在前五公里仁愛路
段人潮多時以輕鬆跑速度穩定前進,之後到上環東高架20公里前都忍住想加速的感覺。進
河濱30公里後開始微微加速到可以忍受的範圍,剛好這時跑表沒電了只能用體感,直到出
水門剩三公里後再邁開步伐衝刺。轉進田徑場後發現只剩十秒,大步衝刺剛好在四小時整
衝線。之後才發現全程除了前面五公里外幾乎是Even pace,比賽後段體感加速的感覺其實
就是對抗疲累的掉速,我想這是進步最多的地方。
健康與正向的心態
除了技術層面的訓練之外,心態的調整也非常重要。平常訓練時可以做一些筆記,在比賽
前回顧自己過去的訓練過程,避免犯同樣錯誤,相信自己做得到。但比賽開始後要壓抑自
己的衝刺慾望,維持穩定。上環東高架和河濱抵擋逆風以及35公里後疲累的負面情緒,則
要用正向的心態,回想自己的努力,肯定自己做的到來回應。因為只要一放棄停下腳步,
之前的努力也就白費了。練跑真的就是練心。
從2014年買了金哲彥教練的全馬破4攻略,竟然花了七年才完成這一個目標,想想也有點不
可思議。不過我想跟我類似的孤獨跑者應該很多。我想說的只是,前輩說的都是真的,只
要肯按部就班的練,破四真的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大家一起加油,向下一個目標邁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