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產品人如何衡量自己的價值

軟工

1170

希望 系統化說明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 和 比較其他PM的型態差異,可以有助於大家更
了解產品經理的價值。
--

Medium好讀版

https://reurl.cc/0x7V4Y

--

開頭我先市儈地給自己主觀的產品人的薪資水準:

0~2y 薪資大概在36k~55k,
2y以上大概是55k~70k,

再往上就看你是運作到相當程度的管理階層,或是你的產品洞見願意讓管理者願意付你這
份薪資,然後讓你來操盤產品。

這個薪資概念受 管理層、資源稀缺、技能、經驗、環境、趨勢等影響,所以它有相當巨
大的變動程度,以上數字只是給個概念,但是這些薪資是你跟我一樣醉心於建構產品思維
來迭代自己,你會漸漸被社會認同出某些價碼,如果只是用主觀思維在做產品,沒有任何
進步你可能會開局即巔峰,然後等著被辭退。

接著步回主題,關於title的標題,我想要用有價與無價兩個面向來講,會想要以這樣的
概念來說明,是因為台灣目前還是把產品人和專案經理混在一起做撒尿牛丸(誤),多數人
可能都還不知道產品人和專案PM的差別,甚至連一些做產品的PM也分不清楚有什麼差別,
所以大家就混稱PM。會先以與它人、它物的比較來闡述有價,再以產品人本身的工作內容
來闡述無價,藉此讓潛在產品人用戶增加,讓有點迷惘的普通產品人增加LTV(LifeTime
Value)。


有價


想先就目前產品的PM與其它方向的PM做市場價格的比較、與進行內容的差異做說明。
因為我認為專案人和產品人,其實性格和運作方向是有巨大差異的,甚至到高階之後,也
可能有明確的區分,例如周鴻禕和賈伯斯這兩個大神就是很產品人方向的神,他們是真正
以產品思維在推行產品與決定戰略方向。但現在台灣看到SI(系統整合商),甚至一些軟硬
體大公司就都是偏向專案思維這樣在走,都會是一次性的在接B端的專案,第一次做出不
怎麼用戶體驗的產品,規格開一開可以驗收,產品就不會再迭代,是一種交差了事的概念
。好產品永遠都是迭代出來的,只要產品總是一次性或是迭代頻率過低,那其實就只是在
做專案的打工仔QQ。

在台灣對於產品人的認知不足前,可能會讓很多適合當產品人的人,因為不知道PM怎麼區
分而去到了不適合自己個性的職業方向。而且目前部分的專案PM的薪資極其容易屌打產品
人的薪資,然後硬體廠的產品PM也會屌打軟體業的產品PM的薪資,但不同領域需要的人才
是不同的,有可能走了幾年冤枉路,才發現自己該是怎樣的PM。而這些資訊其實在填鴨教
育的台灣,並沒有辦法很明確與脈絡的讓大家知道,甚至104人力銀行現在也沒有"產品經
理"的職位,只有"產品管理師"(崩潰T^T)。舉例來說,我走上產品人這條路之前,我也不
知道產品思維是什麼。

我只知道身邊的朋友說:喔,你要轉職喔?那就去當PM阿!
我:PM是幹什麼的阿?
朋友:就打雜的阿。

然後那時候離竹科太遠,在台北大部分只有一些軟體公司的PM可以選,然後進到軟體公司
後,公司的大老闆又是一個產品牛人,才漸漸的有一些產品的思維,然後做中學、學中做
慢慢發現自己在產品人這條路上,是有別於其他PM,而且有自己的學問在的。然後在不同
的環境中經歷過很多光怪陸離的事情、再經由很多產品大神的分享,才漸漸的發現在產品
這條路上的價值所在。


產品人薪資


我本身是軟體類的產品經理,我簡單描述一下基本產品人的技能架構與會這些東西的薪資
水平:

40K左右:Jr.PM,大致上就是負責打雜,幫忙負責測試產品,做一些奈米級的產品功能迭
代,整理文件、開會時負責會議記錄。整體來說,還在從一些枝微末節建立環境對你的信
任,標準其實也不高,只要不要誇張的出包,新人有些沒注意到、失誤,大致上都是可以
被接受的。不過台灣應該有不少環境因為吸引不到好的產品人,導致新手階段可能就要負
責蠻重要的任務,不過即使任務重要,因為Jr本身能力的關係,頂多就是維運,還做不到
創造。

50K左右:你漸漸會負責到公司重要的專案,或是比較小的團隊Leader,這時你應該是有
不少的產品迭代經驗,和對產品或是軟體流程有較佳的體感了,但能否建立起產品知識的
框架和具有戰略意識就比較看緣分。因為這份薪水可能是公司給了你角色性的框架、或是
環境對你信任感的價碼,也可能是外面新創公司找不到人,願意溢價找人來當工具人。

60K以上:你能夠系統性的思考整體產品迭代與戰略,可以根據合理的資源配置與市場考
量來制定合理的Roadmap,或是負責一個大用戶量或是核心產品的Product Owner,公司可
能也會配置相對應的資源量來給你進行產品迭代與運營,同時對於產品形成的脈絡與商業
模式運作有了一定程度的架構,在產品上有相當程度的發揮空間,甚至可以說,產品人有
趣的地方是從這邊開始。因為你會開始體會到累積的知識與能力漸漸開始真實的與世界接
觸,同時你也比較知道產品中可行與不可行的方向,然後持續創造、持續迭代感受自己的
創造與世界的互動。

順帶一提,如果你能力與經驗相當了,請不要把上述當成絕對數字XD,有時候會有一個級
距,但是不是好offer與好環境,其實一切看緣分!


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薪資


我來說我自己了解的薪資,不過細節因為我沒有經歷過,我只會很概念地描述我所知的情
況,如果有經驗的讀者朋友可以再補上。

一般科技大廠的PM薪資:有時候第一年進去可能有年薪60~80,之後你的天花板可能也不
差,但如果是台灣的產品人第一年有60應該就偷笑了。在科技廠的PM有各式各樣的,管料
件的、也有硬體的產品經理、管專案進度的,其他請強者再補上。

一般接案公司的PM薪資:這種接案通常是軟體業,月薪可能3萬多~4萬多,如果接案公司
是從小案子接到大案子,那你的薪資還有伸縮的可能,如果有些公司很穩定或是萎縮中,
4萬多可能就是天花板了,然後這些可能負責一些標案的文件撰寫,或是PM當Sales用等等
等的,族繁不及備載。

薪資為什麼有這樣的差異

我想當你意識到科技廠的PM與產品人的薪資有這樣的差距時,還來做產品,那我認為你對
產品真的很有愛,就跟我一樣(無誤)。

其實台灣的互聯網產品人先天就是在一個不利的環境裡,因為一個產品再不濟不能外給至
少可以內需,但是互聯網很多情況下,是靠著免費抓流量,再想辦法商轉,當你的產品背
後是三億人在撐腰 和 2000萬人,這種差距在你的產品成功的抓住用戶需求之後,反饋回
來的利潤最明顯。有腦袋的大老闆、或是創業者對這點都有很深刻的認知,所以台灣過創
投B輪的少之又少,並不是資本家小氣或是創業者懦弱,而是台灣本身體質孱弱的因素。

而那些能開出好offer給PM的公司,基本上都是拓展到國際的大廠,我的受眾是全世界,
10億人用一個小功能 vs 你在2000萬人的地方做出劃時代的產品,世俗認定的價值是不一
樣的,而這些價值會反應在你的薪水上。

所以在中國、美國,產品人可以成為潮爆而且薪水優渥的職業,可以跟科技公司平起平坐
,純粹是因為他們的人口基數眾多,而當這種人口基數越多,他們產品的延展性越多、看
到的視野越廣,產品能力就能夠越來越延伸,自然會造就更多能力與戰略視野兼備的產品
人,而這樣就有機會正向循環,讓整體環境越來越好。

所以我才會說,在台灣做產品的人,持續在產品路上走,是真的對於產品的熱愛,而不只
是在追求薪水,雖然產品封頂的人應該不會差到哪裡去,但是芸芸眾生可能也不敢期望自
己會是最後那1%的人,抉擇時還是考量著麵包的。


無價


雖然有價的部分比不上很多科技大廠的工具人,但無價的部分讓我持續的感受到人生的樂
趣,而這樣的樂趣是多一些的薪水不能比擬的,如果多很多就可以轉職喔(誤)。
產品人非常有樂趣的地方,讓我願意持續投入在這個領域的因素分為:趨勢、工作內容、
自我實現。

趨勢

目前產品思維的概念其實漸漸在蔓延,大家對於產品的感受與認知越來越精細,以前PC上
網時代,我們可能只要樹狀的在網頁內呈現資訊,然後擺一堆東西上去,用戶就會認命的
自己想辦法找出要的資訊。但現在有些領域變成紅海後,你各種商業資源比拚、促銷、降
價都只是在彼此折磨時,一個好的用戶體驗可能就可以直接屌打所有對手。舉例說:其他
的早餐店、快餐店都有推出App,但是都沒有從用戶思維來進行,例如:Qburger、麥當勞
,都有自己的App,但從介面上的設計就是以"管理者"角度來進行,以公司自以為是的出
發點,如果今天戰略比拚的情況下已經是紅海,但它的APP如果能讓用戶自訂取餐、選餐
、甚至折扣優惠等,這些體驗超級良好,以大家已經極度適應App的運作邏輯,我認為是
可以殺出一條血路的(僅限於紅海市場)。

而這些事情其實會慢慢的被很多企業注意到,而這件事我認為會發展成一個大趨勢,這些
產品思維已經人口眾多的中國提前運作且發揚光大了。

台灣在產品上,一定也會漸漸的意識到產品思維的重要性,而這樣的趨勢在未來自己的技
能可以幫助到更多人、更多事,這是非常迷人的。

工作內容

產品人的工作內容是充滿挑戰、創意、洞察等相關因素,它會需要特質極度明顯的人來進
行,其實不是一般循規蹈矩的專案人或是比較按照規則做事的人能夠駕馭的。如果只是能
被罵然後按照老闆的需求做事,那在軟體業被罵還不如去科技大廠被罵,薪水可能可以多
50%。

工作內容需要很多對用戶的感觸、探索、想像等,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接觸,沒有先前的
條文可參考,所以只能以且戰且走的方式,來不斷探索與延伸自己的思考脈絡,交付服務
模式後看市場如何互動,再進行下一步的戰略。

在新的互聯網產業上,不管是商業模式、策略,或是在系統架構上的需求,相較於傳統產
業其實都有巨大的差異。以商業模式來說,既有的傳統模式或是硬體廠,都是東西做出來
賣。但是對於互聯網產品來說,很多時候靠的是流量,然後我們再根據流量來進行變現。
有時候變現的手法也也會層次或複雜。

所以根據上面這樣的模式,產品人要關注的除了初始的商業分析、還要到產品運作時的用
戶洞察、還要得建立產品可能的Roadmap,更高端就是再延伸產品的商業模式,因為這些
概念對社會、對台灣都算新,所以這些事情的探索與思考,是很令人著迷的!

自我實現

作為一個產品人,我認為核心的價值是在於為這個世界提供服務,因為你關注到了一些用
戶的心理意涵、想法、痛苦、感覺等,而將這些抽象的事物轉化為具體產品,引導他們改
善生活或是讓心情有個出口,這種成就感是無可比擬的。

而且因為商業模式與產品運作的複雜化,所要的技能漸漸多起來,對於自我成長來說,你
能學的東西越多,越能夠幫助到產品或是自我的視野,不會像是流水線的作業員,不管再
學其他知識,對於自己工作的幫助依然有限。但產品人可以去學習,用戶洞察、數據分析
、規劃迭代、戰略運營、資源調度、溝通協調等,這些不同面向對於一個產品人來說,都
非常值得去深入探究與學習,然後會發現自己逐漸茁壯,能掌握更大的格局與更細部的用
戶體驗,你所打磨出來的思想規劃、架構,也會變得更精準,據此來看,落地的機會也變
更大,落地後的產品迭代也能更有方向性。產品有辦法開始,就代表有機會迭代成偉大的
產品。


小結


互聯網的產品人其實走在一個最尖端的工作形態上:不是以前的上對下的工作模式、也不
是每次各產品都要運作公司整體資源、產品的優化與迭代甚至可以非常彈性且方向多變的
進行。

而產品背後的資訊架構,也不用像傳統的科技公司如此繁複,因為如果有一個可行的商業
概念想要運行,你只要一個優秀的產品人、前端RD、後端RD(RD果是全端,那可以縮減為
一個,哈哈),不用像既有的硬體產品、其他產品市場須要有大量的通路、工廠、原料等
等,都備齊才能進入戰局角逐。

當原本該由更高層的主管來決定的戰略與運作,互聯網產品的運作屬性直接打破這種隔閡
,讓最前端探索人與產品之間關係的產品人,有了一展拳腳的機會,但這也代表著產品人
的技能要能更進一步的淬鍊,才有機會真正的把產品運作好,讓我們思索的服務模式能夠
更有效的為大眾創造價值,且這樣的價值可以回來推動公司正向成長。

產品人這概念在台灣還不是被廣泛理解或接受,導致我們很常有舉步維艱的情況。但我覺
得繼續潛心修練產品技能、戰略、洞察力,推動出來的互聯網產品一定可以非常打動人心
,然後讓大家真正的知道產品人的價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209.2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oft_Job/M.1639910944.A.648.html
tbpfs1樓當你在用月薪衡量PM時,我就不知道這篇文章的價值了 12/19 19:49
tbpfs2樓至少也是用年薪吧... 12/19 19:49
aidansky09893樓產品人應該去中美,這邊市場規模太小,訪談都不是 12/19 20:14
aidansky09894樓很必要 12/19 20:14
penniless5樓產品人、專案人、行銷人,還有甚麼人 12/19 20:25
lucier6樓紅人,黑人,不是人 12/19 21:04
FancyEver7樓同意產品思維正在台灣持續發展,作為產品人,須要了解 12/19 21:40
FancyEver8樓自己的優勢&文中提到的產業趨勢在哪裡,才有機會面向更 12/19 21:40
FancyEver9樓大的市場 12/19 21:40
genius94510樓同意一樓 12/19 23:28
xevisu11樓無論領多少PM都是打雜,只是打雜也有分有意義跟沒意義 12/20 15:50
deltasxxk12樓原po的文在我新創菜雞來看是值得學習的,當然啦只是菜 12/20 21:22
deltasxxk13樓雞我的看法...但是我知道這招在台廠就真的就ㄏㄏ了 12/20 21:22
em123414樓平常都說PM打雜 出事又叫PM來救火來溝通 呵呵 12/21 00:53
KAOKAOKAO15樓推 沒有條文需且戰且走 12/29 16:22
cathychg16樓問你們公司產品經理 帶幾條生產線啊? 02/09 12:18
更多心得
[心得] Senior iOS 面試/分享
[心得] 臺灣網路認證(TWCA)(電子offer被取消)
[心得] 你的產品不是你的產品
[心得] 遠端Data工作面試分享
[心得] Google/Meta SWE/MLE面試
[心得] 2021海內外數據科學、資料分析求職心得
[心得] Agoda Software Engineer (Backend)
[心得] 財金/旅遊業5年/轉職JAVA(文長)