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前執行長批「台灣軟體一團糟!」軟硬失衡2大關鍵:生態系、專業分工不明確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0475
台灣軟體真的很差嗎?
Meet創業小聚於9月3日舉辦Meet Global Online Happy Hour活動,邀請前SmartNews US資
深工程師蔡昀庭,以及軟體服務商KDAN(凱鈿)共同創辦人暨全球行銷長王為中共同連線,
談談矽谷台灣軟體人怎麼看?
硬體產業投入大批人才,軟體卻相對弱勢
前SmartNews美國資深工程師蔡昀庭解釋說,Eric Schmidt所批評的「一團糟」,其實是將
台灣的軟體產業與硬體相比。
像台積電和其他IC設計公司,擁有巨大的市場產值和話語權,達到了Eric眼中「世界級」的
標準,而台灣的軟體則相對弱勢。
「不要妄自菲薄,台灣擁有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人才,這不是我說的,你去問黃仁勳(NVIDIA
創辦人暨執行長),他也會這麼說。」軟體服務商凱鈿(KDAN)共同創辦人兼全球行銷長王
為中指出,問題在於台灣人才大多投入了硬體領域,才會有軟硬不均衡的狀況。
因此,如何留住人才,才是台灣急需解決的問題。
讓創新賦予自由DNA!成新創生態的重要基礎
「自由文化」不僅影響創新的推動,也深刻影響了人才的去留。當市場足夠自由時,創業者
和人才更有機會留下來,因為他們能在這樣的環境中充分發揮潛力。
「最重要的基礎就是自由。」王為中強調,美國的新創生態系統之所以強大,主要原因在於
市場的自由性驅動了內部的創新發展。這些創新不依賴政策支持,而是由大量的天使投資人
和創投基金來提供資金,反應出創投市場的高度自由。相比之下, 台灣政府則較多依靠政
策來推動新創產業,但這種政策支持往往無法與市場自由的力量媲美 。
此外,他舉例說明,中國在深圳花費大量資源試圖複製矽谷模式,結果因過度依賴政策,難
以達成與矽谷同等的效果。
另一個台灣與美國新創公司間的顯著差異是「專業分工」。在美國,每個部門職責分明,例
如IT部門專注於系統維護與運營、研發部門則致力於產品開發。而在台灣,這些職責經常混
在一起,導致分工不清,進而影響公司的運作效率。蔡昀庭認為,這代表許多台灣公司對自
身需求的認識不足。
當然,過度專業化也不是萬無一失。王為中指出:「分工到極限時,可能會產生高昂的交易
成本,尤其是在不同專業之間的溝通上。」對於新創公司來說,資源有限,過度專業化未必
現實,因此適度的靈活性和合作仍然至關重要。
AI取代軟體工程師的工作?
現階段,軟體乃至全部行業的最大衝擊,無疑就是AI時代的來臨。
AI引發了許多人對於軟體工程師未來工作的擔憂。然而,蔡昀庭強調了資深工程師的價值:
「我認為一位資深的軟體工程師,應該能根據用戶需求和系統需求,以及所有利害關係人的
要求,提出多種可行的解決方案,並比較它們。」AI目前能夠在特定的問題上提供快速的解
決方案,對工程師的工作有乘數效應,但無法完全取代工程師的決策能力和系統設計。
王為中則認為真正需要擔心的並不是AI,而是來自全球軟體外包市場的競爭,特別是來自越
南和印度的挑戰,「AI的好消息是,它讓我們檢視自己在職場上的影響力。我們應該關注於
如何擴大自身的通用能力(General human capital),而不是只依賴行業特定的技能。」
他認為,擁有廣泛的知識和好奇心是工程師在面對未來變化時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